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德无以为师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我就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七八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然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一张张天真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我身心激动。我们的工作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纯洁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教师良好的道德品格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无德无以为师,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身为教师的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八个字提醒自己。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首先要有阳光,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是“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魅力。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今天,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广大学生。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当班主任时,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就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虽然我没说一句话,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受到教育,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又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作为教师,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教师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欲,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二、教师要关爱学生,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关爱每位学生,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从而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为贫困,父母又离异了,导致他失去家庭的温暖,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较差,就产生了自卑的情绪,但这个学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调整了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也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真正帮助他、关心他,他才不会自暴自弃。之后我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鼓励他。渐渐地,使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家庭情况而对你另眼相看,而是在乎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让老师来帮助你,你将来定会大有作为的,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努力改变自己,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就是无德的表现,更何况有些学生其实并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应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学生们的朋友”。
  
  三、教师要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当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不良风气在校园里也开始蔓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有的教师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想弃教跳槽;也有的教师,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喊起“课堂为温饱,家教奔小康”的口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玷污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面对窗外的灯红酒绿,教师更应该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坚定地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要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决不能让不良风气玷污校园这片净土,影响学生纯洁的心灵。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知识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最重要的特征。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师生间有真挚的情感才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才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家们谆谆告诫我们:“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只有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德是做人的准则,立身的基础,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道德水准,医生有医德,教师也要有师德,无德就无以为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默默耕耘,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柳树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真诚的爱,公平的心    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真诚的爱心,这是每一个受过师范教育的人都明白的简单道理,但要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又是极其艰难的。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更高的师德修养(若修养不是很高就会让功利心消灭你的学识和修养),要敢于耐得住寂寞,守住清贫,不被功名利禄和眼前的蝇头小利所驱使。我们必须用心去管理学生,用真诚的爱塑造他们的良好品
期刊
一、住房、医药、高教价格太高    首先,房价高表现为:一是普遍存在暴利;二是房价上涨太猛,4年房价翻番;三是房地产投资连年高烧。房价高危害明显,使技术含量不高的房地产行业畸形发展,挤压其他产业发展;加重购房负担,滞迟城镇化发展;产生泡沫及通胀,风险加剧;财富通过房价杠杆向房地产商及投机资本快速集中,改革成果难以分享。  其次,药价高表现为:一是药价高出厂价几倍甚至几十倍;二是哈医二院天价医药费丑
期刊
解决民生问题,就整个体制转型来说,需要“四位一体”的“共建观”:共建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以先进文化为目标的文化体制、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体制。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前两个方面是现阶段改革的两大重点。体制创新走到今天,需要突破原有的“单线突进”的思路,拓展到更广阔的层面和更高的境界。  树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改革观: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
期刊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念都必须首先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就对上述基本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
期刊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的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那些依附于特定民族或社区或民间艺人而存在的非物质形态化的风俗习惯、节庆礼仪、传统艺术或工艺技能、民俗技能等,具有民族历史积淀的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建设有重要作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
期刊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能像鲁迅这样深刻而又具体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哪一位能像鲁迅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执著而又犀利。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表现得最为突出。在鲁迅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国民性的揭露批判,如奴性、看客心态,以及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这些在鲁迅笔下都被揭露无遗。    一、阿Q是“麻木愚昧的中国人”的代表
期刊
一个学校师生素质的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与班主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整个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换言之,学校是座桥,班主任是桥梁。那么,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现就此谈点浅薄的看法,还请广大同仁赐教。    一、全心全意,为每个学生点盏心灯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又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诸类说法一点儿也不假,作为一名班
期刊
李曙森: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历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以他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办学业绩赢得国内和国际教育界的崇敬。  杨福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6月出生,浙江镇海人,中共党员。1963年10月~1965年10月任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先后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科学系系主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所长。2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开发人体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要想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下工夫,
期刊
顾泠沅:江苏吴江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教育思想:行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