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项为每个国民身心健康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政府为国民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与每位国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匀,个人医疗费用太高,公民医保待遇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办法
近年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是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但会影响到民众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良好发展。固然,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职责:为民众提供价格低廉、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在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常见问题
其一,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匀。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经济资源有一定的稀缺性,但人类需求无限,卫生资源属于经济资源的范畴,自然也有一定的稀缺性。如果让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二者之间相互促进,需要遵循“公平、科学及高效”的原则,将数量有限的卫生资源分配到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的地方。但是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推行的是‘城市偏向型’投入模式,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而优质卫生资源又多发布在国有大型医院中,农村基层的医疗卫生资源十分贫乏,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匀现象。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以及人才政策的支持方面,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但相关人才待遇政策没有配套,基层留不住人才,导致人才、设备都集中在城市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75%的人口在农村,但农村拥有的卫生资源只占全国总数的20%,而25%的城镇人口却占据全国80%的卫生资源,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这样以来,不但制约着医疗机构的正常发展,也导致很多农村人一股脑儿涌向城市看病,基层的医疗设备利用率下降[1]。
其二,个人医疗费用太高。若是依照年价格计算,在2002年至2013年期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为613%,农村只有402%,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很慢,与此同时,重大疾病诊疗费、住院费则增加了987%、1020%,其几乎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故可以说个人医疗费用太高。这主要因为:一方面,医疗市场上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对药物治疗效果了解很少,只能依靠具有丰富医学知识的医生指导用药种类及数量,而医院的医生可能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尽量为患者多开药、增加相关不必要的检查,延长其住院时间,这样的话,患者就不得不偿付较多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药品的生产过程复杂,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性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很难了解不同种类药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不能有效监管药品价格,以至于部分药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其三,政府投入不足,医院为了生存,利益最大化,从而增加医疗费用;同时随着经济增长, 公众健康意识提高,不管小病大病全部涌向大医院,这样及增加大医院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
二、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的办法
其一,将公益性、均等化当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从医疗卫生机构看,需要将服务理念从当前的追求盈利转化成追求公益,减少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增加对全社会、人民群众利益健康的关注。可以构建一套覆盖面积较大的公共服务系统确保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群体、地域之间实现公平,满足广大民众的医疗需求。同时,均等化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追求的主要目标。它是指每位公民不分性别、种族、职业、年龄、收入水平等,都可以免费或者付少量费用获得安全、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需要助于均等化主要可以使不同城乡之间、个体之间的民众享有基本一致的服务,均等不等于绝对平均,需在承认城乡、个体存在客观差距的实际条件下,确保我国公民享有底线相差无几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
其二,建设多元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我国的人口多,如果全部要靠国家财政资金为民众提供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则存在一定难度。政府可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当作主体,少数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以公立的医疗机构为主导,引领营利性机构的发展,构建结构合理、广泛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系统。非营利性机构主要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其收入用来弥补医疗服务的成本,设立目的是为了满足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其享受政府的财政补助。而营利性医疗机构,其服务主要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为主,实质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有效补充[4]。国家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监管其准入标准、服务索价、药品价格等,才能才能其为公众提供公平、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三,推行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财政均等化。①政府应该增加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依照供需双方相互补偿的原则,逐渐增加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的医疗经济负担。同时遵照财权和事权相互匹配的原则,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工合作,前者负责公共卫生的信息、检测费用,可以跨省调配医疗费用,负担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后者负担本地无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各项设施的建设费用,针对省范围内运营困难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适度补偿,一定数额的业务经费补助。②监管财政投入医疗卫生行业的资金动向。监管主要包括事前审核,如:在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时,需要先核对其经常性收入与支出,然后再合理发放政府补助。事中调控,依照财政资金分配、利用的各项规定,强化对财政资金的合理化、精细化管理,均等分配。事后监督,运用财政、行政及审计等实施全方位监督,对用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各项资金分配、利用情况加强监管力度。
三、结束语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逐渐向着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尽管私营资本的介入,促使我国的医疗机构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多床位,提高了医院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医生综合素质,但由此也产生了公平性下降、收费高等问题,因此只有以公益性、均等化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形成多元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志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困境及其纾解[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03):109-112.
[2]汪志强.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04):129-131.
[3]孙琰.徐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08):152-156.
