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馆的前世是“君之舍”,公馆的现世是作为人文旅游景点的旧址故居,是历史博物馆,更多的是公馆私房菜餐厅,是酒店,是楼盘名;是废墟,抑或是价值千金的地皮。商界为了寻求利益打起公馆牌,贵族、私人、奢华是最常用的标签。公馆不复。或者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乐于打造文化作为商品的标签和附加价值。在采访作为美食家、诗人的石光华时,他的回答让先前的采访意图有所改变。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人人都只求方法门道的时候去头脑风暴旧公馆的新出路呢?我们从来不缺方法论,而价值观却不被纳为讨论的范畴。石光华和我们讨论的是价值:打造本身并无过错,只在于打造的初衷,可能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找城市和自我的联系
《热道》:几年来的城市规划,一面是在打造新城,做街巷打造,旧址翻新,一面是在拆,把旧的城市地标拆掉了。其实我们了解到的是许多本地居民还是怀念旧地标的。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城市规划?
石光华:过去的10年,我们觉得城市要高楼林立,现在觉得要保留一点传统。目前的城市改造往往在做表面功夫,简单模仿。比如成都要打造少域,少城的提法不错,是传统的,可是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我们打造的真正主体,可能不是街道、房屋,而是老成都的文化的、生活的样态。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我们还没有真正想好。
《热道》:成都要打造休闲,宜居的生活片区,“休闲”和“宜居”不是理念吗?
石光华:杭州休闲,大连也休闲,成都的休闲是哪种休闲’这才是我所指的理念。
《热道》:能不能阐述一下您个人的理念?
石光华:城市人之所以有孤独感,是由于和自然的联系、和过去的联系,我们找不到了。周遭的这一切都是突然出现的,没有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我的理念就是要找到城市和自己的联系,规划、打造要解决这个问题。市中心也应该绿色、生态、和谐啊。美国有中央公园,但并不是居住区,成都可以做成居住区。中国文化的根本是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一个城市文化最好的一部分应该是和这个民族文化的核心相呼应的。
重现,而非复原
《热道》:成都是民国公馆修筑最多的城市之一。现在一些公馆楼盘、酒店、菜品相继推出,未来公馆的概念会不会很热?
石光华:这也是一个旧城改造的问题。我发现有钱人买房子,很多人是想买在城里的。城里接待客人、出行都更方便,之所以很多还是在郊区购置了别墅,多数是看重环境。
接下来就要说到老成都的公馆文化,旧时期的公馆和现在的别墅是一样舒适。所以我们也可以重现,所以我提出“市中心的园林式生活区”的概念。
《热道》:公馆似乎具有某种情愫。所谓的公馆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石光华:这是一种生活的样态,和历史有关。旧时期的显贵来到一个地方,修建一个府邸,一家人在那里生活,就是公馆。公馆内可能会有自成一体的生活方式,和平常百姓不同。在重新打造公馆文化的时候,过分强调一种方式的好与坏不恰当,因为那毕竟带有阶级的色彩,都是旧时期的大官僚、地主的一套。把这些都抛开,这就是一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家花半天的时间来准备晚膳,从食材到器具都有讲究。其实我并不认为现在的城市人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富有一点的人基本上也停留在简单消费的层面。更贵不意味着更好。公馆强调的品质是生活的整体。
《热道》:当年公馆内的生活样态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如何去复原它?
石光华:过去的东西我们已经没有了,无从复原,也没有必要去复原。我强调的是重现。成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天还能看见唐朝的成都么?能看见一点印记啊,杜甫草堂。虽然今天的草堂和当年已是两码事,但是人们会觉得,哦,这就是成都。公馆之类旧建筑也是同样的。当年最能代表成都的地段是二道街、四道街、将军衙门,现在只幸存了宽窄巷子,虽然和过去也大不一样了,但离开成都几十年的人再回来会觉得这就是成都。
《热道》:重现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
石光华:不谈商业的目的和意义。历史文化的传承会通过这些点状印记来实现。我相信一个城市的气质始终在野不在朝,生活才是根本。一个城市再发展,不能失去其原有的气质、风韵。我们的规划者常常犯的错误是贴标签,过于重视概念了。去重现,是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人和环境、和历史的联系,然后再是在重现基础上的创造。河流的每一滴水都来自过去,历史是我们创造的依据。对于公馆的打造也应该抱着这样的初衷去做。
找城市和自我的联系
《热道》:几年来的城市规划,一面是在打造新城,做街巷打造,旧址翻新,一面是在拆,把旧的城市地标拆掉了。其实我们了解到的是许多本地居民还是怀念旧地标的。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城市规划?
