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正確概念;克服模糊认识;培养探究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模糊认识 探究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逐渐走进平时课堂,备受老师青睐。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可感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生趣,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并将其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栩栩如生地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味地讲解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并使之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喜羊羊玩陀螺”的动画,这一动画的展示把学生带入了趣味性的情境中,实现了学生与“圆锥”的近距离接触。紧接着,笔者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生活中有关“圆锥”的诸多图片,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了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探究问题的兴趣与欲望被激发,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建立正确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总带有感性的色彩,总习惯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表面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细致、更为具体的把握。由于多媒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
譬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醒目的亮点,然后从这一亮点发出两条不同颜色的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学生观看之后,很快明白了角是怎样形成的,形成了对角的感性认识。接着,继续闪烁出亮点和两条不同颜色的射线,引导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认为“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这一信息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从反馈练习中得知的。练习中笔者首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判断。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一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比较每组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作出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角的本质。这是教学中生成的一个宝贵的错误资源。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呢?笔者运用多媒体制作了CAI课件,适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将角的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通过用心观察,学生顿悟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种直观的演示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克服模糊认识
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有助于克服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模糊认识,排除学生思维的障碍。如笔者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有些模糊:有的同学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有的认为圆锥的高有无数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高”这一概念呢?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的演示,令学生豁然开朗,问题也迎刃而解。笔者的做法是:用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高着红色,底边着绿色),旋转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圆锥体。学生反复观察后,清楚地看到了圆锥的高。然后把表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高线“复制”后向外“平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很快弄清了圆锥的高与母线的区别。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了圆锥高的概念。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指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没有新鲜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路,笔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分割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原来正方形周长相比有什么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用课件演示。演示过程中,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周长的变化,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实践表明,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确是一种高效的手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集中状态。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并且能够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多种感官互动的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王光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3]王跃.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12).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模糊认识 探究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逐渐走进平时课堂,备受老师青睐。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可感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生趣,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并将其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栩栩如生地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味地讲解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并使之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喜羊羊玩陀螺”的动画,这一动画的展示把学生带入了趣味性的情境中,实现了学生与“圆锥”的近距离接触。紧接着,笔者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生活中有关“圆锥”的诸多图片,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了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探究问题的兴趣与欲望被激发,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建立正确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总带有感性的色彩,总习惯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表面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细致、更为具体的把握。由于多媒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
譬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醒目的亮点,然后从这一亮点发出两条不同颜色的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学生观看之后,很快明白了角是怎样形成的,形成了对角的感性认识。接着,继续闪烁出亮点和两条不同颜色的射线,引导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认为“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这一信息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从反馈练习中得知的。练习中笔者首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判断。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一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比较每组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作出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角的本质。这是教学中生成的一个宝贵的错误资源。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呢?笔者运用多媒体制作了CAI课件,适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将角的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通过用心观察,学生顿悟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种直观的演示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克服模糊认识
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有助于克服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模糊认识,排除学生思维的障碍。如笔者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有些模糊:有的同学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有的认为圆锥的高有无数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高”这一概念呢?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的演示,令学生豁然开朗,问题也迎刃而解。笔者的做法是:用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高着红色,底边着绿色),旋转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圆锥体。学生反复观察后,清楚地看到了圆锥的高。然后把表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高线“复制”后向外“平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很快弄清了圆锥的高与母线的区别。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了圆锥高的概念。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指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没有新鲜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路,笔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分割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原来正方形周长相比有什么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用课件演示。演示过程中,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周长的变化,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实践表明,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确是一种高效的手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集中状态。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并且能够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多种感官互动的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王光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3]王跃.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