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淮北市纺路小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科目,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重要影响。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教学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现代教育;积极性
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标志性技术,也预示着人们步入现代化社会。在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观念已经伴随了人们很多年,所以具体到各科目教学,其方式方法有时显得与时代脱节。在信息时代下,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已然成为一大趋势。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感受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品德与社会学科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但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该课程过于乏味、枯燥,所以,必须采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创新。
一、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收集更加新颖、多样的教学题材,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品德与社会科目主要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课前已准备好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视觉体验来深入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很多多媒体课件都是由教师通过剪辑视频,实现一种动静结合、声像同步的教学环境,让乏味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书本知识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也能够让单一的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
例如,在《人人都有自己的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现一些家人温馨的图片,或者剪辑一些有关家庭的电影、电视剧片段,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内容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亲人的爱,体验到父母或其他長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这时每个学生都会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主观的概念。之后教师再播放一些家庭环境不好的视频,例如《三毛流浪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来之不易,之后再进行课题延伸,加深学生对家庭概念的理解,也让学生了解周围的家庭环境,例如一些特殊的家庭——SOS儿童村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活跃化,让学生在心里能够形成家庭概念。同时,通过家庭环境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家庭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父母给予的爱。
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更加逼真的生活情境
品德与社会中的绝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所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实际生活情境非常必要。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会通过书本上的文字与图片进行教学,这种形式无法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对知识的感触也只会流于表面。所以,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来拉近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生活中的安全》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些危害,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火灾、水灾、触电、拐骗的新闻,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做好日常安全防护有多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关安全防护的游戏,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出示两幅有关煤气泄露的图片,一幅是主人公打电话求救的图片;另一幅是关掉阀门并开窗,之后到安全的地方求救的图片,教师让学生选择两幅图片中合理的做法,并表述原因。之后教师要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例如,让学生继续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并要求学生在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立一些安全标志,让学生能够切实地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实现学以致用。
三、通过信息技术拓宽学生思维
将信息技术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仅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想要拓宽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多提问开放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健康发展、进步。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弊端,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保障信息技术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避免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道德感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三观”,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璋贵.品德与社会与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2(1):22-23.
[2]谢建博.品德与社会课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7):92.
编辑 赵飞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科目,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重要影响。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教学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现代教育;积极性
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标志性技术,也预示着人们步入现代化社会。在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观念已经伴随了人们很多年,所以具体到各科目教学,其方式方法有时显得与时代脱节。在信息时代下,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已然成为一大趋势。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感受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品德与社会学科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但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该课程过于乏味、枯燥,所以,必须采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创新。
一、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收集更加新颖、多样的教学题材,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品德与社会科目主要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课前已准备好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视觉体验来深入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很多多媒体课件都是由教师通过剪辑视频,实现一种动静结合、声像同步的教学环境,让乏味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书本知识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也能够让单一的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
例如,在《人人都有自己的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现一些家人温馨的图片,或者剪辑一些有关家庭的电影、电视剧片段,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内容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亲人的爱,体验到父母或其他長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这时每个学生都会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主观的概念。之后教师再播放一些家庭环境不好的视频,例如《三毛流浪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来之不易,之后再进行课题延伸,加深学生对家庭概念的理解,也让学生了解周围的家庭环境,例如一些特殊的家庭——SOS儿童村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活跃化,让学生在心里能够形成家庭概念。同时,通过家庭环境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家庭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父母给予的爱。
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更加逼真的生活情境
品德与社会中的绝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所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实际生活情境非常必要。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会通过书本上的文字与图片进行教学,这种形式无法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对知识的感触也只会流于表面。所以,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来拉近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生活中的安全》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些危害,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火灾、水灾、触电、拐骗的新闻,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做好日常安全防护有多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关安全防护的游戏,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出示两幅有关煤气泄露的图片,一幅是主人公打电话求救的图片;另一幅是关掉阀门并开窗,之后到安全的地方求救的图片,教师让学生选择两幅图片中合理的做法,并表述原因。之后教师要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例如,让学生继续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并要求学生在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立一些安全标志,让学生能够切实地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实现学以致用。
三、通过信息技术拓宽学生思维
将信息技术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仅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想要拓宽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多提问开放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健康发展、进步。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弊端,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保障信息技术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避免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道德感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三观”,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璋贵.品德与社会与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2(1):22-23.
[2]谢建博.品德与社会课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7):9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