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为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
在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让学生快乐阅读
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师生、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是引导学生“与书对话”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及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与学生建立“师生互动”的阅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学生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这些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愉悦。
二、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品尝喜悦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学生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
1.认识书名。每次翻阅新书,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书,并与学生一起阅读书名。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对班里的图书大都能说出名字。
2.学会翻书。学生看书时,大都喜欢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那里。这时候就需要教学生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学生有书名的一面是最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3.帮助学生理解图书的内容。学生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就从头翻到尾看完了,马上又去换书,让他讲书里的故事内容,往往一句话也讲不出。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方法,首先,把书里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讲一遍,使学生对书中的角色、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让他们独立看书。通过这种方法,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凡是老师讲过的书,学生都争着看,而且还能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阅读的兴趣,品尝阅读的喜悦。
三、运用表象原则,让学生体验快乐
所谓的表象原则是指引导学生依据读物所提供的文字内容,通过绘画、图解在学生头脑中将阅读材料形象化,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有力的搭配(内容与表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用绘画、图表的方式表达或迁移学生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学生没有文字的基础,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过阅读材料所提供的图形符号进行语义连接,因此,绘画和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2.用迁移、延伸想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的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进入阅读的情节,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用迁移法,引导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提出表达的要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反复阅读曾经读过的图书,并喜欢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图书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新的收获与感受?教师指导学生在熟悉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想象,以满足学生反复阅读的新鲜感和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悦”读
1.设计游戏,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首先,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读物的娱乐功能。角色扮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2.围绕故事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故事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教师通过开展大图书、小图书集体阅读、娃娃讲故事、妈妈讲故事、睡前小故事、续编故事、自制图书、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编编、演演的过程中,慢慢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结合生活,让学生在“玩”中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生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好奇心和创造性,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
结合生活设置“心意录”;“三八”节让学生向妈妈说心里话;“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送上一句祝福;“六一”节让学生互相说句鼓励的话。另外,可以设置“小白兔电视台”,每天请一名学生当小播音员,为大家播放一则新闻、朗读一首儿歌或介绍一本读物;设置“大风车剧场”,让学生在剧场里愉快地表演“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白雪公主”“七色花”等,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阅读”变成“悦”读。
在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让学生快乐阅读
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师生、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是引导学生“与书对话”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及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与学生建立“师生互动”的阅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学生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这些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愉悦。
二、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品尝喜悦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学生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
1.认识书名。每次翻阅新书,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书,并与学生一起阅读书名。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对班里的图书大都能说出名字。
2.学会翻书。学生看书时,大都喜欢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那里。这时候就需要教学生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学生有书名的一面是最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3.帮助学生理解图书的内容。学生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就从头翻到尾看完了,马上又去换书,让他讲书里的故事内容,往往一句话也讲不出。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方法,首先,把书里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讲一遍,使学生对书中的角色、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让他们独立看书。通过这种方法,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凡是老师讲过的书,学生都争着看,而且还能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阅读的兴趣,品尝阅读的喜悦。
三、运用表象原则,让学生体验快乐
所谓的表象原则是指引导学生依据读物所提供的文字内容,通过绘画、图解在学生头脑中将阅读材料形象化,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有力的搭配(内容与表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用绘画、图表的方式表达或迁移学生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学生没有文字的基础,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过阅读材料所提供的图形符号进行语义连接,因此,绘画和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2.用迁移、延伸想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的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进入阅读的情节,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用迁移法,引导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提出表达的要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反复阅读曾经读过的图书,并喜欢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图书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新的收获与感受?教师指导学生在熟悉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想象,以满足学生反复阅读的新鲜感和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悦”读
1.设计游戏,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首先,利用角色扮演,挖掘读物的娱乐功能。角色扮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2.围绕故事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故事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教师通过开展大图书、小图书集体阅读、娃娃讲故事、妈妈讲故事、睡前小故事、续编故事、自制图书、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编编、演演的过程中,慢慢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结合生活,让学生在“玩”中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生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好奇心和创造性,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
结合生活设置“心意录”;“三八”节让学生向妈妈说心里话;“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送上一句祝福;“六一”节让学生互相说句鼓励的话。另外,可以设置“小白兔电视台”,每天请一名学生当小播音员,为大家播放一则新闻、朗读一首儿歌或介绍一本读物;设置“大风车剧场”,让学生在剧场里愉快地表演“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白雪公主”“七色花”等,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阅读”变成“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