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工业经济的传统时代,工业设计突出强调了一种创造物的过程,好的设计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结合,目标则是大批量的生产。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使产品的设计和使用的语境发生了改变,使工业设计可以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设计;产品特征;产业格局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产品特征
信息化的社会是非物质型社会也是数字化的社会,他的特征是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信息的产业化改变了工业设计产业的格局。信息化产业的输出物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传统的机械产品开始向微型化、智能化和科技化的产品转变。
敏捷、高效的信息化环境使信息社会的产品的特征表现为自由,个性。高技术手段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个性化的产品之间的界限不再模糊。用户细分带来产品细分,设计不再是刻板的模式。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创新,已经可以对画面、声音、触感及其他感官形式进行模拟再现,很逼真,所以产品不单单只是满足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以高科技为内核的产品不仅需要具有功能实用性和艺术化的美感,也需要对产品服务、用户的情感诉求等方面进行反馈。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化产品,重新定义了用户对产品认知和使用方式。产品生命力延伸到了用户的行为和心理层面。
二、工业设计的信息化特征
1.设计思维的信息化
信息化使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产业的转型使设计发生了变革,同时设计观念和思维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产品设计出来,外形、结构、功能目标都是很明确,但是智能化的产品打破这种传统的观念。“非物”、虚拟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表明现在的产品已经脱离固定形式、功能、服务。产品不再是以完成使用功能作为唯一目的,更多的是传达信息。
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来看,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已经不再是产品的美化、提供产品的附加值的手段,而是一种企业的营销战略。设计研发成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设计是企业的关键。设计对象不再只是产品,也是与产品品质和企业形象相关。信息时代的设计思维方式是宏观的思维方式, 是对传统思维的巨大突破和转变。工业设计不再局限于设计产品本身,而是在整个信息大环境下去设计和服务。
2.设计手段的信息化
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工业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将设计师从图纸的束缚中解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实时渲染技术的优势体现出来,实现了产品草图模型的快速建立与模拟,提高效率;3D打印和快速原型技术,加快了设计的验证和评估的速度,设计周期明显缩短。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产品设计周期越长,推向市场的时间也就越长,企业的潜在利润就会减少。所以快速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对市场变动所做的反应更加快速,产品更新的周期更快,企业和公司的利润增加。设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平衡了批量生产与个性定制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满足了企业和用户的双向需求。
3.设计内容的信息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扩展了工业设计的设计内容。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型也使得工业设计的内容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工业设计开始从传统的机械产品向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产品和服务转型,与服务、人性化变得不可分割。工业设计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设计不再与相关的手段、过程和使用效果相割裂, 工业设计的产物则是设计、情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如今的工业设计离不开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撑。
4.设计表达的信息化
传统工业设计的美感来自功能与造型、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机械美学突出,人机工学尺度合理,但这样很没有情感,不具有人性化。信息化的产品则是在追求人性化的设计,简约、个性和时尚的产品特征,将复杂的数字化元件隐藏在简洁的外观之下,使产品的信息化和科技感表现的很突出。信息化的产品注重人性化的表达,将产品服务、外观造型、使用方式与用户的认知方式相匹配,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也就是运用用户语言,沟通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语言,更富有人性化,情感化。
5.设计师与设计团队需求多样化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也需要设计师和团队具备不同的能力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工业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体系,往往涉及多个方面。设计早已不是追求造型的美观、功能的强大,设计师也不单是画草图,信息时代的设计师的任务:不仅要知道产品是如何运作,也要知道为谁设计的,在哪里使用等内容。工业设计的活动是一个达到、完成目标的过程。在过程中要考虑每个阶段的衔接,关键节点在哪里,如何通过设计转化来解决节点矛盾。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不能将产品单独剥离。设计师是协调矛盾和组织结构,但不只是局限在产品自身对产品的人机关系都要掌握。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逐渐显现,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沟通,是工业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业设计需要承载更多的信息化社会特征,对于协调人机关系,提升设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怡,何人可,王耀南.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3).
[2]陆咏平,郭俐,夏海南.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技术研究与展望[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5).
[3]姬文亮.基于Web的工业实时生产过程的监控系统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4]许占民,张全,景韶宇,陆长德.面向产品造型设计的形态风格描述模型构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11).