[4]蔡立辉.分层次、多元化、竞争式: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管理改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01):26-28.
关键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办法
近年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是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但会影响到民众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良好发展。固然,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职责:为民众提供价格低廉、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在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常见问题
其一,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匀。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经济资源有一定的稀缺性,但人类需求无限,卫生资源属于经济资源的范畴,自然也有一定的稀缺性。如果让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二者之间相互促进,需要遵循“公平、科学及高效”的原则,将数量有限的卫生资源分配到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的地方。但是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推行的是‘城市偏向型’投入模式,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而优质卫生资源又多发布在国有大型医院中,农村基层的医疗卫生资源十分贫乏,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匀现象。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以及人才政策的支持方面,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但相关人才待遇政策没有配套,基层留不住人才,导致人才、设备都集中在城市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75%的人口在农村,但农村拥有的卫生资源只占全国总数的20%,而25%的城镇人口却占据全国80%的卫生资源,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这样以来,不但制约着医疗机构的正常发展,也导致很多农村人一股脑儿涌向城市看病,基层的医疗设备利用率下降[1]。
其二,个人医疗费用太高。若是依照年价格计算,在2002年至2013年期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为613%,农村只有402%,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很慢,与此同时,重大疾病诊疗费、住院费则增加了987%、1020%,其几乎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故可以说个人医疗费用太高。这主要因为:一方面,医疗市场上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对药物治疗效果了解很少,只能依靠具有丰富医学知识的医生指导用药种类及数量,而医院的医生可能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尽量为患者多开药、增加相关不必要的检查,延长其住院时间,这样的话,患者就不得不偿付较多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药品的生产过程复杂,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性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很难了解不同种类药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不能有效监管药品价格,以至于部分药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其三,政府投入不足,医院为了生存,利益最大化,从而增加医疗费用;同时随着经济增长, 公众健康意识提高,不管小病大病全部涌向大医院,这样及增加大医院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
二、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的办法
其一,将公益性、均等化当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从医疗卫生机构看,需要将服务理念从当前的追求盈利转化成追求公益,减少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增加对全社会、人民群众利益健康的关注。可以构建一套覆盖面积较大的公共服务系统确保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群体、地域之间实现公平,满足广大民众的医疗需求。同时,均等化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追求的主要目标。它是指每位公民不分性别、种族、职业、年龄、收入水平等,都可以免费或者付少量费用获得安全、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需要助于均等化主要可以使不同城乡之间、个体之间的民众享有基本一致的服务,均等不等于绝对平均,需在承认城乡、个体存在客观差距的实际条件下,确保我国公民享有底线相差无几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
其二,建设多元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我国的人口多,如果全部要靠国家财政资金为民众提供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则存在一定难度。政府可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当作主体,少数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以公立的医疗机构为主导,引领营利性机构的发展,构建结构合理、广泛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系统。非营利性机构主要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其收入用来弥补医疗服务的成本,设立目的是为了满足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其享受政府的财政补助。而营利性医疗机构,其服务主要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为主,实质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有效补充[4]。国家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监管其准入标准、服务索价、药品价格等,才能才能其为公众提供公平、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三,推行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财政均等化。①政府应该增加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依照供需双方相互补偿的原则,逐渐增加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的医疗经济负担。同时遵照财权和事权相互匹配的原则,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工合作,前者负责公共卫生的信息、检测费用,可以跨省调配医疗费用,负担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后者负担本地无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各项设施的建设费用,针对省范围内运营困难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适度补偿,一定数额的业务经费补助。②监管财政投入医疗卫生行业的资金动向。监管主要包括事前审核,如:在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时,需要先核对其经常性收入与支出,然后再合理发放政府补助。事中调控,依照财政资金分配、利用的各项规定,强化对财政资金的合理化、精细化管理,均等分配。事后监督,运用财政、行政及审计等实施全方位监督,对用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各项资金分配、利用情况加强监管力度。
三、结束语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逐渐向着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尽管私营资本的介入,促使我国的医疗机构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多床位,提高了医院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医生综合素质,但由此也产生了公平性下降、收费高等问题,因此只有以公益性、均等化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形成多元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志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困境及其纾解[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03):109-112.
[2]汪志强.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04):129-131.
[3]孙琰.徐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08):152-156.
[4]蔡立辉.分层次、多元化、竞争式: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管理改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