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华:重现一种生活样态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i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馆的前世是“君之舍”,公馆的现世是作为人文旅游景点的旧址故居,是历史博物馆,更多的是公馆私房菜餐厅,是酒店,是楼盘名;是废墟,抑或是价值千金的地皮。商界为了寻求利益打起公馆牌,贵族、私人、奢华是最常用的标签。公馆不复。或者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乐于打造文化作为商品的标签和附加价值。在采访作为美食家、诗人的石光华时,他的回答让先前的采访意图有所改变。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人人都只求方法门道的时候去头脑风暴旧公馆的新出路呢?我们从来不缺方法论,而价值观却不被纳为讨论的范畴。石光华和我们讨论的是价值:打造本身并无过错,只在于打造的初衷,可能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找城市和自我的联系
  
  《热道》:几年来的城市规划,一面是在打造新城,做街巷打造,旧址翻新,一面是在拆,把旧的城市地标拆掉了。其实我们了解到的是许多本地居民还是怀念旧地标的。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城市规划?
  石光华:过去的10年,我们觉得城市要高楼林立,现在觉得要保留一点传统。目前的城市改造往往在做表面功夫,简单模仿。比如成都要打造少域,少城的提法不错,是传统的,可是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我们打造的真正主体,可能不是街道、房屋,而是老成都的文化的、生活的样态。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我们还没有真正想好。
  《热道》:成都要打造休闲,宜居的生活片区,“休闲”和“宜居”不是理念吗?
  石光华:杭州休闲,大连也休闲,成都的休闲是哪种休闲’这才是我所指的理念。
  《热道》:能不能阐述一下您个人的理念?
  石光华:城市人之所以有孤独感,是由于和自然的联系、和过去的联系,我们找不到了。周遭的这一切都是突然出现的,没有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我的理念就是要找到城市和自己的联系,规划、打造要解决这个问题。市中心也应该绿色、生态、和谐啊。美国有中央公园,但并不是居住区,成都可以做成居住区。中国文化的根本是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一个城市文化最好的一部分应该是和这个民族文化的核心相呼应的。
  
