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新课改中,笔者所在学校在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形成了“四段一动一回头”的自主、灵动、高效的新课堂模式,在减负增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四段”,是将课堂45分钟分成四块:“回看导入”约5分钟;“教授新课”约25分钟;“课堂活动”约10分钟;“课堂总结”约5分钟。“一动一回头”其实包含在“四段”之中,“一动”即指课堂活动,根据新授课的内容由教师精心设计,强化吸收本堂课所学内容,“一回头”即回头看,巩固旧的知识。当然,这四段的时间安排并不是机械呆板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动分配,目的就是向45分钟要效益。与此同时,课后的自主学习也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这样高效课堂与自主积累“双管齐下”,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回看导入,温故知新
所谓“回头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回头复习,课堂上不仅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更包括前一阶段相关的已学内容。在笔者所在学校,坚持不断回头看,已经成为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教学方法。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能为“知新”服务,如果教学只顾向前,缺少回頭的话,学生的基础就打不牢,新知识的学习必然效率不高。我们强调“学而时习之”,强调“温故而知新”,不断复习思考前面学过的内容,通过不断复习反思将已学的知识达到深化和内化。而新知识的学习,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负担轻和效果好,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如笔者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中,回头看安排的是:用已学的关于春的古诗名句对朱自清的《春》的画面进行评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春》中几幅画面的感受,又能由生机盎然的春天引出另一个截然相反的季节——“冬”,导入新课的学习。这一环节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回头复习已学的内容,这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和理性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积累巩固了古诗名句,又激发学生探究济南冬天的别样情致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一课一得,精讲精练
所谓“一课一得”是在一堂课内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他的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展开。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有人害怕违背常规,有人害怕遗漏内容,如此一来,往往每处知识都是蜻蜓点水。其实如果课课都训练同样多的内容,课课都面面俱到,这么多的内容学生能接受吗?学生真正能够掌握的内容有多少?有多少学生明白了今天所训练的重点。使用文本时不做到一课一得,课堂必将成为走马观花,最终一无所获。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一篇文章,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这样,就要求教师筛选出真正需要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设计一个教学目标,真正做到“精讲”。
如笔者的同事钱老师的一堂公开课《背影》,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教法,让学生找几次背影,几次流泪,而是另辟蹊径,精选原文中看似平常却意蕴丰富的几个关键词语——两次“再三”,两个“聪明”,三个“定”,四个“终于”,让学生揣摩词语背后所蕴藏的深意,学生在思索讨论时势必会联系上下文,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揣摩中懂得了细微之处见真情。不经意的一个词,纵使是不加雕饰,字里行间却也饱含着浓浓的深情。钱老师教会了学生善于抓住关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与此相关信息,仔细把玩品味,“一只眼睛看着纸面,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去读懂作者这力透纸背的深情。
自主学习,加强积累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仅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忽略了积累.那么,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让“丰富学生积累”不成为一句空话,不流于形式,我们让学生准备了一本语文自主学习本,并帮助学生设计了四大板块:聚沙成塔、含英咀华、探骊得珠、生活万象。让学生每周将自己所积累的内容填充到这四大板块中。
“聚沙成塔”是指词语、成语、名句的积累。“含英咀华”是让学生精选课文和课外美文中的语段各一段加以赏析。“探骊得珠”是指学生精读名著或名篇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录下来。如果说前面这三项主要是语言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那“生活万象”就是生活的积累。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让自己和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美好。而且生活这一本“无字书”,是写作的源头活水。通过自主学习笔记的使用,学生慢慢有了自主积累的意识,学会了自主积累的方法,养成了自主积累的习惯,把积累的知识逐步内化,写文章时自然能左右逢源,文思如泉涌。
“四段一动一回头”打造的是高效、灵动的课堂,加强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此双管齐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了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
回看导入,温故知新
所谓“回头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回头复习,课堂上不仅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更包括前一阶段相关的已学内容。在笔者所在学校,坚持不断回头看,已经成为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教学方法。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能为“知新”服务,如果教学只顾向前,缺少回頭的话,学生的基础就打不牢,新知识的学习必然效率不高。我们强调“学而时习之”,强调“温故而知新”,不断复习思考前面学过的内容,通过不断复习反思将已学的知识达到深化和内化。而新知识的学习,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负担轻和效果好,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如笔者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中,回头看安排的是:用已学的关于春的古诗名句对朱自清的《春》的画面进行评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春》中几幅画面的感受,又能由生机盎然的春天引出另一个截然相反的季节——“冬”,导入新课的学习。这一环节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回头复习已学的内容,这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和理性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积累巩固了古诗名句,又激发学生探究济南冬天的别样情致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一课一得,精讲精练
所谓“一课一得”是在一堂课内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他的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展开。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有人害怕违背常规,有人害怕遗漏内容,如此一来,往往每处知识都是蜻蜓点水。其实如果课课都训练同样多的内容,课课都面面俱到,这么多的内容学生能接受吗?学生真正能够掌握的内容有多少?有多少学生明白了今天所训练的重点。使用文本时不做到一课一得,课堂必将成为走马观花,最终一无所获。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一篇文章,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这样,就要求教师筛选出真正需要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设计一个教学目标,真正做到“精讲”。
如笔者的同事钱老师的一堂公开课《背影》,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教法,让学生找几次背影,几次流泪,而是另辟蹊径,精选原文中看似平常却意蕴丰富的几个关键词语——两次“再三”,两个“聪明”,三个“定”,四个“终于”,让学生揣摩词语背后所蕴藏的深意,学生在思索讨论时势必会联系上下文,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揣摩中懂得了细微之处见真情。不经意的一个词,纵使是不加雕饰,字里行间却也饱含着浓浓的深情。钱老师教会了学生善于抓住关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与此相关信息,仔细把玩品味,“一只眼睛看着纸面,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去读懂作者这力透纸背的深情。
自主学习,加强积累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仅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忽略了积累.那么,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让“丰富学生积累”不成为一句空话,不流于形式,我们让学生准备了一本语文自主学习本,并帮助学生设计了四大板块:聚沙成塔、含英咀华、探骊得珠、生活万象。让学生每周将自己所积累的内容填充到这四大板块中。
“聚沙成塔”是指词语、成语、名句的积累。“含英咀华”是让学生精选课文和课外美文中的语段各一段加以赏析。“探骊得珠”是指学生精读名著或名篇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录下来。如果说前面这三项主要是语言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那“生活万象”就是生活的积累。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让自己和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美好。而且生活这一本“无字书”,是写作的源头活水。通过自主学习笔记的使用,学生慢慢有了自主积累的意识,学会了自主积累的方法,养成了自主积累的习惯,把积累的知识逐步内化,写文章时自然能左右逢源,文思如泉涌。
“四段一动一回头”打造的是高效、灵动的课堂,加强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此双管齐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了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