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嵊州市宣传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对策”课题组对全市未成年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有一项“对社会上破坏公物的现象,你怎么看?”调查结果是40%的学生选择“上前阻止”,47.6%的学生选择了“心理难过但没有行动”,7.1%的学生选择了“视而不见”,5.3%的学生选择了“与己无关”。而这些学生中99%以上的学生都知道破坏公物是不好的。
上述调查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当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知与行的严重分离。
从这些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灌输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知与行分离现象的根源。未成年人道德误区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受到社会、家庭和成年人的影响。
為此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尽量改变灌输式教育,采用榜样激励、学科渗透、活动参与、为人师表、家校联系等方式进行潜移默化式教育。下面我就以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实验学校)为例,从这些方面谈谈学校教育中应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知与行分离倾向”。
一、榜样激励法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中,剡山小学有计划地把典型人物作为“国旗下讲话”的主要内容。然后,对上周为校争光的同学进行公报表扬,并上台领奖,由校级领导亲自颁奖;同时,对一周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小结,评出75%的三星级文明班,上台领奖牌;最后以高歌《剡山校歌》作结。这样,被表扬者上台领奖得到了鼓励,而台下其他同学
有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得到了鞭策,收效较好。
二、学科渗透法
剡山小学要求每位教师一开学备好两堂德育教育课,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三、为人师表法
剡山小学向来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学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实施方案,提出了教师行为语言“十忌”和课堂教学行为“十要、十不要”。“不迟到,要在铃响前(提早3分钟)微笑着等候学生进课堂”,“不高高在上,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十要、十不要”的其中几点内容。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实践。为保证成效,还设立了教学常规督查组。在随机检测的同时,还要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学生民意调查。
四、家校联系法
剡山小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家校联系,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教师的实干精神、勤实作风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可,从而也使得学校和社会、家长更加紧密地配合,更有成效地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改变学生知与行分离的现象。
五、活动参与法
1.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德育活动,如组织开展“建文明城、做文明人、争当社会小主人”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次活动共有十项系列活动,该校就抓住时机,建立组织,分工落实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开展了“文明市民知与行”宣传教育活动、“争做文明小市民”宣誓签名活动、“十万学生看嵊州话文明”实践活动、“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行”实践活动、“百个道德故事征集活动”、“文明在校园内外”漫画作品赛、“越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活动、“社区学校”共建活动、“实践网络文明公约、开展网络文明上网”活动、“万人劝陋习”活动等。学生参与率高,兴趣浓,收效好。
2.聘请专家讲座指导。如邀请律师、交警、消防队员等进行“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交通知识”、“消防安全”等专题讲座,并进行当面指导、实践。
3.设计校内活动载体。剡山小学开学至今已组织开展了“六项竞赛”活动、“快乐的游戏节”活动、感恩孝心活动、“红领巾之声”活动、“快乐星期三”活动等,每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学生兴趣浓,成效高。这学期学校还将组织开展体育节、读书节、“亲近大自然”劳动实践、秋游野炊等大活动。每项活动又含许多小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教育,促使其知与行的统一。
4.加强评价制度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剡山小学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他们除继续设立“诚信考场”、“申请免考、重考”等考试制度外,本学期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查。如“三好生”的评比,其依据除了原先的达标考核外,增加平时学生档案袋的跟踪调查、家长“感恩孝心卡”的自评成绩等。这样,家长也参与到自己子女的评定中来。从而使自己的子女改变平时只听老师话,不听家长话的不良风气。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理所当然要重视,但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所以,学校要想方设法整合社会和家长的教育资源,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在宏观上重视,在微观上引导,在实践中落实。只有这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才能逐步见成效,才能防止未成年人知与行分离的倾向。■
上述调查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当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知与行的严重分离。
从这些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灌输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知与行分离现象的根源。未成年人道德误区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受到社会、家庭和成年人的影响。
為此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尽量改变灌输式教育,采用榜样激励、学科渗透、活动参与、为人师表、家校联系等方式进行潜移默化式教育。下面我就以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实验学校)为例,从这些方面谈谈学校教育中应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知与行分离倾向”。
一、榜样激励法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中,剡山小学有计划地把典型人物作为“国旗下讲话”的主要内容。然后,对上周为校争光的同学进行公报表扬,并上台领奖,由校级领导亲自颁奖;同时,对一周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小结,评出75%的三星级文明班,上台领奖牌;最后以高歌《剡山校歌》作结。这样,被表扬者上台领奖得到了鼓励,而台下其他同学
有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得到了鞭策,收效较好。
二、学科渗透法
剡山小学要求每位教师一开学备好两堂德育教育课,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三、为人师表法
剡山小学向来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学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实施方案,提出了教师行为语言“十忌”和课堂教学行为“十要、十不要”。“不迟到,要在铃响前(提早3分钟)微笑着等候学生进课堂”,“不高高在上,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十要、十不要”的其中几点内容。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实践。为保证成效,还设立了教学常规督查组。在随机检测的同时,还要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学生民意调查。
四、家校联系法
剡山小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家校联系,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教师的实干精神、勤实作风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可,从而也使得学校和社会、家长更加紧密地配合,更有成效地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改变学生知与行分离的现象。
五、活动参与法
1.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德育活动,如组织开展“建文明城、做文明人、争当社会小主人”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次活动共有十项系列活动,该校就抓住时机,建立组织,分工落实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开展了“文明市民知与行”宣传教育活动、“争做文明小市民”宣誓签名活动、“十万学生看嵊州话文明”实践活动、“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行”实践活动、“百个道德故事征集活动”、“文明在校园内外”漫画作品赛、“越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活动、“社区学校”共建活动、“实践网络文明公约、开展网络文明上网”活动、“万人劝陋习”活动等。学生参与率高,兴趣浓,收效好。
2.聘请专家讲座指导。如邀请律师、交警、消防队员等进行“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交通知识”、“消防安全”等专题讲座,并进行当面指导、实践。
3.设计校内活动载体。剡山小学开学至今已组织开展了“六项竞赛”活动、“快乐的游戏节”活动、感恩孝心活动、“红领巾之声”活动、“快乐星期三”活动等,每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学生兴趣浓,成效高。这学期学校还将组织开展体育节、读书节、“亲近大自然”劳动实践、秋游野炊等大活动。每项活动又含许多小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教育,促使其知与行的统一。
4.加强评价制度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剡山小学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他们除继续设立“诚信考场”、“申请免考、重考”等考试制度外,本学期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查。如“三好生”的评比,其依据除了原先的达标考核外,增加平时学生档案袋的跟踪调查、家长“感恩孝心卡”的自评成绩等。这样,家长也参与到自己子女的评定中来。从而使自己的子女改变平时只听老师话,不听家长话的不良风气。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理所当然要重视,但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所以,学校要想方设法整合社会和家长的教育资源,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在宏观上重视,在微观上引导,在实践中落实。只有这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才能逐步见成效,才能防止未成年人知与行分离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