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有赖于良好的课堂秩序。低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初入校园,活泼好动,难免产生不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等情况。一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尤为关键,因此,从教者必须对低段学生的班级管理的研究予以重视。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堂问题;班级管理
一、问题关注的现实意义
根据小学阶段划分,小学六年可以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为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小学低段,尤其是一年级,正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开始。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班集体的发展,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教学质量优良的重要评判指标。低段学生恰恰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因此做好小学低段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一方面,国内有关小学班级管理的专业性研究少之又少,虽有专业教育学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研究,但涉及的理论性内容更多,这在极大程度上豐富了我们的理论研究基础,宏观概括能力很强,对于班级管理出现的具体问题很难用某一点理论解释说明,另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及实践性值得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阅读关于班级管理的书籍,查阅期刊、文献等文字材料进行整理概括,为本文的发展提供行文思路。
(二)观察实践法
通过自身实际教育教学经历的总结和日常在班级中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进行记录,为本文当中课堂管理出现的问题总结及尝试解决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
第二部分 问题研究
一、班级管理的内容
在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中,班级管理分为: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級活动管理。
(一)班级组织建设
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个体进行了解以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对班集体进行整体规划,确定班级发展整体方向。而组织建设又离不开班级确定好自身的班级发展目标和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发展目标必须依托于学校德育要求,符合学校发展定位。每学期的班级发展目标因上一学期发展结果略有调整,同时又结合学校年度德育目标及本班学情及时调整,作为班主任必须抓住本班学生发展的共性特点,同时又要突出其班级发展的个性色彩,避免班班相同,毫无生机与特色。
(二)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班级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组成单位;班级体作为学生个体的集合,能够实施良好的班级教学管理、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班级教学管理方面,低年级学生重点做好两方面的指导,一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信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及学习方法指导方面,教师首先要明确低段教学中《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明晰三维教学目标,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避免教学过分拔高,最优效果是学生能够借助已有习得经验经过简单指导习得新的知识经验。
在激发学生课堂自信心及学习动机方面,班级教学管理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坚定自己的学习意志。
(三)班级常规管理
常规即为日常行为的规范,班级的常规管理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依照班级的制度规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对班级全员日常生活、活动的管理。
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全面而细致的,对于其他科任老师以及家长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所有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其目的都是在于促使班级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方便开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
二、低段班级课堂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班级组织建设--制度制定不民主,目标规划较滞后
小学低段的班主任常常因为工作繁重,加之学生年龄阶段特点想法不全面不成熟,所以一般的班级制度制定基本由班主任包揽。低段班级事物繁多,班主任疲于应对导致本班制度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贴合本班学生特点,制度的修改常常比较滞后。班级目标的制定应该在学期初由班主任结合本班学情,基于上一学期的完成度,与科任教师沟通而来,是通过严密分析后能展现班级特色的目标,是班级发展的指挥棒。
(二)班级教学管理--学习兴趣被忽视,科任课堂学生散漫
除公开课外,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基本不会花费时间在课程的创新和学法的指导上,而且教学过程中多以讲解法为主,课堂缺乏创新活力。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就产生缺少学习兴趣,需要孩子花费一段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小学生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每天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点尤为理解,班级课堂良好秩序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与管理。科任教师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接触更加频繁,但是课堂秩序并不理想。
三、低段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建议
(一)班级组织建设的一致性与可行性原则
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同时又要结合学校教育特色,与学校教育要求相统一,制定完成后又要做到知行统一。同时制度的制定不能脱离班级管理工作实际,制度切忌宽泛空洞,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班级教学管理的创新性与主体性原则
低段学生还未与幼儿园完全脱钩,幼儿园中花样翻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十分值得小学低段老师学习借鉴,一年级教师在接管一年级班级之前,应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明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殊性所在。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自主性与反馈激励原则
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常规工作分配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又要坚持每隔1-2天对班级内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且建立激励性原则,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并使之保持下去,长此以往形成习惯。
总结:班级管理工作并非无章可循,班级管理者只要肯下功夫,研究好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目标,班集体定会
