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美术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点做法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是本次课改的主要目标。作为武威地区少数民族中唯一的一所独立高中,天祝一中也顺应课改之潮,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是我在美术教学课改中的一些做法。
  
  一、发挥山区优势,整合学习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少数民族地区受区域影响,社会信息资源少,文化交流相对滞后,农牧地区教学设备简陋,少数民族学生美术知识薄弱。面对这不利的一面,我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山区物品丰富是教具的来源,秀丽的山区景色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是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蓝天、白云、羊群、牦牛、黑帐篷、藏式建筑、服饰等是丰富的绘画题材;图案精美的唐卡、独特的寺院建筑、秀美山川是美术欣赏的活标本;山上奇形怪状的植被及根、叶、斑驳陆离的石头等,是制作工艺的好材料。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研究,联系“乡土”资源,让学生走出去,带进来,动手动脑,整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用搜集来的材料制作的装饰画、小制作在省、市、县书画比赛中展出并多次获奖。实践证明,利用本地资源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
  
  根据美术学科自身特点和教学规律,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教学更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示范性。通过老师“说”、“动”和学生直观的“看”、“听”,最后动手实践,学生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上《中国古代人物画》一课时,老师通过幻灯片讲述人物画以形写神的特征之外,在技法上重点讲述以线造型的特点。结合该内容,我上了一节人物写生课。课前十分钟老师让学生欣赏临摹类似范画一幅,然后选一位穿藏服的男生当模特,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讲解,同时对照李公麟的白描《维摩演教图》讲述:表现对象变了,应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让学生懂得中国画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和思想内涵。这样学生写生时就能较好地用线条的疏密、粗细、刚柔等变化,表现出藏服的特点及人物形象、动态、结构等。因此,美术课的课改应突出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相长,效果才能明显。
  
  三、美术教学要加强艺术间的相互沟通,突出民族艺术特色
  
  天祝从自然条件到文化积淀,与其他地区均有不同之处。如讲画种题材方面,欣赏中国画时,不但要讲纸、墨、笔、砚等工具材料,我还从用笔、用墨、用色、装裱等方面分析其技法和艺术特色。同时,准备一幅藏式绘画“唐卡”,与中国画形成对比进行欣赏。唐卡在内容上多以反映民族风俗、宗教为主题,创作过程强调制作性,如把反复打磨的帆布用线绳绷在木架上,然后再描线。上色时以矿物质颜料为主,以胶水和画师的唾液为媒介物进行调和,整个画面色调艳丽、明快,装饰性极强。装裱形式与中国画也有所不同,将丝织品缝纫在画面四周,不再拖裱,下面佩以丝线作装饰。整个画幅从制作到完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程序。这里面有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用“唾液”?“唾液”原是表示“虔诚”,从专业角度上讲还有固定颜料的作用。这样通过对比,学生就了解和掌握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
  
  四、“以点带面”,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纵深发展
  
  学校美育的开展和推动,除必修课这个“面”之外,还有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学校美术兴趣小组、高考学生辅导等“点”的辅助和配合。这是整个美术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美育的延续。每年新学期开始,我们在高一、高二年级,都要选拔一些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进行辅导,组成兴趣小组,然后根据学生爱好分为国画、书法、唐卡等小组进行训练学习。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每年还定期举办一次全校师生书画展,选拔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县、市、省、全国以及国际学生书画比赛,这给有特长、有才能的同学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组织和活动形式,美术小组的同学已成为学校美育的有生力量,带动了全班、全校美育的健康发展。事实证明,“以点带面”的美术教育是学校培养美术人才的主要手段,是推动学校美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之,通过多方面的美术教学活动即推动了美术教学课改,又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尽了我的微薄之力。
  (本文作者单位:武威市天祝一中)
其他文献
一个学校师生素质的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与班主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整个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换言之,学校是座桥,班主任是桥梁。那么,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现就此谈点浅薄的看法,还请广大同仁赐教。    一、全心全意,为每个学生点盏心灯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又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诸类说法一点儿也不假,作为一名班
期刊
李曙森: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历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以他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办学业绩赢得国内和国际教育界的崇敬。  杨福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6月出生,浙江镇海人,中共党员。1963年10月~1965年10月任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先后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科学系系主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所长。2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开发人体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要想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下工夫,
期刊
顾泠沅:江苏吴江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教育思想:行动教
期刊
从小,我就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七八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然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一张
期刊
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辽宁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张思明:数学特级教
期刊
唐盛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任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评会数学学科组组长,国际文凭组织和学术组织亚太地区校长代表,国际文凭组织校长委员会的15个委员之一。1993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学奖。1981年以来先后编著和编译出版了各类理论和学术专著30余本,各类论文近百篇。教育思想:乐育精英。  李烈:1994年被
期刊
杨一青: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杭州市校学管理学会会长。曾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刘京海: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现任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全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景,形成探究的氛围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问题性和实践性,但从目前我们的教学环境来看,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因而教师应依据现有条件,在必要时适时点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和知识的历史使命。而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对现代教育思想认识的提高,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所应考虑的。作为一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