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对患有大子宫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112例患有大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术期出现不良发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对患有大子宫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腹腔镜 大子宫肌瘤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78-02
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腹腔镜辅助下对子宫肌瘤实施手术治疗的案例越来越多,但该技术能否在大子宫肌瘤(即肌瘤直径超过5cm)治疗时应用在临床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1]。本次研究对大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方式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子宫肌瘤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中已婚患者41例,未婚患者15例;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4.1±1.2)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3.3±0.6)年;患者体重42-67kg,平均体重(54.7±1.5)kg,子宫肌瘤直径在5-12cm之间,平均(7.6±1.3)cm;治疗中已婚患者39例,未婚患者17例;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6.3±1.5)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3.2±0.7)年;患者体重41-69kg,平均体重(54.8±1.4)kg,子宫肌瘤直径在5-11cm之间,平均(7.4±1.2)cm。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体重、婚姻状况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实施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手术总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并计算术中各段的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等。出血量计算采取容积法,肌瘤数量的统计标准以子宫切口术为依据。
1.4 数据处理
研究期间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 ±s)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P<0.05,我们则可以认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操作时间和操作期间出血量
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共计操作(67.34±3.01)min,操作期间出血量达到(141.79±31.26)mL;治疗组腹腔镜手术共计操作(45.02±3.17)min,操作期间出血量达到(85.28±17.73)mL。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操作期间出血量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后(31.08±3.15)h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术后(40.33±2.75)h可以开始下床活动,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8.39±1.65)d;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后(8.27±1.68)h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7.59±1.83)h可以开始下床活动,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4.47±1.24)d。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围术期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人数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宫良性肿瘤的一种类型,该病的实际临床发病率在20%-30%之间[3]。以往临床通常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或肌瘤剥除手术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但治疗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速度慢[4]。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 垂体后叶素的合理应用: 垂体后叶素中主要含有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两种物质,该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子宫平滑肌及血管发生急剧收缩,使剥离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减少。对于一些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钛夹钳夹进行暂时阻断,而对于一些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者可进行永久性的子宫动脉阻断处理。② 子宫切口及肌瘤切口的选择: 根据肌瘤的具体位置和镜下缝合角度对切口进行选择。③ 肌瘤剔除技巧: 对大子宫肌瘤一般将瘤壁梭形切开,切口长度为肌瘤直径的2/3左右。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出血和缝合困难现象,也可以使肌瘤的取出难度降低。 ④ 缝合: 必须对创面进行圈层缝合处理,避免出现死腔;若有死腔形成,会出现深部血肿和瘘道,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可能性较大[5]。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对患有大子宫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112例患有大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经比较发现,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腹腔镜在治疗大子宫肌瘤中的优势,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浩,王刚,刘霓,等.电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8(5):305-306.
[2] 焦海宁,蔡蕾,喇端端.腹腔镜下子宫大肌瘤挖除术243例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28(12):1601-1602.
[3] 刘顺涛,易明光.腹腔镜困难子宫肌瘤切除术82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23.
[4] 陈平忍,石彬.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26.
[5] 王岚,苏庆红,葛莉宾.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3):34.
关键词:腹腔镜 大子宫肌瘤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78-02
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腹腔镜辅助下对子宫肌瘤实施手术治疗的案例越来越多,但该技术能否在大子宫肌瘤(即肌瘤直径超过5cm)治疗时应用在临床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1]。本次研究对大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方式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子宫肌瘤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中已婚患者41例,未婚患者15例;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4.1±1.2)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3.3±0.6)年;患者体重42-67kg,平均体重(54.7±1.5)kg,子宫肌瘤直径在5-12cm之间,平均(7.6±1.3)cm;治疗中已婚患者39例,未婚患者17例;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6.3±1.5)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3.2±0.7)年;患者体重41-69kg,平均体重(54.8±1.4)kg,子宫肌瘤直径在5-11cm之间,平均(7.4±1.2)cm。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体重、婚姻状况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实施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手术总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并计算术中各段的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等。出血量计算采取容积法,肌瘤数量的统计标准以子宫切口术为依据。
1.4 数据处理
研究期间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 ±s)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P<0.05,我们则可以认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操作时间和操作期间出血量
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共计操作(67.34±3.01)min,操作期间出血量达到(141.79±31.26)mL;治疗组腹腔镜手术共计操作(45.02±3.17)min,操作期间出血量达到(85.28±17.73)mL。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操作期间出血量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后(31.08±3.15)h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术后(40.33±2.75)h可以开始下床活动,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8.39±1.65)d;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后(8.27±1.68)h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7.59±1.83)h可以开始下床活动,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4.47±1.24)d。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围术期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人数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宫良性肿瘤的一种类型,该病的实际临床发病率在20%-30%之间[3]。以往临床通常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或肌瘤剥除手术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但治疗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速度慢[4]。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大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 垂体后叶素的合理应用: 垂体后叶素中主要含有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两种物质,该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子宫平滑肌及血管发生急剧收缩,使剥离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减少。对于一些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钛夹钳夹进行暂时阻断,而对于一些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者可进行永久性的子宫动脉阻断处理。② 子宫切口及肌瘤切口的选择: 根据肌瘤的具体位置和镜下缝合角度对切口进行选择。③ 肌瘤剔除技巧: 对大子宫肌瘤一般将瘤壁梭形切开,切口长度为肌瘤直径的2/3左右。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出血和缝合困难现象,也可以使肌瘤的取出难度降低。 ④ 缝合: 必须对创面进行圈层缝合处理,避免出现死腔;若有死腔形成,会出现深部血肿和瘘道,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可能性较大[5]。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对患有大子宫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112例患有大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经比较发现,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腹腔镜在治疗大子宫肌瘤中的优势,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浩,王刚,刘霓,等.电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8(5):305-306.
[2] 焦海宁,蔡蕾,喇端端.腹腔镜下子宫大肌瘤挖除术243例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28(12):1601-1602.
[3] 刘顺涛,易明光.腹腔镜困难子宫肌瘤切除术82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23.
[4] 陈平忍,石彬.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26.
[5] 王岚,苏庆红,葛莉宾.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