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基层医院俯卧位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探讨在基层医院对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在实施俯卧位通气的该28例患者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并且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在基层医院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并加强相关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动脉血气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基层医院;俯卧位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173-01
俯卧位通气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它能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分压(PaO2),改善氧合状况,治疗有效率达64%~78%,俯卧位通气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少分流,改善膈肌的运动,改善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态,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FiO2),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另外,可缓解患者背部和臀部的压力。但相对于基层医院在人力、物力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实施比较困难,而且实施俯卧位通气时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与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2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通过我们不断摸索与研究,加强对俯卧位患者治疗时的观察与护理,取得不错效果,现将其观察护理要点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重症医学科床位12张,年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其中呼吸内科占26%;护理人员28人次,学历:本科17人,占60.7%;大专10人,占35.7%;中专1人,占3.6%。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13人;护士13人。ICU专科护士共计:8人。选择对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2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探讨在基层医院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时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2.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2.1时间选择
由于人力资源缺乏的关系,我们一般选择早上10:00以后,因为此时的基础护理和一般治疗基本完成,而且上午医生和护士人员充足,便于操作和观察。
2.2俯卧位通气前物品准备
通气前物品准备为:2-3个软枕、两个自制小枕和一个自制气垫圈、电极片3-5张、负压吸引装置一套(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水胶体或3M敷贴数张、去床头挡板,必要时遵医嘱配制镇静剂。
2.3患者准备
2.3.1医生评估患者情况是否适合俯卧位通气,严格掌握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氧合障碍的患者,但是评估患者是否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是否有急性出血的情况、是否有脊柱或四肢损伤以及近期腹部手术的情况,如有以上情况将不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
2.3.2向家属说明此项治疗的基本情况以及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家属的配合与认同,以免到来误会。
2.3.3皮肤准备:使用备好的水胶体或3M减压贴对患者俯卧位时受压部位进行保护,如额头、面颊、肩峰、髂前上棘、膝盖等。
2.3.4准备两组输液通道,以便体位转变后使用。
2.4医务人员的准备
采取俯卧位通气应有5-6人参与完成,要求医生共同参与,选择身体强壮的医务人员更为合适。
3.方法
遵医嘱适当肌松或镇静的前提前,可由5人共同实施体位转变。患者头侧一人,保证气管插管不移动或脱出,保护患者头部及颈椎。患者两侧各站两人,并由其中一人担任本次操作的主导者,发号施令。首先统一本次翻身的方向,再将患者尽可能平移至翻身的对侧,使俯卧后的空间达到最大化,再将患者转为侧卧位,再俯卧位于气垫床上。双臂与身体平行,头可偏向一侧,面部用软枕支撑,也可采用头正中位,用自制气垫圈支撑额部及颌部,以免颜面部受压。心电监护电极片安置于背部。查看各种管道是否折叠或脱落,并保持通畅、妥善固定。
4.实施期间观察及护理
4.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改变体位后患者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特别是俯卧位后30分钟以内,如果发现患者持续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調节呼吸机参数或停止俯卧位通气。
4.2气道的管理,由于重力作用,在俯卧位通气的时候患者会有大量的分泌物从口、鼻流出,我们应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4.3在生命体征平稳,患者适应俯卧位通气的时候,可以予以背部叩击,或使用体外震动排痰仪对患者进行体外排痰,利于肺泡扩张、分泌物引流。
4.4根据情况可抬高床头15-30°,以免面部水肿,双手向上,分别放置于小枕上,在髋部、膝部、踝部垫上软枕,增加舒适度。
4.5烦躁患者应与医生及时、有效沟通,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安静平和状态。
4.6俯卧位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为皮肤损伤、外周神经损伤、肌肉损伤、角膜溃疡、低血压、管道压迫和移位,这些都是在操作中应重点观察的地方,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和观察。
5.操作结束后护理
俯卧位结束后应恢复患者治疗前体位,翻身的方法同前。恢复体位后护理人员应检查管道的位置,各管道是否通畅并固定妥当。心电监护电极恢复至胸前。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压红或压疮形成,及时干预。清醒患者可与其沟通治疗时的感受,鼓励患者,并向其进行健康宣教。
6。效果
通过对28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提高了氧合障碍患者的氧分压(Pa02)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少分流,改善膈肌的运动,改善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态,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FiO2),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另外,可缓解患者背部和臀部的压力,在护理过程中无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7.总结
