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徽雕艺术的艺术特色、造型图案,揭示出徽雕艺术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其内在艺术文化元素和现代动画设计法则进行有机结合,旨在为现代动画创作经验提供指导和借鉴,并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出徽雕艺术的魅力和光彩。
【关键词】徽雕艺术;动画;应用研究
一、徽雕艺术概述
徽州雕刻历史久远,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仍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根据记载,其历史可一直追溯到秦汉以前,是在受到徽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的新安画派、程朱理学、儒家文化都深刻影响着徽雕艺术的发展。徽州三雕作品数不甚数,木雕、石雕、砖雕,每件都可称之为是精美的艺术品,都无不展现出徽州雕刻的艺术特征,手工雕刻的技艺超群,雕刻的题材也丰富多样,直至明清年间,“徽雕”艺术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刀功上显现出来,雕刻技艺已达到了“人工天不如,天工人可代”的艺术境界。雕刻艺术者运用手中的一把刀,刀随意动,意指刀达,体现了刀法与艺术的统一性,向受众呈现出江南人的秀色特征,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和考古者,带着古老岁月的文化特色,给观者以熏陶和感染。
二、中国动画的现状
中国动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成长阶段、繁盛阶段、特殊阶段和探索阶段。中国动画从万氏兄弟1926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至今已有80多年,经过一代代中国动画人的努力探索虽已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绩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尤其是大量制作精良的日美动画进入中国动画市场,令中国的动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中国动画市场流失严重。由此可见,中国动画之所以与日美动画不能匹敌也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如今,中国动画虽然在数量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具有中国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作品少之甚少,剧本题材在创作上缺乏创新点,与日美动画相比太过注重动画的教育意义而忽视了其本身对应传递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整体质量较低,动画题材过于狭隘,内容相对简单,其次动画形象设计不具有中国特色,且在动画表现形式上缺少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走上了一条重形式轻文化的盲目发展道路。尤其从剧本到造型都有较强模仿的痕迹而忽视了自主创新。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动画创作中没有体现出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这也是动画质量不高的病症所在。因此想要提高中国动画的质量,改变这一窘局,动画创作就不能离开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不论从它的中心思想上还是艺术特色上都必须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令中国动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内涵,也使现代动画艺术与中国传統民间艺术之间无缝对接。徽雕艺术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安徽人的文化瑰宝,亦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夸张的造型图案及象征性的造型语言对于中国民族动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并对于中国动画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我们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中国动画的前进发展。
三、徽雕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如今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现代动画创作中的例子并不少见,譬如,誉满全球的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从脚本的改编、动画角色和背景设计可以看出都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汲取,影片画面在整体风格造型上运用了木版年画、京剧脸谱等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片中的任务动作依据于中国戏曲之国粹——京剧,全套京腔京韵的音乐加以锣鼓打击乐相配合,更为《大闹天宫》锦上添花,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成就。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技术进行联结,尝试把徽雕艺术元素与动画创作进行融合,这既是跟紧时代脚步的重要选择,也是对徽雕艺术中徽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方法。利用现代动画技术的表现形式来呈现和演绎徽雕艺术中所蕴含的徽文化,赋予静态的徽雕艺术动态的生命力,并让其具有了新的发展内容,又同时可以重拾本民族文化资源,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富饶矿藏,将徽雕艺术语言提炼出具有地放特色,能够突显本民族文化的装饰元素,并于现代动画艺术语言进行整合,归纳出能符合动画长久发展的一套合理化创作手法。
徽雕艺术里有许多的吉祥图案,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徽雕艺术里的图案有别于一般的装饰图案,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吉祥观念,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在徽州雕刻里的狮子造型,狮子:作为一种力量和权威的象征,表达飞黄腾达良好愿望。还有以同音或相近的音来借喻某一吉祥的事物。如蝙蝠在国人心中是作为一种祥瑞的动物,由于“蝠 ”与“福”发音形同,意为吉祥。在花卉图案中,梅兰竹菊“四君子”乃寓意为做人要有品德,有气节。针对于徽雕艺术中如此众多的吉祥图案,且这些图案都具有极高的视觉审美价值,而图案造型元素作为动画艺术的基础视觉艺术,审美性是首当其冲的。因此,在动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徽雕艺术中的造型图案将其运用到动画艺术的表现中。利用徽雕艺术和动画艺术中最常见的造型形式——夸张变形来进行动画角色的创作。譬如下面的产品外观设计参加了安徽省旅游纪念品大赛并获得奖项,(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此作品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徽雕艺术雕刻作品里的代表作——“徽州石雕狮”的特点来设计的。该作品名为“卡通狮”,根据“徽州石雕狮”的造型,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把头大脸阔、大蒜鼻、慈眉善目的艺术特点用卡通Q版形式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活波憨厚又健康的形象,该作品的外观造型可运用到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中,并根据该造型设计设计动漫衍生品并将其进行开发,如:儿童玩具、装饰品及旅游品等,这些产品都具有极好的市场开发前景,且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高度结合。
