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t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景,形成探究的氛围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问题性和实践性,但从目前我们的教学环境来看,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因而教师应依据现有条件,在必要时适时点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手段进入情境尤为重要。创设的问题首先应该是与学生的认识有距离和能引起学生内心矛盾状态的东西。其次,这个问题应该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再次,问题的难度应该刚好在学生能“跳起来摘苹果”的水平。例如在读完《孔乙己》之后,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现在的学生读书考大学跟那时考秀才、考举人是不是一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马上展开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都加以表扬,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各抒己见。这样通过阅读发现了问题,进而进行探究学习也就在其中了。
  
  二、设疑提问,让学生在解惑中探究
  
  古语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近矣。”由此可见设疑提问的重要性。而传统的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空间,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出重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挖好的陷阱里跳。所幸的是,今天新课改的精神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中的感知质疑,大部分都由学生自己解答或小组讨论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但是,学生的问题有多样化和差异性的特点,并非都值得探究。教师在大胆肯定的同时,还要懂得“集疑”——听取和归纳学生提问;“布疑”——继续提问;“辩疑”——组织讨论;“选疑”——筛选定向。浅显的问题由学生直接回答,与教学关系不大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引导,做出解释或机智引申,预留作业。有价值的问题采用小组讨论,以读促思,全班探究交流。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边读边思边疑,并与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结合起来。
  
  三、开展活动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活动课有利于学生自己合作探究,训练他们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适合学生、贴近生活的活动课,如自我介绍、改编历史故事、辩论课、编排课本剧等。设计这些内容不同的活动课,目的就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突破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这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好方法。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临21世纪高科技的竞争与挑战,他们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去创新、去探索的环节就显得相当重要和迫切,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因此,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从课堂环境来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放开思考,发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没边框,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上课前,我提出一个问题:1+1=?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等于“2”。课后再问学生时,学生若有所思,回答说也有等于“1”的时候,并且列举一系列事例进行说明。这样的回答,不正是创新思维体现的最好说明吗?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育背景较为宽松的前提下所展开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兴趣,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搭建好自己的知识平台,才能为学生的潜能开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
  (本文作者单位:榆中县连搭中学)
其他文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的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那些依附于特定民族或社区或民间艺人而存在的非物质形态化的风俗习惯、节庆礼仪、传统艺术或工艺技能、民俗技能等,具有民族历史积淀的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建设有重要作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
期刊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能像鲁迅这样深刻而又具体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哪一位能像鲁迅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执著而又犀利。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表现得最为突出。在鲁迅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国民性的揭露批判,如奴性、看客心态,以及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这些在鲁迅笔下都被揭露无遗。    一、阿Q是“麻木愚昧的中国人”的代表
期刊
一个学校师生素质的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与班主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整个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换言之,学校是座桥,班主任是桥梁。那么,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现就此谈点浅薄的看法,还请广大同仁赐教。    一、全心全意,为每个学生点盏心灯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又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诸类说法一点儿也不假,作为一名班
期刊
李曙森: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历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以他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办学业绩赢得国内和国际教育界的崇敬。  杨福家: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6月出生,浙江镇海人,中共党员。1963年10月~1965年10月任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先后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科学系系主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所长。2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开发人体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要想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下工夫,
期刊
顾泠沅:江苏吴江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教育思想:行动教
期刊
从小,我就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七八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然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一张
期刊
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辽宁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张思明:数学特级教
期刊
唐盛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任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评会数学学科组组长,国际文凭组织和学术组织亚太地区校长代表,国际文凭组织校长委员会的15个委员之一。1993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学奖。1981年以来先后编著和编译出版了各类理论和学术专著30余本,各类论文近百篇。教育思想:乐育精英。  李烈:1994年被
期刊
杨一青: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杭州市校学管理学会会长。曾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刘京海: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现任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