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快捷性、开放性,自治性的特点,当中职生的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中职生更愿意通过上网来宣泄自己的压抑;通过网络来获取间接经验,了解社會和价值准则等等。网络正是为他们提供了这一场所,因而,中职生毫无置疑的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开拓者”。
一、网络有助于培养能胜任多重角色的社会成员,但易导致角色认同危机
1.虚拟性有助于培养能胜任多重角色的社会成员
2.虚拟性可能引起中职生的角色认同危机
二、网络丰富了中职生的现代观念,但易导致其价值取向的迷惘
1.全球性和快捷性丰富了中职生的现代观念
网络迅捷的传递方式,为中职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把大量的超越中职生现实生活的情景,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因而直接影响和塑造了中职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行为。总之,网络的直观性内容大大的扩展了中职生的视野范围和价值观念,进而加速了中职生社会化的进程。
2.全球性和快捷性容易导致中职生价值取向的迷惘和冲突
网络的快捷性和信息的全球性,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新的价值观念。但是,这些信息不像教师在课上讲的知识那样经过仔细认真筛选过,而是错综复杂,集各种观念和思潮于一身的,其可靠性与有效性变得真假难辨。这对于辨别能力有限的中职生而言形势是严峻的,容易引起他们价值观的混淆和冲突。
三、网络加速了中职生的社会化进程,但易导致其真实的社会化不足
1.网络加速了中职生的社会化进程
中职生社会化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中职生的社会化更多地受到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传媒的扩张,网络的发展,新一代中职生受网络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构成因素”,它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中职生社会化模式,已成为中职生社会化的又一重要执行者。
网络作为当今的第一大媒体,它的多向互动式的交流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流动的传播方式,为中职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网上收发电子信息方便、快捷,人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通过计算机操作获取信息和发送信息。无线网络时代使得网上交友更加轻松、便捷,手机摇一摇,便可以结识身边众多的陌生人。人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自己的网友,通过微博或微信来讨论自由、开放,在“朋友圈”里随意贴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寻找共鸣。现在的中职生已不愿意守在电视机旁,孤孤单单的在家看电视了,他们提出了“孤独者可耻”的口号,他们更喜欢网络的这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因为它可以使中职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中职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更需要与别人的交流,但中职生往往不愿与成人交往,因为中职生的“成人感”产生后,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与成人平等对话了,而成人则仍然把他们看作孩子加以教训和爱护,这样会使中职生觉得与成人没有共同语言。这种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等,加上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学生的学业负担重,致使两代人会各忙各的,他们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会更少,代沟也会更深。其实,中职生虽然认为自己已经成人,但毕竟没有完全成熟,对很多事情还不甚明了,迫切希望与人交流和探索未知的答案。在互联网中,交往的双方不必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必顾及对方的态度,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最隐秘的心思示人,使人可以真正站在一种“心灵”平等的地位上交流。这一点对中职生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他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流露自己的感情,交流自己的思想,这比起询问老师或家长要方便的多,而且确实能解决中职生的一些疑问。网络已成为现代中职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2.网络容易导致中职生真实的社会化不足
网络全方位的“视听轰炸”,变幻莫测的信息交流和感官系统的强烈刺激,带给了中职生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容易使中职生对网络产生迷恋,甚至是崇拜,引起真实的社会活动和交流减少,人际情感淡化。另外,网络中商业性和成人化的内容占主导地位,也使得中职生虚拟的社会化进程过速,使中职生的心理成长远快于生理的成长。身心成长的混乱,使得他们“少年老成”,而事实上他们的真实社会化又明显滞后,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顺利的处理问题,只能依附于网络。
在网络交往中,人们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交往的对象是一个个符号,而不是真实的人。这种用“人机交往”代替“人人交往”方式,很难形成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人淹没于信息之中,形成“数字化人”,它不但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与疏远,还会给人们带来焦虑、苦闷和压抑等不良情绪。有关专家指出,无论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有多少交往的对象,也不能取代他们正常的社会交往,因为正常的人际交流会比网上交流真实和复杂的多。美国曾做过两项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越久,人越沮丧与孤独。当个体进入网络后,网络就与上网者联成了一体,时间越长,这种联系就越紧密,形成自我封闭,长此以往,造成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当他们回到现实中时就会产生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又会迫使他们重新回到网上去寻求安慰。中职生一旦形成这种恶性循环后,他们就只会对网上的刺激做出迅速反应,而对现实中的人却漠不关心,不愿与人交往,逃避现实社会,最终形成虚拟的社会化过度,而真实的社会化不足。
