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有差异,因此大班授课的作文教学难以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写作需求。在授课模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教师应改变理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想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就要从课堂走入课后。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个体差异
作文是中考的重要环节,但不少学生一见它就生畏惧厌烦之心。在这种心理之下,学生往往会走入没有什么素材可写、没有真情实感想抒發的怪圈中,渐渐对写作缺失热情。不少学生转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语文相对容易提高的方面;但若要完全放弃不顾作文又是不可能的,毕竟它占据了试卷的50分。长此下去,作文在不少学生眼中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面对作文教学的窘况,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备课方面费尽心思。笔者也曾是如此尝试,整个备课组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了一个个专题,满心以为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颇高的实用性。但在批阅作文后,发现收效不尽人意。原因何在?
我们一直在强调备课要备教学内容和学生,根据学生基础和年龄特点备教法学法。而所谓的备学生,这“学生”其实代表的是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写作的期待值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再精彩的指导,都无法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一种技能进行传授,事实上学生获得这种‘技’不难,将其变为‘能’就异常困难。”再实用的写作技巧也要在实践训炼中去感悟的。对于不同写作水平和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而言,在实践中总会遇到不少困惑和问题。如果教师没有适时地进行引导,这些困惑和问题也将成为影响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给水平有差异的学生不同的指导,要多关爱后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成功的作文指导不能只是限于课堂上的整体性指导,更多的应是渗透辐射在课后的指导中。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重心由此进行了新的调整,由原先主要精力专注在备课上,到转变为更加注重评改。批改作文力求细致,从错别字、遣词造句到立意、素材和结构等方面都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有时候评语也有一二百字,还要斟酌用词,让学生容易明白接受,花费了不少时间。以致于改完作文已经距离写作有一定时间,学生对创作经历有所淡忘,评讲效果大打折扣。辛苦完成的评语,原本以为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的写作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可在一段时间跟踪观察之后,笔者发现详细的评语虽然可以让人清楚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可是每个学生的悟性不同,即使教师对修改提出了建议,可学生未必能通过阅读评语就领悟到如何把建议化作事实。
再者,在作文教学中,学生长期以来往往只管写作文,评改则基本由教师完成,这其实也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症结所在。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于是笔者又开始了另一种尝试:“改展式”。“改”是指“评改”,包含了师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改;“展”是指学生作品的展示。这两个环节是可以调换顺序进行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
一、以 “评改”促发展
笔者任教的班级分为六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包含了好中差三个水平的学生。每次作文训练笔者会以其中一个小组为重点交流对象,与整个小组成员一起审阅本小组学生的作文,大家自由发表看法。评价的内容紧扣当次训练的重点,选材、中心、结构和语言等方面也会有所渗透。此时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定位,教师不是指导者,学生也不是一味的听从者,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才真正促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教师可以从中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写作困惑和问题,并适时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建议无需面面俱到,应抓住最需要改进的问题给予引导,关键是让学生清楚自己写作存在的问题,又能知道如何着手改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思想火花的碰撞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欲望得到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悟性的迸发。
处于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赞美。如果是带着写作的热情进行反复斟酌修改,情感的投入对作文的裨益尤为明显。不少学生对于修改欠缺耐心,总想一步到位,如果难以实现就容易有退缩的情绪。其实,修改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一般先从作文存在的大问题或是部分段落着手,先局部再到整体文章的一步步修改,每一次的修改都会是一次小小的进步。反复几轮的修改后,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让人刮目相看。整个修改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了修改的效果,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用心写作方能感染读者。而让人较为满意的修改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进步就会很快。“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要相信起点不是问题,差距不是问题”。
二、以“展示”促竞争
佳作展示一向都是很多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的另一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展示作品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通过教学平台、班级学习园地的方式进行展示,已经难以给学生更大的吸引力,毕竟展示的人群还是小众,大部分中下水平学生的作文难以有机会展示。于是,笔者调查了班级学生上网的情况后,利用网络建立属于班级的展示平台——写作微信群。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至少有两次上传自己的作品在群里共享,水平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展示整篇文章,整体水平稍弱的学生可以展示佳句佳段。撷取亮点进行展示也能有效地激发中下层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更多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中去。笔者发现当下不少人都用“美篇”来记录心路历程,而学生也对这些新生事物颇感兴趣,于是号召学生学习使用“美篇”的方式进行图文制作,给自己的作品配上恰当的图片和音乐。学生展示作品的积极性更加浓厚。
学生在群里可以阅读到更多的作品,在欣赏作品后还要上传自己的评价,学生通过评价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加入到评价的队伍中,大家交流感受可以迸发思想的火花。笔者还会鼓励水平较好的学生勇敢挑战自我,把作品发布在朋友圈或是公开发布,让更多的人关注。为了得到更多的肯定,学生会更有动力地进行写作修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客观面对陌生人的犀利评价,学会更谦虚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善于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取有利的建议,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水平有差异的学生在展示中形成良性竞争,在竞争中都得到发展。其实,教师只要善于利用青少年对网络的情愫,并将它巧妙地嫁接到写作上,学生会从要我写到我想写、我想展示,写作热情提升,进步会更加明显。
总之,教师要想作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收效,是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关注其差异性,通过不同形式的引导,给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平台和条件,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更大更快速的提升。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说的:“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各有发展的基础上拉大个体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人’的五彩缤纷。”
参考文献:
[1]魏本亚,步进.语文课堂教学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290.
