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充分利用《口算题卡》。
【关键词】学具;算理;训练;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93-02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口说,又要心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不仅促发学生的思维,还发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充分利用《口算题卡》。在口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一、充分利用学具,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二、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7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山羊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饮料,第一盒里有8瓶饮料,第二盒里有7瓶饮料,小山羊一共准备了几瓶饮料?小朋友你能帮小山羊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山羊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饮料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即从第二盒中拿出2瓶放在第一盒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5瓶就是15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3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盒中剩下的5瓶就是15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7加几、8加几、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三、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应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决,20以内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四、讲质量抓速度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口算训练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两者要统一,事实上,一个算得快的学生,正确率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等方式。口算能力还表现在持之以恒地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例如:我们新圩小学一年级每天星期二、四下午进行十五分钟口算训练,当然前20名学生速度比较快,得到红花的同学可以争夺前十名,我又会让剩下的10名学生比一比,谁是第一名,这样,我就发现学生口算速度提高了,当然要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能训练学生当天的各种能力,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总之,在教学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习惯。五、适当介绍一些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又要有一定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計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5-5,10-10,16-16,8-0,6-0,9-0,0+2,3+0,12+0……先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
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
【关键词】学具;算理;训练;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93-02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口说,又要心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不仅促发学生的思维,还发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充分利用《口算题卡》。在口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一、充分利用学具,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二、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7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山羊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饮料,第一盒里有8瓶饮料,第二盒里有7瓶饮料,小山羊一共准备了几瓶饮料?小朋友你能帮小山羊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山羊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饮料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即从第二盒中拿出2瓶放在第一盒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5瓶就是15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3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盒中剩下的5瓶就是15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7加几、8加几、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三、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应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决,20以内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四、讲质量抓速度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口算训练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两者要统一,事实上,一个算得快的学生,正确率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等方式。口算能力还表现在持之以恒地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例如:我们新圩小学一年级每天星期二、四下午进行十五分钟口算训练,当然前20名学生速度比较快,得到红花的同学可以争夺前十名,我又会让剩下的10名学生比一比,谁是第一名,这样,我就发现学生口算速度提高了,当然要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能训练学生当天的各种能力,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总之,在教学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习惯。五、适当介绍一些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又要有一定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計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5-5,10-10,16-16,8-0,6-0,9-0,0+2,3+0,12+0……先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
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