石光华:过去的10年,我们觉得城市要高楼林立,现在觉得要保留一点传统。目前的城市改造往往在做表面功夫,简单模仿。比如成都要打造少域,少城的提法不错,是传统的,可是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我们打造的真正主体,可能不是街道、房屋,而是老成都的文化的、生活的样态。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我们还没有真正想好。
《热道》:成都要打造休闲,宜居的生活片区,“休闲”和“宜居”不是理念吗?
石光华:杭州休闲,大连也休闲,成都的休闲是哪种休闲’这才是我所指的理念。
《热道》:能不能阐述一下您个人的理念?
石光华:城市人之所以有孤独感,是由于和自然的联系、和过去的联系,我们找不到了。周遭的这一切都是突然出现的,没有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我的理念就是要找到城市和自己的联系,规划、打造要解决这个问题。市中心也应该绿色、生态、和谐啊。美国有中央公园,但并不是居住区,成都可以做成居住区。中国文化的根本是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一个城市文化最好的一部分应该是和这个民族文化的核心相呼应的。
重现,而非复原
《热道》:成都是民国公馆修筑最多的城市之一。现在一些公馆楼盘、酒店、菜品相继推出,未来公馆的概念会不会很热?
石光华:这也是一个旧城改造的问题。我发现有钱人买房子,很多人是想买在城里的。城里接待客人、出行都更方便,之所以很多还是在郊区购置了别墅,多数是看重环境。
接下来就要说到老成都的公馆文化,旧时期的公馆和现在的别墅是一样舒适。所以我们也可以重现,所以我提出“市中心的园林式生活区”的概念。
《热道》:公馆似乎具有某种情愫。所谓的公馆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石光华:这是一种生活的样态,和历史有关。旧时期的显贵来到一个地方,修建一个府邸,一家人在那里生活,就是公馆。公馆内可能会有自成一体的生活方式,和平常百姓不同。在重新打造公馆文化的时候,过分强调一种方式的好与坏不恰当,因为那毕竟带有阶级的色彩,都是旧时期的大官僚、地主的一套。把这些都抛开,这就是一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家花半天的时间来准备晚膳,从食材到器具都有讲究。其实我并不认为现在的城市人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富有一点的人基本上也停留在简单消费的层面。更贵不意味着更好。公馆强调的品质是生活的整体。
《热道》:当年公馆内的生活样态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如何去复原它?
石光华:过去的东西我们已经没有了,无从复原,也没有必要去复原。我强调的是重现。成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天还能看见唐朝的成都么?能看见一点印记啊,杜甫草堂。虽然今天的草堂和当年已是两码事,但是人们会觉得,哦,这就是成都。公馆之类旧建筑也是同样的。当年最能代表成都的地段是二道街、四道街、将军衙门,现在只幸存了宽窄巷子,虽然和过去也大不一样了,但离开成都几十年的人再回来会觉得这就是成都。
《热道》:重现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
石光华:不谈商业的目的和意义。历史文化的传承会通过这些点状印记来实现。我相信一个城市的气质始终在野不在朝,生活才是根本。一个城市再发展,不能失去其原有的气质、风韵。我们的规划者常常犯的错误是贴标签,过于重视概念了。去重现,是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人和环境、和历史的联系,然后再是在重现基础上的创造。河流的每一滴水都来自过去,历史是我们创造的依据。对于公馆的打造也应该抱着这样的初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