徽雕艺术除了具备美化生活和审美性的作用,还可在人们进行审美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其中的教化作用,得到收获。它把审美的情感和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徽雕作品里经常会出现“忠”、“孝”关于儒家思想题材的雕刻作品,如孔融让梨,苏武牧羊、等。其中在宏村里的一户徽派古建筑民宅中的一幅木雕作品令人过目难忘。画面的内容是儿媳妇置膝下一双饥饿而啼哭的幼儿于不顾,用干瘪的乳头喂自己的婆婆,如此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美,将传统的道德规范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在我们现在这个物质文化丰富,精神文化贫瘠的社会中,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儿童和年青人来说,越来越少的人知道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今的动画片给受众主要传达的是娱乐性,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是少之甚少,因此,如果我们能把徽州雕刻中包蕴了纯净自然、真挚可爱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且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拍成动画片,将它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向众人展现出来,不但给徽州雕刻艺术中的徽文化找到一个有效的传播途径,对徽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径,并对今天动画的艺术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四、总结
徽雕艺术历史悠久,它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经济形态,具备了多重价值,其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具有保存价值,通过现代动画技术将徽雕艺术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向世人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也探讨了民族动画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并使徽文化精髓更好地融入到动画艺术创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叶柏风, 赵丕成.《 木雕——镂琢纤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
[2]王启敏.《 徽文化新论》[M].黄山书社 2007.10.
作者简介:陈旺(1984-),男,安徽芜湖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徽雕艺术建筑动画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614)2016年院级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016zdrw12)。
【关键词】徽雕艺术;动画;应用研究
一、徽雕艺术概述
徽州雕刻历史久远,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仍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根据记载,其历史可一直追溯到秦汉以前,是在受到徽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的新安画派、程朱理学、儒家文化都深刻影响着徽雕艺术的发展。徽州三雕作品数不甚数,木雕、石雕、砖雕,每件都可称之为是精美的艺术品,都无不展现出徽州雕刻的艺术特征,手工雕刻的技艺超群,雕刻的题材也丰富多样,直至明清年间,“徽雕”艺术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刀功上显现出来,雕刻技艺已达到了“人工天不如,天工人可代”的艺术境界。雕刻艺术者运用手中的一把刀,刀随意动,意指刀达,体现了刀法与艺术的统一性,向受众呈现出江南人的秀色特征,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和考古者,带着古老岁月的文化特色,给观者以熏陶和感染。
二、中国动画的现状
中国动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成长阶段、繁盛阶段、特殊阶段和探索阶段。中国动画从万氏兄弟1926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至今已有80多年,经过一代代中国动画人的努力探索虽已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绩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尤其是大量制作精良的日美动画进入中国动画市场,令中国的动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中国动画市场流失严重。由此可见,中国动画之所以与日美动画不能匹敌也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如今,中国动画虽然在数量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具有中国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作品少之甚少,剧本题材在创作上缺乏创新点,与日美动画相比太过注重动画的教育意义而忽视了其本身对应传递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整体质量较低,动画题材过于狭隘,内容相对简单,其次动画形象设计不具有中国特色,且在动画表现形式上缺少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走上了一条重形式轻文化的盲目发展道路。尤其从剧本到造型都有较强模仿的痕迹而忽视了自主创新。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动画创作中没有体现出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这也是动画质量不高的病症所在。因此想要提高中国动画的质量,改变这一窘局,动画创作就不能离开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不论从它的中心思想上还是艺术特色上都必须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令中国动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内涵,也使现代动画艺术与中国传統民间艺术之间无缝对接。徽雕艺术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安徽人的文化瑰宝,亦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夸张的造型图案及象征性的造型语言对于中国民族动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并对于中国动画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我们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中国动画的前进发展。
