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
1.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操作能力低下
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很“清楚”,但却对放在眼前的主板、CPU、显卡、网卡等实物不认识。
2.专业设置太过笼统
中职学生利用二年或三年的时间,就想全面地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根本是不可能的,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
3.教师教学模式的陈旧、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教师教学模式的陈旧、单一,加重了学生厌学心理;学生的无心向学,又导致了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让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喉干舌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
4.教师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要解决中职学生“精学”与“广学”之间的矛盾,只有对现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计算机模块化、三级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什么是模块,怎样划分模块
所谓模块,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或完整性的教学内容,可以是教材的一个章节,也可以是一个小节或几小节内容。所谓模块化教学,即根据社会岗位群要求将专业课程分成几个专业针对性强的模块,集中开展专业课和实训课,强化训练某个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
首先、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际、够用、实践”的原则,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了“0.5+l.5+1”的教学改革模式。
其次、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我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按照专门化方向细分进行教学。
最后、依据培养方向将专业课程内容模块化,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
(二)三级任务是指哪三级
三级任务是指教学任务(课堂任务)、实践任务、达标任务。在计算机专业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
(三)模块化、三级任务教学模式的实现
1.以趣激学,精心设计“三级式”任务
第一,任务应“化大为小”减少学生对大任务的恐惧心理。
把总体目标的每一步细细分化,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模块,使之容易掌握,再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
第二,任务设置时应分层次。
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好层次,要准备足够的素材。任务可以分为基本任务和思考任务两种,思考任务主要是为基础好的学生准备。
第三,任务设置要有趣味性。可以从简易明确、生动活泼、成果可观、联系现实等方面去考虑。
第四,“任务”要注重渗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2.循序渐进,实施“三级式”任务教学
第一,提出课堂任务,创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计算机专业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举一反三,分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由于实践任务是教学任务的升华,所以在难度和数量上将有所提高和增加,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按层次均衡组合分成若干小组,让组内成员讨论,可通过哪些途径完成任务,大家分工协作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完成的方式方法。
第三,评价检查,提高创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教师在学生完成了实践任务后,必须对他们综合能力考核,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任务,让他们课后完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开拓创新,调整“三级式”任务内容
由于新技术层出不穷,软件功能的增强和升级换代,所以每个教学模块中“三级式”任务的构成必须适时调整、修正、补充和完善,它需要教師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三级式”任务中各级任务的设计。怎样保持学生持续兴趣驱动的同时,又让学生掌握跟上时代发展的新信息技术成果,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三级式”任务构成是一项重要课前工作。
三、实施模块化、三级任务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模块化、三级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模块化、三级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在任务的完成阶段,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外,还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沟通,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制作电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四,学生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通过查找书本、网上资料等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批判意识。
1.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操作能力低下
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很“清楚”,但却对放在眼前的主板、CPU、显卡、网卡等实物不认识。
2.专业设置太过笼统
中职学生利用二年或三年的时间,就想全面地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根本是不可能的,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
3.教师教学模式的陈旧、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教师教学模式的陈旧、单一,加重了学生厌学心理;学生的无心向学,又导致了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让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喉干舌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
4.教师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要解决中职学生“精学”与“广学”之间的矛盾,只有对现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计算机模块化、三级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什么是模块,怎样划分模块
所谓模块,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或完整性的教学内容,可以是教材的一个章节,也可以是一个小节或几小节内容。所谓模块化教学,即根据社会岗位群要求将专业课程分成几个专业针对性强的模块,集中开展专业课和实训课,强化训练某个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
首先、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际、够用、实践”的原则,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了“0.5+l.5+1”的教学改革模式。
其次、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我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按照专门化方向细分进行教学。
最后、依据培养方向将专业课程内容模块化,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
(二)三级任务是指哪三级
三级任务是指教学任务(课堂任务)、实践任务、达标任务。在计算机专业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
(三)模块化、三级任务教学模式的实现
1.以趣激学,精心设计“三级式”任务
第一,任务应“化大为小”减少学生对大任务的恐惧心理。
把总体目标的每一步细细分化,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模块,使之容易掌握,再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
第二,任务设置时应分层次。
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好层次,要准备足够的素材。任务可以分为基本任务和思考任务两种,思考任务主要是为基础好的学生准备。
第三,任务设置要有趣味性。可以从简易明确、生动活泼、成果可观、联系现实等方面去考虑。
第四,“任务”要注重渗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2.循序渐进,实施“三级式”任务教学
第一,提出课堂任务,创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计算机专业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举一反三,分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由于实践任务是教学任务的升华,所以在难度和数量上将有所提高和增加,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按层次均衡组合分成若干小组,让组内成员讨论,可通过哪些途径完成任务,大家分工协作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完成的方式方法。
第三,评价检查,提高创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教师在学生完成了实践任务后,必须对他们综合能力考核,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任务,让他们课后完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开拓创新,调整“三级式”任务内容
由于新技术层出不穷,软件功能的增强和升级换代,所以每个教学模块中“三级式”任务的构成必须适时调整、修正、补充和完善,它需要教師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三级式”任务中各级任务的设计。怎样保持学生持续兴趣驱动的同时,又让学生掌握跟上时代发展的新信息技术成果,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三级式”任务构成是一项重要课前工作。
三、实施模块化、三级任务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模块化、三级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模块化、三级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在任务的完成阶段,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外,还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沟通,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制作电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四,学生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通过查找书本、网上资料等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批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