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情境教学的探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因为符合新课改要求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情境教学是一种利用形象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愉悦、高效地学习,笔者在此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索:
  一、创设阶梯情境教学
  在“三垂线定理”教学时,在创设阶梯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了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其判定定理、斜线的概念、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的概念后,依次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具的演示进行探索。问题1: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我们知道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和平面的垂线垂直。那么,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是否也都和平面的斜线垂直呢?教具演示: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当平面的斜线,一根竹竿摆放在桌面的不同位置当作平面内的不同直线。学生对此问题暂时没有明确的答案。问题2:将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并确认这条直角边与平面的关系一一在平面上,与斜线的(问题l中的那条直角边)关系一一垂直。学生认识到:平面内存在与平面斜线垂直的直线。问题3:在平面内有几条直线和这条斜线垂直?学生认识到:平面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的斜线垂直。问题4:平面内具备什么条件的直线,才能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重新演示:调整教具,将三角板的斜边当作平面的斜线,构成斜线、垂线和射影的立体模型,仍用一根竹竿放在桌面的不同位置当作平面内直线,观察、探索、猜想竹竿与斜线垂直和桌面内某条直线垂直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概念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通过四个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实施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创设情境。例如: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教学中,可利用以下实际问题来创设情境。问题1:用一个有毛病的天平(天平的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它因素忽略)来称物体的质量,有学生说只要把物体放左右盘中各称量一次,再把所得结果相加除以2即可得到物体的质量,你认为可行吗?问题2:在指数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指数增长速度时,可以用一种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设问: “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1小时内传给2人,此2人在1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另外2个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个多少人口的城市一一十万、百万甚至更多?”问题3:用一张长80cm,宽50cm的长方形铁皮,做一只无盖长方形铁皮盒(焊接厚度与损耗不计),这只铁皮盒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这些问题与學生的实际生活非常接近,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使
  学生的探索热情空前高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产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以“认知冲突”为起点进行情境教学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按照问题解决的思路把“认知冲突”作为教学的起点。把“认知冲突”作为教学的起点,不是直接地去展示问题的结论,而是创设一定的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应用分析、观察、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等方法去研究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到具体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理性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提出问题:若函数y=f(x)是奇函数,则f(-x)=一f(x),即f (x) =-f(-X);那么若y=f(a+x)是奇函数,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问题的提出,立刻就会引起学生的共同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应有f( a+x) =-f( a-x);而有的学生认为,应有f(a+x) =-f(-a-x)。这时学生的情绪都非常高涨,思维相当活跃。教师即可适时引导学生运用奇函数的定义来证明结论:由y=f(a+x)是奇函数知:曲线y=f(a+x)关于原点对称,设点p (x,y)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曲线上任意一点,则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一x,一y)在曲线y=f(a+x)上,故y=f (a-x),即y=f (a-x)。所以,若y=f(a+x)是奇函数,应有f (a+x) =-f (a-x)。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不同学生的认知冲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理解得更加深刻全面。
  四、通过操作试验创设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知识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操作试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使学生从中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圆柱体侧面积时,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张标有长、宽的长方形纸,在课堂上指导他们通过下面的操作过程来探求知识,寻找规律。第一步:先让学生将长方形的纸卷成圆筒状,再摊平。这一卷一摊,就使学生发现一个圆柱的侧面经过展开就可以成为长方形。第二步: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于卷成的圆柱形之间的关系,一直找到这种关系为止。最后一步:让学生做下面的练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圆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圆周长乘以高)。又如求圆柱的体积,采用了把圆柱进行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分得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思维活跃,不但弄清了圆柱侧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由来,而且培养了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总而言之,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群体,恰当的设计适情境教学,就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程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老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有了一些反思。  一、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
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更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在实验与应用的研究中不断提示生命活动规律,创生新的理论和技术,服务人类社会。而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学,肩负着让学生“获得生物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生物科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相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发展”的重任,要实现生物教学目标,笔者认为除课堂教学之外,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  一、体验能激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需要不断地改革、补充,这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形式变革的一种必然趋势.近期,我读了台湾欧用生教授的《课程语录》,欧教授再次提出了“课程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每个小学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  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怎样从小学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搞活教学,提高学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
摘 要:数学学习本无捷径,但如果学生有一本自己精心整理好的的错题集并且能够对其加以合理的利用的话,那就等同于找到了数学学习的窍门和方法。建立错题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易错易混点,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文从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入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正确利用错题集的方法,旨在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助
“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依法办事、群众至上,是我们全省不动产登记系统应当毫不动摇坚守的要则”,这是时任辽宁厅确权登记处处长才冬华,在省一次不动产登记工作部署会上发出的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和理解能力,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实践的重要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和训练,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单词储备,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旨在全面提升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现状;措施  一、英语阅读教学现狀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