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韵味作文的兴趣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韵味道德作文是指选材独特、构思奇巧、意味深长、让人咀嚼有味的文章。培养学生写韵味作文的兴趣,不仅能使他们树立促进语言文学发展的志向,还会减少学生学习语文的无聊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写出感情真挚、哲理深邃、趣味盎然的韵味作文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质的飞跃。
  
  一、品味欣赏,感悟韵味
  
  学习语文不仅是生活中必需的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对心灵和情操的陶冶。语文本身充满了魅力:小说曲折的情节、散文优雅流畅的文字,诗词美丽悠远的意境,议论文磅礴宏伟的气势,文言古文深邃绵长的意境……无论布局谋篇,还是表现手法、语言表达,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欣赏,感悟韵味之所在,懂得韵味之形式。
  具体有效的实施方法是:首先精心挑选内容健康、文辞优美、乐观向上的文章,比如鲁迅的《呐喊》《彷徨》,冰心的《寄小读者》《冬儿姑娘》《我的母亲》《相片》,张爱玲的《倾城之》《金锁记》,老舍的《四世同堂》《我的母亲》等,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从标点符号到字词句,由字词句到段落篇幅,于细微处触摸语言,从语言中感触挚情真爱,感悟韵味作文之含蓄的韵味。
  
  二、日积月累,积攒韵味
  
  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灵感的智慧,更需要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读书吟诵,于骄阳酷暑的夏日写文记事,在书山中寻宝,在学海中遨游。作文韵味的浓淡,取决于文化底蕴的深浅,取决于积累的丰厚,积累不是盲目的摘抄和背诵,而应有较强的指向性目标。
  切实有效的办法是:首先积累经典,拓展文化视野。每天要有不低于半小时的固定阅读时间,每周,每月要完成一定篇幅的作文练习,作文课上要交流心得体会,取长补短。其次,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挖掘语言源泉。逻辑思维缜密的数学、关注国事、天下事的政治,思接千载、情系万年的历史,变化神奇莫测的化学,奥妙无穷的物理……“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多种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我们的视野开阔了,知识增多了,真可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科学引导,创造韵味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文章的新颖、有趣、深奥是制胜的“三大法宝”。
  新颖:追求语言表达的新、奇、巧,使耳闻目睹的事物变得离奇巧妙。着重进行仿写训练,从句到段、从段到篇,运用排比、夸张、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新奇巧妙、不落俗套。
  有趣:演说家海因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语言表达的诙谐幽默是文章润色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方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叙述故事、评说事理,激起情感的波澜和思想的火花,引发人去思考,品而留香,读而悦之。
  深奥: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联想,辨证思维、逆向思维、多元解读、抽象概括等方法运用语言,辅以排比式、对偶式、设问式、比喻式等修辞,使语言气势非凡,生动深邃地表达深刻的道理,增加文章的可读、可品性。
  总之,语文是一门联系生活、充满趣味的学科。中学生只要多读书看报,多注意课外积累,多做课堂笔记,使大脑中积存很多有用的东西,就能写出自然清新、优雅别致的韵味作文。
其他文献
一、更新观念,冲破思想牢笼    1.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放教学思维。传统的应试教育,把语文知识的教学推向高峰,教师用全部把教材嚼烂,用分析的手术刀把一篇篇文章支解,同时教师死死抱住教科书的内容教参中的答案,不敢雷池半步,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教材不是教条,标准不是“套子”,我们追求的是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期盼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传统教育的弊端
期刊
首先,正确引导学生去了解、认识自然,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物的鳞次栉比,没有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但农村有广袤的土地,有青的山绿的水,有蓝天白云,鸡鸭成群,黄牛耕地,白鹭相伴。文章的灵感来自现实,而大自然正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学生尽管长期与这些动植物打交道,但他们的认知是直观的,学生们是好奇懵懂的,针对农村学生的这种特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
期刊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这里就自己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为例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1.正确,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
期刊
思维和探究都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问不仅能够启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知识、开拓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培养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掌握其思维方式、接收能力,便于教师灵活掌控课堂,检测教育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提问必须讲究艺术。怎样才能让课堂提问达到理想效果,具有艺术性呢?  一、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问”就问在点子上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联系学生的
期刊
一、导入    爱因斯坦曾留下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W=X+Y+Z”。爱因斯坦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当然,公式中的X、Y、Z,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吧。   (学生自由回答)  很好。大家对同一个公式作出不同的解读,不仅表现出独特的认识,也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实在可贵!其实,刚才同学们的不同解读,就是围绕话题
期刊
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不幸于一身的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成功塑造的典型形象。  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从初到鲁镇的“顺着眼”,到再到鲁镇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到讲阿毛故事时的“直着眼睛”,到捐门槛后的“眼光也分外有神”,到四婶依然阻止她祭祀后的“眼睛窈陷下去”,到“我”遇着时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的眼睛,展示
期刊
看罢易中天的《品三国》,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随即感慨:原来,学术的东西可以这么写,原来,我们的课堂可以变得如此生动。  幽默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传入我国却是20世纪的事。幽默发展到今天,已经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面。正如《简明牛津词典》所定义的,近代幽默被概括为“戏谑”和“戏剧性”,并被认为“比起才智来,少了些识见,多了些同情”。幽默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然会
期刊
从事教育工作几年下来,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的育人之语,诸如“同学们不准私自调换位置”“同学们不准在课堂上随便讲话”“同学们今晚必须完成”等等。听着这些话总感到不自在。这倒实在不是对老师有偏见,也不是听不惯老师们的“不准”,而是感到这样的教育方式实在有点单薄无力。  老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这一群体有其鲜明特征: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期刊
能熟练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是高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为此,我将文言文翻译的有关常识进行归纳。    一、文言翻译的标准    信——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  雅——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且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达——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抄、换、释、调、删、补等    
期刊
一、运用网络资源环境辅助课堂教学    1,主题式读写结合训练成为主要方式  主题式读写结合训练是在主题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择取自己喜爱的表达方法,就某一主题进行自己的表述。而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大量阅读相关文本。这是信息社会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阅读的典型方式,也是开展科学研究时查找资料、研读文献所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式。这种技能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显得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