[2]王学东.让作文教学更高效——王学东写作教学手记[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1):10.
[3]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113.114.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个体差异
作文是中考的重要环节,但不少学生一见它就生畏惧厌烦之心。在这种心理之下,学生往往会走入没有什么素材可写、没有真情实感想抒發的怪圈中,渐渐对写作缺失热情。不少学生转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语文相对容易提高的方面;但若要完全放弃不顾作文又是不可能的,毕竟它占据了试卷的50分。长此下去,作文在不少学生眼中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面对作文教学的窘况,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备课方面费尽心思。笔者也曾是如此尝试,整个备课组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了一个个专题,满心以为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颇高的实用性。但在批阅作文后,发现收效不尽人意。原因何在?
我们一直在强调备课要备教学内容和学生,根据学生基础和年龄特点备教法学法。而所谓的备学生,这“学生”其实代表的是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写作的期待值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再精彩的指导,都无法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一种技能进行传授,事实上学生获得这种‘技’不难,将其变为‘能’就异常困难。”再实用的写作技巧也要在实践训炼中去感悟的。对于不同写作水平和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而言,在实践中总会遇到不少困惑和问题。如果教师没有适时地进行引导,这些困惑和问题也将成为影响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给水平有差异的学生不同的指导,要多关爱后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成功的作文指导不能只是限于课堂上的整体性指导,更多的应是渗透辐射在课后的指导中。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重心由此进行了新的调整,由原先主要精力专注在备课上,到转变为更加注重评改。批改作文力求细致,从错别字、遣词造句到立意、素材和结构等方面都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有时候评语也有一二百字,还要斟酌用词,让学生容易明白接受,花费了不少时间。以致于改完作文已经距离写作有一定时间,学生对创作经历有所淡忘,评讲效果大打折扣。辛苦完成的评语,原本以为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的写作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可在一段时间跟踪观察之后,笔者发现详细的评语虽然可以让人清楚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可是每个学生的悟性不同,即使教师对修改提出了建议,可学生未必能通过阅读评语就领悟到如何把建议化作事实。
再者,在作文教学中,学生长期以来往往只管写作文,评改则基本由教师完成,这其实也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症结所在。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于是笔者又开始了另一种尝试:“改展式”。“改”是指“评改”,包含了师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改;“展”是指学生作品的展示。这两个环节是可以调换顺序进行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
一、以 “评改”促发展
笔者任教的班级分为六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包含了好中差三个水平的学生。每次作文训练笔者会以其中一个小组为重点交流对象,与整个小组成员一起审阅本小组学生的作文,大家自由发表看法。评价的内容紧扣当次训练的重点,选材、中心、结构和语言等方面也会有所渗透。此时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定位,教师不是指导者,学生也不是一味的听从者,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才真正促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教师可以从中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写作困惑和问题,并适时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建议无需面面俱到,应抓住最需要改进的问题给予引导,关键是让学生清楚自己写作存在的问题,又能知道如何着手改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思想火花的碰撞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欲望得到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悟性的迸发。
处于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赞美。如果是带着写作的热情进行反复斟酌修改,情感的投入对作文的裨益尤为明显。不少学生对于修改欠缺耐心,总想一步到位,如果难以实现就容易有退缩的情绪。其实,修改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一般先从作文存在的大问题或是部分段落着手,先局部再到整体文章的一步步修改,每一次的修改都会是一次小小的进步。反复几轮的修改后,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让人刮目相看。整个修改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了修改的效果,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用心写作方能感染读者。而让人较为满意的修改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进步就会很快。“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要相信起点不是问题,差距不是问题”。
二、以“展示”促竞争
佳作展示一向都是很多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的另一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展示作品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通过教学平台、班级学习园地的方式进行展示,已经难以给学生更大的吸引力,毕竟展示的人群还是小众,大部分中下水平学生的作文难以有机会展示。于是,笔者调查了班级学生上网的情况后,利用网络建立属于班级的展示平台——写作微信群。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至少有两次上传自己的作品在群里共享,水平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展示整篇文章,整体水平稍弱的学生可以展示佳句佳段。撷取亮点进行展示也能有效地激发中下层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更多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中去。笔者发现当下不少人都用“美篇”来记录心路历程,而学生也对这些新生事物颇感兴趣,于是号召学生学习使用“美篇”的方式进行图文制作,给自己的作品配上恰当的图片和音乐。学生展示作品的积极性更加浓厚。
学生在群里可以阅读到更多的作品,在欣赏作品后还要上传自己的评价,学生通过评价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加入到评价的队伍中,大家交流感受可以迸发思想的火花。笔者还会鼓励水平较好的学生勇敢挑战自我,把作品发布在朋友圈或是公开发布,让更多的人关注。为了得到更多的肯定,学生会更有动力地进行写作修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客观面对陌生人的犀利评价,学会更谦虚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善于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取有利的建议,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水平有差异的学生在展示中形成良性竞争,在竞争中都得到发展。其实,教师只要善于利用青少年对网络的情愫,并将它巧妙地嫁接到写作上,学生会从要我写到我想写、我想展示,写作热情提升,进步会更加明显。
总之,教师要想作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收效,是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关注其差异性,通过不同形式的引导,给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平台和条件,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更大更快速的提升。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说的:“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各有发展的基础上拉大个体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人’的五彩缤纷。”
参考文献:
[1]魏本亚,步进.语文课堂教学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290.
[2]王学东.让作文教学更高效——王学东写作教学手记[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1):10.
[3]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