三、徽雕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如今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现代动画创作中的例子并不少见,譬如,誉满全球的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从脚本的改编、动画角色和背景设计可以看出都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汲取,影片画面在整体风格造型上运用了木版年画、京剧脸谱等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片中的任务动作依据于中国戏曲之国粹——京剧,全套京腔京韵的音乐加以锣鼓打击乐相配合,更为《大闹天宫》锦上添花,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成就。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技术进行联结,尝试把徽雕艺术元素与动画创作进行融合,这既是跟紧时代脚步的重要选择,也是对徽雕艺术中徽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方法。利用现代动画技术的表现形式来呈现和演绎徽雕艺术中所蕴含的徽文化,赋予静态的徽雕艺术动态的生命力,并让其具有了新的发展内容,又同时可以重拾本民族文化资源,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富饶矿藏,将徽雕艺术语言提炼出具有地放特色,能够突显本民族文化的装饰元素,并于现代动画艺术语言进行整合,归纳出能符合动画长久发展的一套合理化创作手法。
徽雕艺术里有许多的吉祥图案,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徽雕艺术里的图案有别于一般的装饰图案,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吉祥观念,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在徽州雕刻里的狮子造型,狮子:作为一种力量和权威的象征,表达飞黄腾达良好愿望。还有以同音或相近的音来借喻某一吉祥的事物。如蝙蝠在国人心中是作为一种祥瑞的动物,由于“蝠 ”与“福”发音形同,意为吉祥。在花卉图案中,梅兰竹菊“四君子”乃寓意为做人要有品德,有气节。针对于徽雕艺术中如此众多的吉祥图案,且这些图案都具有极高的视觉审美价值,而图案造型元素作为动画艺术的基础视觉艺术,审美性是首当其冲的。因此,在动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徽雕艺术中的造型图案将其运用到动画艺术的表现中。利用徽雕艺术和动画艺术中最常见的造型形式——夸张变形来进行动画角色的创作。譬如下面的产品外观设计参加了安徽省旅游纪念品大赛并获得奖项,(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此作品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徽雕艺术雕刻作品里的代表作——“徽州石雕狮”的特点来设计的。该作品名为“卡通狮”,根据“徽州石雕狮”的造型,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把头大脸阔、大蒜鼻、慈眉善目的艺术特点用卡通Q版形式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活波憨厚又健康的形象,该作品的外观造型可运用到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中,并根据该造型设计设计动漫衍生品并将其进行开发,如:儿童玩具、装饰品及旅游品等,这些产品都具有极好的市场开发前景,且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高度结合。
徽雕艺术除了具备美化生活和审美性的作用,还可在人们进行审美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其中的教化作用,得到收获。它把审美的情感和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徽雕作品里经常会出现“忠”、“孝”关于儒家思想题材的雕刻作品,如孔融让梨,苏武牧羊、等。其中在宏村里的一户徽派古建筑民宅中的一幅木雕作品令人过目难忘。画面的内容是儿媳妇置膝下一双饥饿而啼哭的幼儿于不顾,用干瘪的乳头喂自己的婆婆,如此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美,将传统的道德规范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在我们现在这个物质文化丰富,精神文化贫瘠的社会中,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儿童和年青人来说,越来越少的人知道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今的动画片给受众主要传达的是娱乐性,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是少之甚少,因此,如果我们能把徽州雕刻中包蕴了纯净自然、真挚可爱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且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拍成动画片,将它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向众人展现出来,不但给徽州雕刻艺术中的徽文化找到一个有效的传播途径,对徽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径,并对今天动画的艺术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四、总结
徽雕艺术历史悠久,它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经济形态,具备了多重价值,其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具有保存价值,通过现代动画技术将徽雕艺术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向世人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也探讨了民族动画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并使徽文化精髓更好地融入到动画艺术创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叶柏风, 赵丕成.《 木雕——镂琢纤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
[2]王启敏.《 徽文化新论》[M].黄山书社 2007.10.
作者简介:陈旺(1984-),男,安徽芜湖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徽雕艺术建筑动画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614)2016年院级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016zdrw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