参考文献:
[1]李泽娇.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1(11):165-166.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堂问题;班级管理
一、问题关注的现实意义
根据小学阶段划分,小学六年可以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为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小学低段,尤其是一年级,正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开始。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班集体的发展,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教学质量优良的重要评判指标。低段学生恰恰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因此做好小学低段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一方面,国内有关小学班级管理的专业性研究少之又少,虽有专业教育学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研究,但涉及的理论性内容更多,这在极大程度上豐富了我们的理论研究基础,宏观概括能力很强,对于班级管理出现的具体问题很难用某一点理论解释说明,另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及实践性值得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阅读关于班级管理的书籍,查阅期刊、文献等文字材料进行整理概括,为本文的发展提供行文思路。
(二)观察实践法
通过自身实际教育教学经历的总结和日常在班级中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进行记录,为本文当中课堂管理出现的问题总结及尝试解决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
第二部分 问题研究
一、班级管理的内容
在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中,班级管理分为: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級活动管理。
(一)班级组织建设
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个体进行了解以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对班集体进行整体规划,确定班级发展整体方向。而组织建设又离不开班级确定好自身的班级发展目标和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发展目标必须依托于学校德育要求,符合学校发展定位。每学期的班级发展目标因上一学期发展结果略有调整,同时又结合学校年度德育目标及本班学情及时调整,作为班主任必须抓住本班学生发展的共性特点,同时又要突出其班级发展的个性色彩,避免班班相同,毫无生机与特色。
(二)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班级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组成单位;班级体作为学生个体的集合,能够实施良好的班级教学管理、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班级教学管理方面,低年级学生重点做好两方面的指导,一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信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及学习方法指导方面,教师首先要明确低段教学中《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明晰三维教学目标,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避免教学过分拔高,最优效果是学生能够借助已有习得经验经过简单指导习得新的知识经验。
在激发学生课堂自信心及学习动机方面,班级教学管理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坚定自己的学习意志。
(三)班级常规管理
常规即为日常行为的规范,班级的常规管理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依照班级的制度规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对班级全员日常生活、活动的管理。
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全面而细致的,对于其他科任老师以及家长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所有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其目的都是在于促使班级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方便开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
二、低段班级课堂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班级组织建设--制度制定不民主,目标规划较滞后
小学低段的班主任常常因为工作繁重,加之学生年龄阶段特点想法不全面不成熟,所以一般的班级制度制定基本由班主任包揽。低段班级事物繁多,班主任疲于应对导致本班制度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贴合本班学生特点,制度的修改常常比较滞后。班级目标的制定应该在学期初由班主任结合本班学情,基于上一学期的完成度,与科任教师沟通而来,是通过严密分析后能展现班级特色的目标,是班级发展的指挥棒。
(二)班级教学管理--学习兴趣被忽视,科任课堂学生散漫
除公开课外,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基本不会花费时间在课程的创新和学法的指导上,而且教学过程中多以讲解法为主,课堂缺乏创新活力。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就产生缺少学习兴趣,需要孩子花费一段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小学生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每天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点尤为理解,班级课堂良好秩序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与管理。科任教师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接触更加频繁,但是课堂秩序并不理想。
三、低段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建议
(一)班级组织建设的一致性与可行性原则
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同时又要结合学校教育特色,与学校教育要求相统一,制定完成后又要做到知行统一。同时制度的制定不能脱离班级管理工作实际,制度切忌宽泛空洞,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班级教学管理的创新性与主体性原则
低段学生还未与幼儿园完全脱钩,幼儿园中花样翻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十分值得小学低段老师学习借鉴,一年级教师在接管一年级班级之前,应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明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殊性所在。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自主性与反馈激励原则
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常规工作分配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又要坚持每隔1-2天对班级内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且建立激励性原则,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并使之保持下去,长此以往形成习惯。
总结:班级管理工作并非无章可循,班级管理者只要肯下功夫,研究好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目标,班集体定会
参考文献:
[1]李泽娇.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1(1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