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广泛,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对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每个节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积极为幼儿创设生活学习环境,将节日文化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世界节日、民族节日以及西方节日,让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节日文化;课程
中国的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广泛,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对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每个节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积极为幼儿创设生活学习环境,将节日文化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世界节日、民族节日以及西方节日,让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选择适宜的传统节日和纪念节日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精神,结合山东省编教材,我们因地制宜,将“元宵节”、 “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纳入幼儿园课程设置,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世界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我们选择少数民族的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另外,我们还结合一些特定事件,开展纪念日主题活动,如“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活动、“9.18:事变纪念活动等。
二、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不仅仅可以使幼儿们感受到节日的文化、体验节日的风俗,还可以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了解节日的内涵,感受到丰富的人际关系以及积累一些丰富的社会经验,最终实现情感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和谐发展。如中秋节、春节,是我国历经世代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凝聚着我国华夏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搜集古诗、儿歌、民间故事等,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团圆节,带领孩子参观蛋糕房,亲手制作月饼,并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及家长一起分享月饼,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我们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幼儿将家中闲置的玩具、图书、衣物等捐赠出来并参加由幼儿园组织的义卖活动,将所得钱款汇往汶川受灾地区,教师精心策划,首先制作活动倡议海报,引起家长、小朋友的关注。各班教师对小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与家长一起布置会场,活动过程中,有购买物品的幼儿可以得到一张爱心贴纸,多次购多次得。活动结束后,幼儿和家长将卖得钱款交予各班老师记录,由幼儿亲自放入捐款箱,并可以得到老师颁发的爱心徽章。经过教师和家长代表共同整理,将所捐钱款上交幼儿园财务室,第二天上午,由老师、家长、幼儿代表前往邮局,购寄爱心包裹。该活动已经成为我园传统活动之一,每年的5月份开展,在一次次活动的经验基础上,教师与幼儿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在2014年的义卖会上,将拍卖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创意美术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被爱中学会付出爱,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帮助幼儿从小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让纪念日过的更加充实、有意义。
三、注重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创新
确定每月节日主题,每次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制定详细的主题活动方案,关注细节,形成经验性材料,便于幼儿园资源共享如三月爱心节、五月义卖节、六月家庭节、七月毕业节等。每年3月爱心节,结合“雷锋日”活动,大班教师集思广益制订了主题为“相约春天,让雷锋精神在实幼闪光”的系列活动,每个班级负责其中的一项内容,大一班幼儿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小天使在行动活动,捡拾垃圾,向居民宣传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大二班在幼儿园开设雷锋故事宣讲团活动,向伙伴们讲述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大四班幼儿则走进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献歌献舞,奉献自己的爱心,青年教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奔赴敬老院,为老人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每一个活动从设计、组织实施到活动总结及问题反思都有细致的记录与分析,幼儿园将活动方案总结并共享,以便于其他班级开展此类活动作为参考,并将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实到活动方案中来,形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四、在节日文化活动中促进家、园、社区协同发展
在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家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如每年的圣诞节、元旦,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都会与教师一起策划活动内容,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与幼儿参加亲子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另外,我们因地制宜,结合“世界家庭日”等节日开展槐林踏青、社区春游、挖地瓜、摘草莓等农家乐活动,世界邮政日参观邮政局,了解相关的知识等,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在节日文化活动中促进家、园、社区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巍.《幼儿园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的探讨》
[2]虞永平.试论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2008.01
[3] 陈建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 .《幼儿教育》.2005年11期
[4]杨龙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2001.07
关键词:节日文化;课程
中国的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广泛,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对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每个节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积极为幼儿创设生活学习环境,将节日文化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世界节日、民族节日以及西方节日,让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选择适宜的传统节日和纪念节日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精神,结合山东省编教材,我们因地制宜,将“元宵节”、 “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纳入幼儿园课程设置,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世界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我们选择少数民族的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另外,我们还结合一些特定事件,开展纪念日主题活动,如“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活动、“9.18:事变纪念活动等。
二、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不仅仅可以使幼儿们感受到节日的文化、体验节日的风俗,还可以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了解节日的内涵,感受到丰富的人际关系以及积累一些丰富的社会经验,最终实现情感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和谐发展。如中秋节、春节,是我国历经世代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凝聚着我国华夏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搜集古诗、儿歌、民间故事等,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团圆节,带领孩子参观蛋糕房,亲手制作月饼,并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及家长一起分享月饼,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我们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幼儿将家中闲置的玩具、图书、衣物等捐赠出来并参加由幼儿园组织的义卖活动,将所得钱款汇往汶川受灾地区,教师精心策划,首先制作活动倡议海报,引起家长、小朋友的关注。各班教师对小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与家长一起布置会场,活动过程中,有购买物品的幼儿可以得到一张爱心贴纸,多次购多次得。活动结束后,幼儿和家长将卖得钱款交予各班老师记录,由幼儿亲自放入捐款箱,并可以得到老师颁发的爱心徽章。经过教师和家长代表共同整理,将所捐钱款上交幼儿园财务室,第二天上午,由老师、家长、幼儿代表前往邮局,购寄爱心包裹。该活动已经成为我园传统活动之一,每年的5月份开展,在一次次活动的经验基础上,教师与幼儿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在2014年的义卖会上,将拍卖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创意美术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被爱中学会付出爱,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帮助幼儿从小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让纪念日过的更加充实、有意义。
三、注重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创新
确定每月节日主题,每次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制定详细的主题活动方案,关注细节,形成经验性材料,便于幼儿园资源共享如三月爱心节、五月义卖节、六月家庭节、七月毕业节等。每年3月爱心节,结合“雷锋日”活动,大班教师集思广益制订了主题为“相约春天,让雷锋精神在实幼闪光”的系列活动,每个班级负责其中的一项内容,大一班幼儿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小天使在行动活动,捡拾垃圾,向居民宣传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大二班在幼儿园开设雷锋故事宣讲团活动,向伙伴们讲述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大四班幼儿则走进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献歌献舞,奉献自己的爱心,青年教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奔赴敬老院,为老人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每一个活动从设计、组织实施到活动总结及问题反思都有细致的记录与分析,幼儿园将活动方案总结并共享,以便于其他班级开展此类活动作为参考,并将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实到活动方案中来,形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四、在节日文化活动中促进家、园、社区协同发展
在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家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如每年的圣诞节、元旦,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都会与教师一起策划活动内容,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与幼儿参加亲子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另外,我们因地制宜,结合“世界家庭日”等节日开展槐林踏青、社区春游、挖地瓜、摘草莓等农家乐活动,世界邮政日参观邮政局,了解相关的知识等,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在节日文化活动中促进家、园、社区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巍.《幼儿园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的探讨》
[2]虞永平.试论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2008.01
[3] 陈建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 .《幼儿教育》.2005年11期
[4]杨龙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