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更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的渗透及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程;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毕业到现在一直担任数学课,已经二十年了。从初中到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曾经经历过。数学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随着课堂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而且思考得越来越多。
数学课程标准这样说: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数学课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然而经过了二十年的教学我发现这些只是数学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数学课上还有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的渗透及数学语言能力的培養。
“垂直”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节课,不少学生在理解了“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后,对于两条实际上互相垂直、但没有画出交点的直线,往往会认为这两条线不垂直甚至不相交。实质上,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联系直线的相关知识去思考,或者说学生对于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认知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没有形成空间观念。本课中,学生最需要形成的数学思维是有限和无限的观念。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学习的几何图形,无论线、面还是体都是有限的(如线段、三角形、正方体)。
在小学数学中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等等。学生如果能熟练运用转化思想,遇到难题时自然会从容易处入手,从学过的知识入手。比如学习图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最常用的就是转化: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或者三角形。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先把异分母分数通过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这样的转化在数学课堂中数不胜数,当然转化思想用在生活中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生第一次接触代数式,很多学生不习惯、不明白:为什么一道题的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那么长的式子。我想这里最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会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体验数学语言的严密、准确和简洁,让学生明白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
数学课堂上教师究竟应教给学生些什么?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承载着传递数学知识的功能,更要承担起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智慧的重任。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所当然的是教数学“知识”,教学习“能力”,更应是通过学数学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智力因素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和强化作用。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用眼睛仔细的去观察,用智慧的头脑去判断,用严密准确的语言去表达,用独特新颖的角度去思考,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学会的神情是多么地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王光明、范文贵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3]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伟编著,《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数学课程;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毕业到现在一直担任数学课,已经二十年了。从初中到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曾经经历过。数学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随着课堂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而且思考得越来越多。
数学课程标准这样说: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数学课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然而经过了二十年的教学我发现这些只是数学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数学课上还有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的渗透及数学语言能力的培養。
“垂直”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节课,不少学生在理解了“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后,对于两条实际上互相垂直、但没有画出交点的直线,往往会认为这两条线不垂直甚至不相交。实质上,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联系直线的相关知识去思考,或者说学生对于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认知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没有形成空间观念。本课中,学生最需要形成的数学思维是有限和无限的观念。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学习的几何图形,无论线、面还是体都是有限的(如线段、三角形、正方体)。
在小学数学中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等等。学生如果能熟练运用转化思想,遇到难题时自然会从容易处入手,从学过的知识入手。比如学习图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最常用的就是转化: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或者三角形。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先把异分母分数通过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这样的转化在数学课堂中数不胜数,当然转化思想用在生活中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生第一次接触代数式,很多学生不习惯、不明白:为什么一道题的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那么长的式子。我想这里最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会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体验数学语言的严密、准确和简洁,让学生明白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
数学课堂上教师究竟应教给学生些什么?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承载着传递数学知识的功能,更要承担起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智慧的重任。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所当然的是教数学“知识”,教学习“能力”,更应是通过学数学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智力因素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和强化作用。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用眼睛仔细的去观察,用智慧的头脑去判断,用严密准确的语言去表达,用独特新颖的角度去思考,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学会的神情是多么地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王光明、范文贵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3]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伟编著,《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