网络作为新生事物,带来的冲击力之大和覆盖面之广,是史无前例的,以至社会尚难以应战。正因为如此,目前人们对中职生上网的认识往往是弊大于利。这其实是不客观的,因为就网络本身而言,是无所谓善恶美丑的,关键在于运用网络的主体是否得到正确的引导。学校和教师如何正面积极的引导他们,使他们顺利的走出网络道德认知的迷茫,提高网络道德的判断能力,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显得至关重要。
一、网络有助于培养能胜任多重角色的社会成员,但易导致角色认同危机
1.虚拟性有助于培养能胜任多重角色的社会成员
2.虚拟性可能引起中职生的角色认同危机
二、网络丰富了中职生的现代观念,但易导致其价值取向的迷惘
1.全球性和快捷性丰富了中职生的现代观念
网络迅捷的传递方式,为中职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把大量的超越中职生现实生活的情景,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他们面前,因而直接影响和塑造了中职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行为。总之,网络的直观性内容大大的扩展了中职生的视野范围和价值观念,进而加速了中职生社会化的进程。
2.全球性和快捷性容易导致中职生价值取向的迷惘和冲突
网络的快捷性和信息的全球性,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新的价值观念。但是,这些信息不像教师在课上讲的知识那样经过仔细认真筛选过,而是错综复杂,集各种观念和思潮于一身的,其可靠性与有效性变得真假难辨。这对于辨别能力有限的中职生而言形势是严峻的,容易引起他们价值观的混淆和冲突。
三、网络加速了中职生的社会化进程,但易导致其真实的社会化不足
1.网络加速了中职生的社会化进程
中职生社会化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中职生的社会化更多地受到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传媒的扩张,网络的发展,新一代中职生受网络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构成因素”,它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中职生社会化模式,已成为中职生社会化的又一重要执行者。
网络作为当今的第一大媒体,它的多向互动式的交流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流动的传播方式,为中职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网上收发电子信息方便、快捷,人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通过计算机操作获取信息和发送信息。无线网络时代使得网上交友更加轻松、便捷,手机摇一摇,便可以结识身边众多的陌生人。人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自己的网友,通过微博或微信来讨论自由、开放,在“朋友圈”里随意贴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寻找共鸣。现在的中职生已不愿意守在电视机旁,孤孤单单的在家看电视了,他们提出了“孤独者可耻”的口号,他们更喜欢网络的这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因为它可以使中职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中职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更需要与别人的交流,但中职生往往不愿与成人交往,因为中职生的“成人感”产生后,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与成人平等对话了,而成人则仍然把他们看作孩子加以教训和爱护,这样会使中职生觉得与成人没有共同语言。这种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等,加上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学生的学业负担重,致使两代人会各忙各的,他们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会更少,代沟也会更深。其实,中职生虽然认为自己已经成人,但毕竟没有完全成熟,对很多事情还不甚明了,迫切希望与人交流和探索未知的答案。在互联网中,交往的双方不必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必顾及对方的态度,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最隐秘的心思示人,使人可以真正站在一种“心灵”平等的地位上交流。这一点对中职生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他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流露自己的感情,交流自己的思想,这比起询问老师或家长要方便的多,而且确实能解决中职生的一些疑问。网络已成为现代中职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2.网络容易导致中职生真实的社会化不足
网络全方位的“视听轰炸”,变幻莫测的信息交流和感官系统的强烈刺激,带给了中职生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容易使中职生对网络产生迷恋,甚至是崇拜,引起真实的社会活动和交流减少,人际情感淡化。另外,网络中商业性和成人化的内容占主导地位,也使得中职生虚拟的社会化进程过速,使中职生的心理成长远快于生理的成长。身心成长的混乱,使得他们“少年老成”,而事实上他们的真实社会化又明显滞后,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顺利的处理问题,只能依附于网络。
在网络交往中,人们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交往的对象是一个个符号,而不是真实的人。这种用“人机交往”代替“人人交往”方式,很难形成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人淹没于信息之中,形成“数字化人”,它不但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与疏远,还会给人们带来焦虑、苦闷和压抑等不良情绪。有关专家指出,无论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有多少交往的对象,也不能取代他们正常的社会交往,因为正常的人际交流会比网上交流真实和复杂的多。美国曾做过两项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越久,人越沮丧与孤独。当个体进入网络后,网络就与上网者联成了一体,时间越长,这种联系就越紧密,形成自我封闭,长此以往,造成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当他们回到现实中时就会产生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又会迫使他们重新回到网上去寻求安慰。中职生一旦形成这种恶性循环后,他们就只会对网上的刺激做出迅速反应,而对现实中的人却漠不关心,不愿与人交往,逃避现实社会,最终形成虚拟的社会化过度,而真实的社会化不足。
网络作为新生事物,带来的冲击力之大和覆盖面之广,是史无前例的,以至社会尚难以应战。正因为如此,目前人们对中职生上网的认识往往是弊大于利。这其实是不客观的,因为就网络本身而言,是无所谓善恶美丑的,关键在于运用网络的主体是否得到正确的引导。学校和教师如何正面积极的引导他们,使他们顺利的走出网络道德认知的迷茫,提高网络道德的判断能力,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