通过基层医院对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对操作时间的选择、操作前用物准备、患者准备、医护人员准备、操作中的观察和护理,操作后的护理等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呼吸衰竭患者氧合得以改善,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基层医院护理整体水平。
[关键词]基层医院;俯卧位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173-01
俯卧位通气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它能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分压(PaO2),改善氧合状况,治疗有效率达64%~78%,俯卧位通气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少分流,改善膈肌的运动,改善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态,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FiO2),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另外,可缓解患者背部和臀部的压力。但相对于基层医院在人力、物力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实施比较困难,而且实施俯卧位通气时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与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2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通过我们不断摸索与研究,加强对俯卧位患者治疗时的观察与护理,取得不错效果,现将其观察护理要点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重症医学科床位12张,年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其中呼吸内科占26%;护理人员28人次,学历:本科17人,占60.7%;大专10人,占35.7%;中专1人,占3.6%。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13人;护士13人。ICU专科护士共计:8人。选择对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2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探讨在基层医院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时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2.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2.1时间选择
由于人力资源缺乏的关系,我们一般选择早上10:00以后,因为此时的基础护理和一般治疗基本完成,而且上午医生和护士人员充足,便于操作和观察。
2.2俯卧位通气前物品准备
通气前物品准备为:2-3个软枕、两个自制小枕和一个自制气垫圈、电极片3-5张、负压吸引装置一套(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水胶体或3M敷贴数张、去床头挡板,必要时遵医嘱配制镇静剂。
2.3患者准备
2.3.1医生评估患者情况是否适合俯卧位通气,严格掌握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氧合障碍的患者,但是评估患者是否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是否有急性出血的情况、是否有脊柱或四肢损伤以及近期腹部手术的情况,如有以上情况将不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
2.3.2向家属说明此项治疗的基本情况以及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家属的配合与认同,以免到来误会。
2.3.3皮肤准备:使用备好的水胶体或3M减压贴对患者俯卧位时受压部位进行保护,如额头、面颊、肩峰、髂前上棘、膝盖等。
2.3.4准备两组输液通道,以便体位转变后使用。
2.4医务人员的准备
采取俯卧位通气应有5-6人参与完成,要求医生共同参与,选择身体强壮的医务人员更为合适。
3.方法
遵医嘱适当肌松或镇静的前提前,可由5人共同实施体位转变。患者头侧一人,保证气管插管不移动或脱出,保护患者头部及颈椎。患者两侧各站两人,并由其中一人担任本次操作的主导者,发号施令。首先统一本次翻身的方向,再将患者尽可能平移至翻身的对侧,使俯卧后的空间达到最大化,再将患者转为侧卧位,再俯卧位于气垫床上。双臂与身体平行,头可偏向一侧,面部用软枕支撑,也可采用头正中位,用自制气垫圈支撑额部及颌部,以免颜面部受压。心电监护电极片安置于背部。查看各种管道是否折叠或脱落,并保持通畅、妥善固定。
4.实施期间观察及护理
4.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改变体位后患者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特别是俯卧位后30分钟以内,如果发现患者持续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調节呼吸机参数或停止俯卧位通气。
4.2气道的管理,由于重力作用,在俯卧位通气的时候患者会有大量的分泌物从口、鼻流出,我们应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4.3在生命体征平稳,患者适应俯卧位通气的时候,可以予以背部叩击,或使用体外震动排痰仪对患者进行体外排痰,利于肺泡扩张、分泌物引流。
4.4根据情况可抬高床头15-30°,以免面部水肿,双手向上,分别放置于小枕上,在髋部、膝部、踝部垫上软枕,增加舒适度。
4.5烦躁患者应与医生及时、有效沟通,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安静平和状态。
4.6俯卧位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为皮肤损伤、外周神经损伤、肌肉损伤、角膜溃疡、低血压、管道压迫和移位,这些都是在操作中应重点观察的地方,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和观察。
5.操作结束后护理
俯卧位结束后应恢复患者治疗前体位,翻身的方法同前。恢复体位后护理人员应检查管道的位置,各管道是否通畅并固定妥当。心电监护电极恢复至胸前。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压红或压疮形成,及时干预。清醒患者可与其沟通治疗时的感受,鼓励患者,并向其进行健康宣教。
6。效果
通过对28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提高了氧合障碍患者的氧分压(Pa02)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少分流,改善膈肌的运动,改善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态,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FiO2),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另外,可缓解患者背部和臀部的压力,在护理过程中无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7.总结
通过基层医院对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对操作时间的选择、操作前用物准备、患者准备、医护人员准备、操作中的观察和护理,操作后的护理等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呼吸衰竭患者氧合得以改善,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基层医院护理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