  重现,而非复原
  
  《热道》:成都是民国公馆修筑最多的城市之一。现在一些公馆楼盘、酒店、菜品相继推出,未来公馆的概念会不会很热?
  石光华:这也是一个旧城改造的问题。我发现有钱人买房子,很多人是想买在城里的。城里接待客人、出行都更方便,之所以很多还是在郊区购置了别墅,多数是看重环境。
  接下来就要说到老成都的公馆文化,旧时期的公馆和现在的别墅是一样舒适。所以我们也可以重现,所以我提出“市中心的园林式生活区”的概念。
  《热道》:公馆似乎具有某种情愫。所谓的公馆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石光华:这是一种生活的样态,和历史有关。旧时期的显贵来到一个地方,修建一个府邸,一家人在那里生活,就是公馆。公馆内可能会有自成一体的生活方式,和平常百姓不同。在重新打造公馆文化的时候,过分强调一种方式的好与坏不恰当,因为那毕竟带有阶级的色彩,都是旧时期的大官僚、地主的一套。把这些都抛开,这就是一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家花半天的时间来准备晚膳,从食材到器具都有讲究。其实我并不认为现在的城市人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富有一点的人基本上也停留在简单消费的层面。更贵不意味着更好。公馆强调的品质是生活的整体。
  《热道》:当年公馆内的生活样态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如何去复原它?
  石光华:过去的东西我们已经没有了,无从复原,也没有必要去复原。我强调的是重现。成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天还能看见唐朝的成都么?能看见一点印记啊,杜甫草堂。虽然今天的草堂和当年已是两码事,但是人们会觉得,哦,这就是成都。公馆之类旧建筑也是同样的。当年最能代表成都的地段是二道街、四道街、将军衙门,现在只幸存了宽窄巷子,虽然和过去也大不一样了,但离开成都几十年的人再回来会觉得这就是成都。
  《热道》:重现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
  石光华:不谈商业的目的和意义。历史文化的传承会通过这些点状印记来实现。我相信一个城市的气质始终在野不在朝,生活才是根本。一个城市再发展,不能失去其原有的气质、风韵。我们的规划者常常犯的错误是贴标签,过于重视概念了。去重现,是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人和环境、和历史的联系,然后再是在重现基础上的创造。河流的每一滴水都来自过去,历史是我们创造的依据。对于公馆的打造也应该抱着这样的初衷去做。
其他文献
今年清明节阿城就满60岁了。他从洛杉矶回京定居8年,当初与他一起在美国打拼的那拨人,现在大都是焦点人物,阿城却是例外。他只是住在京郊,很少参加公众活动。喜欢他的读者都在等,等这位“百科全书”似的老人发声。他们知道,他看问题能直敲骨髓。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序言里说,“真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旧回到原来的论点。”阿城的讲话中能
期刊
按照《黄珂》这本书上的说法,傍晚是黄珂家一日中最辉煌的时光。而下午三四点钟,客人还没有来,蔬菜食材刚刚采买回来,还都是新鲜原始的状态。这时候的时间,是他自己的时间。  采访正好约在这样的一个下午。进门一看,他果然正在读书,戴晴的《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他说自己最近非常喜爱这本头绪繁杂的书,因为它真实。  真实与顺和,是黄珂眼中的自己,也许正因为他的真实,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他。看到一些
期刊
没骨架的宣纸灯    选择做宣纸灯,首先是基于对美的追求。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技艺高超又美丽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还是器物。  张潮《幽梦影》的序言里有一句“昔人云:梅花之影,妙于梅花。窃意影子何能妙于花?惟花妙。则影亦妙。枝干扶疏,自尔天然生动。凡一切文字语言,总是才人影子;人妙,则影自妙。”设计是人的影子,十几岁初学设计的孩子就做不好中式家具,六十几岁历经沧桑的老头也做不了给可爱小女生穿的衣服。我爱
期刊
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故人以界画为易事。不知方圆曲直,高下低昂,远近凹凸,工拙纤丽,梓人匠氏有不能尽其妙者,况笔墨规尺,运思于缣楮之上,求其法度准绳,此为至难。  ——汤厘《画鉴》    界画一科    中国建筑历史久远,诞生于西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描绘了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壮观,“如鸟斯革,如晕斯飞”——巨大的建筑像大鸟一样张开翅膀,跃跃欲飞,让人不禁产生无限
期刊
西班牙女郎搅动红色的裙摆,一场弗拉明戈舞蹈正在脑海里上演,这是飞机飞翔在地中海上空,接近西班牙的时刻,内心翻动着的小期冀——那些毕加索笔下被抽离出来的现代主义符号:生死快感问的斗牛场面;鲜艳颜色鼓涨出的巴洛克城市风貌……飞机空乘人员用语速超快的西班牙语问候大家,我恍惚间觉得西班牙语相当性感,富有弹性,像地中海人的黝黑皮肤,是的,西班牙在某种程度上不像一个欧洲的国度,她古老,有着吉普赛般浪荡的姿态,
期刊
“公馆”这种提法在1 949年之后,在官方用语中渐渐被忽略,只在民间与口头上若隐若现地存在,用以指向某种消隐在政治岁月背后的,落叶与尘埃深处的建筑,但随着政治的变局而最终人去楼空、歌咽弦绝,沉默在时代变幻的风云间。直到中国重新从思想与市场的冬眠中苏醒过来,“公馆”再次被人们发现,以“遗老遗少”的面目浮现在现代都市的急躁、破坏与睥睨中,它们或被拆毁、或被商用、或成贫民窟、或成纪念馆,经过了政治时代之
期刊
列维·斯特劳斯说:“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所找到的位置。”然而,遗忘来得如此之快,很多传统技艺濒临消逝。所以,对龚为而言,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技艺,便是为我们所找到的位置留下恒久的坐标。    寻找失去的符号    可以想象龚为的生活常态:  他仿佛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走街串巷,在被人们遗忘的僻远角落,在一位正在劳作汗水淋漓的老人面前,露出孩童发现世界的欣喜笑容。  他的挎包里,装着沉沉的相机,也许
期刊
刘文彩,是“著名”的地主之一,教科书告诉我们,剥削阶级的代表大地主刘文彩,在豪华的庄园里设有阴暗的水牢折磨长工,还娶了几房美丽的姨太太过着奢靡的生活。但如今的人们,往往对此抱有一丝怀疑的神色。譬如刘文彩的三姨太凌君如,她真是养尊处优地度此一生么?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来自象鼻镇的美女    刘文彩一生共娶了5个女人,发妻吕氏,正室杨伸华,姨太太凌君如、梁慧茹、王玉清,当然还
期刊
茅古斯,在土家语中的意义是“祖先的故事”。  茅古斯,汉语也称之为毛猎舞,是湘西土家族的祭祀性舞蹈,也是土家最传统的表演艺术之一。它保留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种种精神符号。茅古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可寻到中国戏剧的古根:写意、虚拟、模仿。  祖先渔猎,祖先农耕,祖先歌唱。在田野上,茅古斯被深情地舞动。  田野,这是摄影家谢子龙所关心的。我们都来自田野,又离开
期刊
鸡肋无处不在。只是,不同的时代,其倍受关注的焦点各有不同。归根结底,都在我们是否拥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和足够强大的智慧,与它直面、将它消解。    帝制分裂时代的舍弃智慧    鸡肋是一种微妙的审美趣向,亦是清晰的审实客体。《九州春秋》的故事,使得“鸡肋”从实物抽象化的初始,就被蒙上了一层有关血色的悲剧阴影。人们牢牢记住了杨修的血和他无味的悲壮,交付于西风古道,长自悲凉。  事实上,跳开战争本身,用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