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救治的颈椎病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疗和推拿按摩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并且疗效显著,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牵引;小针刀;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826.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82-01
颈椎病是骨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间盘变性引起,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并放射到头枕部,或是上肢,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双下肢痉挛[1]。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单一的治疗方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所以本文对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救治的颈椎病患者86例。其中男39例,女47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8±8.26)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病程(3±5.24)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3例。其中,神经根型34例,颈型13例,交感神经型16例,椎动脉型19例,混合型4例。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牵引及小针刀治疗。牵引治疗采用坐位,首先让患者端坐,颈部稍向前屈,利用枕颌带将头部固定。牵引的重量按患者体重1/12-1/7确定,时间为20-40分钟,1次/天,14次/疗程。在进行小针刀治疗前,均新行枕颌带牵引。根据治疗的部位,患者可取侧卧位、坐位、或俯卧位。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医生带无菌手套操作,一手捏针柄,一手扶持针体,刀刃的方向应和波纹平行,经由定位点刺入皮肤。进针深度由具体的部位决定,分别到达关节囊、肌肉、骨面等。沿肌纤维或骨面走行方向,先进行纵向切割,然后再横向剥离。治疗后,让患者平卧休息半小时,两次/疗程,每周/次。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疗和推拿按摩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症状等情况实施推拿按摩。1天/次,每次20分钟左右,10次/疗程。在推拿按摩结束后,进行理疗,采用TDP等照颈部约为20分钟,1天/次,10次/疗程。
1.3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缓解明显,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治疗前后体征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据相关的资料显示,颈椎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除年龄外,导致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劳损,局部韧带、肌肉和关节炎长期损伤。可引发局部的出血水肿,产生炎症的改变,在患部逐步的出现炎症机化,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血管和神经。外伤是引发颈椎病的直接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受外伤前,便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致使颈椎处于高危状态,外伤将会直接诱发颈椎病症状发生。另外,不良的姿势也是导致脊椎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躺在床上看书,喜欢高枕,剧烈旋转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等,这类不良姿势使颈部的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很容易发生损伤。
目前,应用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中被广泛采用,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也因此而成为颈椎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患者通过牵引治疗,可使椎间隙增大,利于椎间盘的复位,周围软组织的痉挛也能得到缓解,对神经、血管受到的刺激和压迫的解除具有促进作用。小针刀是在中医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外科手术原理,并将针刀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新兴学科。利用针刀治疗,能够有效消除肌痉挛、肌紧张,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代谢,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小针刀治疗是准手术,属于侵入性的治疗。因为颈部的生理位置极为重要,血管神经丰富,所以手术操作的危险较大,应先做好准备,并无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
综上所述,应用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并且简单、方便,技术容易掌握,风险小,疗效显著,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晓琳.针刺加中药治疗颈椎病427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2,5(27):510-511.
[2]胡俊峰,田雷.小针刀松解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2,3(8):412-413.
[3]张锦平,张惠忠,肖年生.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院,2012,5(S2):310-311.
关键词:牵引;小针刀;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826.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82-01
颈椎病是骨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间盘变性引起,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并放射到头枕部,或是上肢,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双下肢痉挛[1]。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单一的治疗方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所以本文对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救治的颈椎病患者86例。其中男39例,女47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8±8.26)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病程(3±5.24)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3例。其中,神经根型34例,颈型13例,交感神经型16例,椎动脉型19例,混合型4例。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牵引及小针刀治疗。牵引治疗采用坐位,首先让患者端坐,颈部稍向前屈,利用枕颌带将头部固定。牵引的重量按患者体重1/12-1/7确定,时间为20-40分钟,1次/天,14次/疗程。在进行小针刀治疗前,均新行枕颌带牵引。根据治疗的部位,患者可取侧卧位、坐位、或俯卧位。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医生带无菌手套操作,一手捏针柄,一手扶持针体,刀刃的方向应和波纹平行,经由定位点刺入皮肤。进针深度由具体的部位决定,分别到达关节囊、肌肉、骨面等。沿肌纤维或骨面走行方向,先进行纵向切割,然后再横向剥离。治疗后,让患者平卧休息半小时,两次/疗程,每周/次。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疗和推拿按摩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症状等情况实施推拿按摩。1天/次,每次20分钟左右,10次/疗程。在推拿按摩结束后,进行理疗,采用TDP等照颈部约为20分钟,1天/次,10次/疗程。
1.3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缓解明显,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治疗前后体征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据相关的资料显示,颈椎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除年龄外,导致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劳损,局部韧带、肌肉和关节炎长期损伤。可引发局部的出血水肿,产生炎症的改变,在患部逐步的出现炎症机化,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血管和神经。外伤是引发颈椎病的直接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受外伤前,便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致使颈椎处于高危状态,外伤将会直接诱发颈椎病症状发生。另外,不良的姿势也是导致脊椎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躺在床上看书,喜欢高枕,剧烈旋转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等,这类不良姿势使颈部的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很容易发生损伤。
目前,应用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中被广泛采用,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也因此而成为颈椎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患者通过牵引治疗,可使椎间隙增大,利于椎间盘的复位,周围软组织的痉挛也能得到缓解,对神经、血管受到的刺激和压迫的解除具有促进作用。小针刀是在中医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外科手术原理,并将针刀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新兴学科。利用针刀治疗,能够有效消除肌痉挛、肌紧张,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代谢,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小针刀治疗是准手术,属于侵入性的治疗。因为颈部的生理位置极为重要,血管神经丰富,所以手术操作的危险较大,应先做好准备,并无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
综上所述,应用牵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并且简单、方便,技术容易掌握,风险小,疗效显著,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晓琳.针刺加中药治疗颈椎病427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2,5(27):510-511.
[2]胡俊峰,田雷.小针刀松解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2,3(8):412-413.
[3]张锦平,张惠忠,肖年生.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院,2012,5(S2):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