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环节的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的现状
  “交流展示”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势在必行的,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并适应社会现代教育需要的。但是这种模式在我们农村设施有如何呢?据我们调查,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认识误区。认为就是备课几大环节。在每个学习活动中,交流展示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就不能灵动地循环进行。(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上是因地制宜就近组合,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但从科学的层面上来讲这样做人员搭配不合理,组际差异较少,成员组合上缺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课堂上看到的讨论、交流、展示等喜人景象多为优秀生在“表演”,当老师要求派代表陈述小组意见时,有时又互相推诿,造成冷场,或者每次都是那几位爱发言的同学;(4)缺乏指导。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开始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叽叽喳喳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有时大家抢着说,不知该听谁的,甚至谁也没听谁的,实际上是“活而无序”。(5)地域局限。我们地处农村,教学条件落后,教学理念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行为有待改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生知识面不广,不善于展示自己、推广自己,不善于语言表达,甚至用普通话表述都不是那么流畅。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活动做都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注重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上的构建和完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困难和暴露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只有这样数学的教学活动才更有对性和时效性。因此,关于提高农村数学课堂“交流展示”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优化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激发动力
  1、提高老师认识。“交流展示”可以作为备课上课的环节。但在每个学习活动中,要根据学情需求灵动地循环进行。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在使用时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这里就强调“交流展示”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灵活、循环使用。作为教师,对“六模块”,既要从理论高度把握它的真谛,从操作层面把握它的框架模式,又要在课堂实践中灵活运用。
  2、提高学生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方式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合作,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合理分组,分层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交流展示中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分组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水平,合理分组;确切地了解本班同学的实际,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设定可适当给出不同层次的弹性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学、学有所获。小组“交流展示”的人数以4至8人为宜,实践活动组, 10人左右。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有一定差异,小组的编排上可以尽可能使各组均衡,就是在同一个小组里安排好、中、差三类学生,让优带中,领差。也可以把优等生、中等生、补差各自成组。对于中等生、差生来说,他们聚合在一起,自然也会像优等生一样引起老师的关注了。没有了优等生的“压力”,他们也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再加上老师分层要求,达到各项能力的均衡提高。如此一来,三类同学都得到了平等的机会,都有了自己的发展。
  (三)基于需要,营造氛围
  我在《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讨论的基础上营造交流展示的氛围。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有哪些特征呢?
  (1)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课件显示讨论题:
  1、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正方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
  小组汇报
  师: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征呢?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意见介绍给大学听?
  学生争相抢答。
  案例分析: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猜一猜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讨论前提醒组员分工,根据讨论提纲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四)及时指导,全面评价
  能学则不教,老师旨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进行点拨;客观全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继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欣赏教育激励性评价的思想指导下,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交流展示中,教师要适当管理调度,但要适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小组观察、倾听,检查进度,提醒问题启发点拨要适度。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导学、助学,束手无策时,教给方法;理解肤浅时,引导深入;举棋不定时,协助甄别。教师的指导力度还要因人而异,因组而别,把握好帮扶的分寸,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另外值得一提的组织小组活动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我们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对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探索具有农村特色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环节优化策略。从而催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养成大胆交流、争相展示、注意倾听、积极思考、视交流展示为责任和兴趣。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课堂是一个灵活的空间,教学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学生是一个灵活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切都应该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处置的能力,要求教师要具有这种教
众所周知,数学在我们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也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那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数学中同样存在着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美”。数学美的内容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关系的协调性、对称性;公式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性,还有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  一、数学概念的简洁美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
学校是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学校应从内容到形式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正常教育内容之中,科学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课
当儿童背着书包,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教师便以特殊的身份携领着孩子们扬帆起航。试问:在这漫长的成长旅程中,对孩子们影响最大的是谁?我勿容置疑地会说:是班主任!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是什么?我深有感触地会说: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魅力”字典上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对班主任而言,也可以理解为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力量,即影响力。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影响力。班主任是
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教学“年、月、日”时,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前提,不能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宽容的魅力课堂。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作用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6、5、4、3、2加几”时,创设“小兔子
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对于承载着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公开课,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  一、集网络之大成  笔者两年内在各级公开课中听过《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不下10人次,其中有5节课都出现了这样一题,先说说成语的意思,再用百分数表示
一、追本溯源:数学考试价值单一化的原因分析数学考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具有评定、选拔、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也应该是互相联系,不可
清澈透明、谐和均衡的童声合唱,是人声中最纯净、最动听的声音,它能把人们带入真善美的境界,同时能提高儿童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一般从小学中年级起,歌曲教学已逐步接触到二声部合唱,而二声部合唱对学生来说既新鲜又有难度,除了两个声部音准把握的要求较高外,主要还有学生有低声部音准难以控制而带来的心理障碍。在长期的合唱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