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小学教育的重心。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惯用的理论讲解以及灌输式教育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习成了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题。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实践策略进行探索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深度学习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深度学习教学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笔者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确定恰当教学目标,开启深度学习之旅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阶段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要脱离实际,一味求高、求难,而是要突出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以课时目标确定为例,要做到明确细化、合理可行。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上,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一一作出介绍,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目标作出灵活的调整。
譬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体现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线段的长度,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培养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兴趣,感受數学的实用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趣味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会涉及大量运算类知识,分数、小数等知识的四则混合运算十分考验学生的耐心,但是又很难有捷径和取巧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才能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融会贯通。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耐心,在烦琐计算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无法形成深度学习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课上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计算练习。
譬如,以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课上比赛,激起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下提前准备题库,将难度相近的习题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在课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每个小组都要通过抽签的形式来抽取自己的对手和题组,随后上讲台两两PK,根据计算所用时间和正确率决出胜负,胜利的小组进行下一轮比赛,直到决出最终的“小擂主”;最后,教师就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为了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这种比赛当作常态化训练,定期抽出时间鼓励小组之间相互挑战,争夺“小擂主”。在这种互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得到提升,为进一步落实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思辨能力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与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处理,呈现出“思辨”导向。小学生具有好奇心、乐于探究未知事物的特点。这一点体现在数学课堂深度学习中,就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质疑。教师对此应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譬如,教师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当教学进入练习前,教师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老师,在做多位数减法时,从高位减行吗?”这个突然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大家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同学投去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作了这样智慧的引导:“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从高位减行不行?”,在学生们对此出现了争议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几道计算题辅助探究,几分钟后老师组织大家交流,让学生谈出自己探究的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从猜想到论证,从实践到结论,渗透了深度学习的理念。最后,教师通过总结使学生们认识到,从高位减起是繁琐、低效的,因此一般不被采用。
三、重视知识创新迁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认识源于实践,通过定期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走出教材与课堂让生硬的知识活起来,对知识的认知层次由记忆和理解向创新和应用发展。
譬如,在学习完“比例”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比例相关的知识来设计“丈量旗杆”的方案,并进行实际行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积极展开讨论,商量如何用教室内现有的工具完成对操场上旗杆的测量。在学生天马行空的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启发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比例知识来思考。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大多能够认同利用日影来完成测量这一方案。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制订具体的方案,并完成组内的分工。随后学生利用直尺、墩布杆、线绳等工具完成了实践探究活动。其中值得夸赞的是,学生利用线绳来完成了对旗杆影子的丈量,然后将绳子进行对折,这样就能用较短的直尺完成对于绳子长度的测量。最后学生利用“墩布杆与影子的长度比等于旗杆与影子的长度比”这一关系成功完成了探究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深化。
结语
总而言之,教与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相联的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深入挖掘教材,并转变角色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多维思维、互动的思考模式,从而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2):111.
[2]缪爽.如何开展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J]速读,2019(10):20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深度学习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深度学习教学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笔者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确定恰当教学目标,开启深度学习之旅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阶段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要脱离实际,一味求高、求难,而是要突出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以课时目标确定为例,要做到明确细化、合理可行。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上,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一一作出介绍,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目标作出灵活的调整。
譬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体现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线段的长度,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培养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兴趣,感受數学的实用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趣味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会涉及大量运算类知识,分数、小数等知识的四则混合运算十分考验学生的耐心,但是又很难有捷径和取巧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才能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融会贯通。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耐心,在烦琐计算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无法形成深度学习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课上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计算练习。
譬如,以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课上比赛,激起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下提前准备题库,将难度相近的习题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在课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每个小组都要通过抽签的形式来抽取自己的对手和题组,随后上讲台两两PK,根据计算所用时间和正确率决出胜负,胜利的小组进行下一轮比赛,直到决出最终的“小擂主”;最后,教师就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为了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这种比赛当作常态化训练,定期抽出时间鼓励小组之间相互挑战,争夺“小擂主”。在这种互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得到提升,为进一步落实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思辨能力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与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处理,呈现出“思辨”导向。小学生具有好奇心、乐于探究未知事物的特点。这一点体现在数学课堂深度学习中,就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质疑。教师对此应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譬如,教师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当教学进入练习前,教师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老师,在做多位数减法时,从高位减行吗?”这个突然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大家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同学投去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作了这样智慧的引导:“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从高位减行不行?”,在学生们对此出现了争议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几道计算题辅助探究,几分钟后老师组织大家交流,让学生谈出自己探究的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从猜想到论证,从实践到结论,渗透了深度学习的理念。最后,教师通过总结使学生们认识到,从高位减起是繁琐、低效的,因此一般不被采用。
三、重视知识创新迁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认识源于实践,通过定期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走出教材与课堂让生硬的知识活起来,对知识的认知层次由记忆和理解向创新和应用发展。
譬如,在学习完“比例”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比例相关的知识来设计“丈量旗杆”的方案,并进行实际行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积极展开讨论,商量如何用教室内现有的工具完成对操场上旗杆的测量。在学生天马行空的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启发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比例知识来思考。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大多能够认同利用日影来完成测量这一方案。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制订具体的方案,并完成组内的分工。随后学生利用直尺、墩布杆、线绳等工具完成了实践探究活动。其中值得夸赞的是,学生利用线绳来完成了对旗杆影子的丈量,然后将绳子进行对折,这样就能用较短的直尺完成对于绳子长度的测量。最后学生利用“墩布杆与影子的长度比等于旗杆与影子的长度比”这一关系成功完成了探究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深化。
结语
总而言之,教与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相联的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深入挖掘教材,并转变角色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多维思维、互动的思考模式,从而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2):111.
[2]缪爽.如何开展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J]速读,2019(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