[5]罗润洲,陆长德,余隋怀.工业设计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建立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1).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设计;产品特征;产业格局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产品特征
信息化的社会是非物质型社会也是数字化的社会,他的特征是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信息的产业化改变了工业设计产业的格局。信息化产业的输出物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传统的机械产品开始向微型化、智能化和科技化的产品转变。
敏捷、高效的信息化环境使信息社会的产品的特征表现为自由,个性。高技术手段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个性化的产品之间的界限不再模糊。用户细分带来产品细分,设计不再是刻板的模式。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创新,已经可以对画面、声音、触感及其他感官形式进行模拟再现,很逼真,所以产品不单单只是满足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以高科技为内核的产品不仅需要具有功能实用性和艺术化的美感,也需要对产品服务、用户的情感诉求等方面进行反馈。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化产品,重新定义了用户对产品认知和使用方式。产品生命力延伸到了用户的行为和心理层面。
二、工业设计的信息化特征
1.设计思维的信息化
信息化使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产业的转型使设计发生了变革,同时设计观念和思维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产品设计出来,外形、结构、功能目标都是很明确,但是智能化的产品打破这种传统的观念。“非物”、虚拟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表明现在的产品已经脱离固定形式、功能、服务。产品不再是以完成使用功能作为唯一目的,更多的是传达信息。
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来看,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已经不再是产品的美化、提供产品的附加值的手段,而是一种企业的营销战略。设计研发成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设计是企业的关键。设计对象不再只是产品,也是与产品品质和企业形象相关。信息时代的设计思维方式是宏观的思维方式, 是对传统思维的巨大突破和转变。工业设计不再局限于设计产品本身,而是在整个信息大环境下去设计和服务。
2.设计手段的信息化
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工业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将设计师从图纸的束缚中解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实时渲染技术的优势体现出来,实现了产品草图模型的快速建立与模拟,提高效率;3D打印和快速原型技术,加快了设计的验证和评估的速度,设计周期明显缩短。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产品设计周期越长,推向市场的时间也就越长,企业的潜在利润就会减少。所以快速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对市场变动所做的反应更加快速,产品更新的周期更快,企业和公司的利润增加。设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平衡了批量生产与个性定制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满足了企业和用户的双向需求。
3.设计内容的信息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扩展了工业设计的设计内容。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型也使得工业设计的内容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工业设计开始从传统的机械产品向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产品和服务转型,与服务、人性化变得不可分割。工业设计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设计不再与相关的手段、过程和使用效果相割裂, 工业设计的产物则是设计、情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如今的工业设计离不开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撑。
4.设计表达的信息化
传统工业设计的美感来自功能与造型、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机械美学突出,人机工学尺度合理,但这样很没有情感,不具有人性化。信息化的产品则是在追求人性化的设计,简约、个性和时尚的产品特征,将复杂的数字化元件隐藏在简洁的外观之下,使产品的信息化和科技感表现的很突出。信息化的产品注重人性化的表达,将产品服务、外观造型、使用方式与用户的认知方式相匹配,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也就是运用用户语言,沟通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语言,更富有人性化,情感化。
5.设计师与设计团队需求多样化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也需要设计师和团队具备不同的能力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工业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体系,往往涉及多个方面。设计早已不是追求造型的美观、功能的强大,设计师也不单是画草图,信息时代的设计师的任务:不仅要知道产品是如何运作,也要知道为谁设计的,在哪里使用等内容。工业设计的活动是一个达到、完成目标的过程。在过程中要考虑每个阶段的衔接,关键节点在哪里,如何通过设计转化来解决节点矛盾。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不能将产品单独剥离。设计师是协调矛盾和组织结构,但不只是局限在产品自身对产品的人机关系都要掌握。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逐渐显现,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沟通,是工业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业设计需要承载更多的信息化社会特征,对于协调人机关系,提升设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怡,何人可,王耀南.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3).
[2]陆咏平,郭俐,夏海南.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技术研究与展望[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5).
[3]姬文亮.基于Web的工业实时生产过程的监控系统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4]许占民,张全,景韶宇,陆长德.面向产品造型设计的形态风格描述模型构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11).
[5]罗润洲,陆长德,余隋怀.工业设计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建立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