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挖掘素材、确定立意,从而确立结构、厘清思路,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思维导图,中国运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用“画”的方法记录思考和创作,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者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本文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挖掘素材、确定立意,从而确立结构、理清思路,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一、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起作文来就在那里咬笔尖、抓耳挠腮呢?要不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原因在于学生习惯于线性思维,即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处于思维的低级阶段,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多,只能够发现与事物表象相关的问题,而不善于捕捉与事物本质有关的问题。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句不成型、言不达意,没有具体的事实,或者只有事情的轮廓,没有细致的情节。对事情发展过程交代不完整,或者缺失某些要素,或者只用三言两语把重点场面与经过、情形带过,忽略事件中人物的活动,对人物的行动变化也是一笔带过,不做具体的变化描写。还有就是不能很好地从整体去构思,作文层次混乱,过渡不自然,无主题或主题不突出,不能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详略处理不当,开篇结尾不能为主要内容服务等。到了小学高年级要他写一篇400字的作文就像要他的命似的,脑袋像是空白。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学生写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1)老师引导不当;(2)学生没有兴趣;(3)学生缺乏素材;(4)学生习惯于线性思维。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辅导学生写作
在我尝试改革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欣喜地发现,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效果。以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所强调的发散性思维正是作文教学所需要的。作文其实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作文训练的核心就是思维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写下去的,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彰显。因此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理清思路。
“思維导图”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
1.运用思维导图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
作文中给出的话题无论是词还是短语,都是一个概念,如果仅从概念出发,把它当成死的、不可分割的,便会千篇一律。我们不应把观察的对象仅当作“一”,而应由“一”出发,借助已有的信息,运用联想或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从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运用思维导图挖掘素材、确定立意
分析出多个立意后,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立意,将自己想到的典型素材,放在对应的立意后面。当然,我们一定会选择掌握素材又多又典型的立意来写作。 这样,题目就具体化了,写作的范围、立意的角度、文章的体裁就基本确定了。
在作文讲评课上,发现学生在审题时,思维发散得很充分,所以,写作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能挖掘新颖的素材,产生崭新的立意。
3.运用思维导图确立结构、厘清思路
有了选材、炼意上的考量后,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才能让文章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和层次。
(二)思维导图与作文提纲的区别
1.比较(如下表)
2.如何画出有用有特色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所需要的工具:(1)一些A3或A4大的白纸。(2)一套12支或更多的好写的软芯笔。(3)4支以上不同颜色,色彩明亮的涂色笔。(4)1支标准钢笔。
一张真正有用的思维导图 必须要具备:(1)清晰的思维脉路。(2)具有冲击力的图形、多样的色彩。(3)足够凝练的关键字。(4)重要性依次递减。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它强调一种放射性、多线程的思维方法。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但不同级别的中心词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思维连接而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思维网络。师生可以用粉笔直接在黑板上画出图形,也可以用几支彩笔,围绕一个中心词在一张纸上做出多彩的图形。
以上这些材料不是多余的,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张好的思维导图,它给人的冲击感是相当明显的,也不要刻意画得能让别人看懂。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风格,能让自己一目了然。思维导图最大的缺点是做好之后的阅读性不好,对需要反复练习的技能帮助极少。
(三)运用思维导图辅导学生写作的教学成果
古希腊普鲁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把“火”由老师点燃当然也不错,但是,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点燃岂不更好吗?授人以渔就是我们的目的。
每一只蝴蝶都有属于自己翅膀的那个飓风,那怕是一只小蝴蝶也都能够扇动起一场大风暴。“研学后教”模式,这只蝴蝶将带来怎样的效应,是飓风袭来还是清风拂面?改革不一定都成功,只要继承原有模式的优秀做法,差也不会太离谱,带给你的是意想不到的感动。“实施教改后,学生学得更主动了、更活泼了。”
我们经过一年的努力尝试,在学期末的考试中,五年级共3个班,在作文得分率中,一班是87%,二班是89%,而本班是91%,成绩突出,这是蝴蝶效应。
“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厘清学生的写作思路很有帮助。长久保持下来,必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生有所提升,为实现“上品教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思维导图,中国运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用“画”的方法记录思考和创作,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者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本文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挖掘素材、确定立意,从而确立结构、理清思路,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一、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起作文来就在那里咬笔尖、抓耳挠腮呢?要不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原因在于学生习惯于线性思维,即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处于思维的低级阶段,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多,只能够发现与事物表象相关的问题,而不善于捕捉与事物本质有关的问题。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句不成型、言不达意,没有具体的事实,或者只有事情的轮廓,没有细致的情节。对事情发展过程交代不完整,或者缺失某些要素,或者只用三言两语把重点场面与经过、情形带过,忽略事件中人物的活动,对人物的行动变化也是一笔带过,不做具体的变化描写。还有就是不能很好地从整体去构思,作文层次混乱,过渡不自然,无主题或主题不突出,不能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详略处理不当,开篇结尾不能为主要内容服务等。到了小学高年级要他写一篇400字的作文就像要他的命似的,脑袋像是空白。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学生写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1)老师引导不当;(2)学生没有兴趣;(3)学生缺乏素材;(4)学生习惯于线性思维。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辅导学生写作
在我尝试改革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欣喜地发现,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效果。以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所强调的发散性思维正是作文教学所需要的。作文其实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作文训练的核心就是思维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写下去的,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彰显。因此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理清思路。
“思維导图”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
1.运用思维导图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
作文中给出的话题无论是词还是短语,都是一个概念,如果仅从概念出发,把它当成死的、不可分割的,便会千篇一律。我们不应把观察的对象仅当作“一”,而应由“一”出发,借助已有的信息,运用联想或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从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运用思维导图挖掘素材、确定立意
分析出多个立意后,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立意,将自己想到的典型素材,放在对应的立意后面。当然,我们一定会选择掌握素材又多又典型的立意来写作。 这样,题目就具体化了,写作的范围、立意的角度、文章的体裁就基本确定了。
在作文讲评课上,发现学生在审题时,思维发散得很充分,所以,写作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能挖掘新颖的素材,产生崭新的立意。
3.运用思维导图确立结构、厘清思路
有了选材、炼意上的考量后,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才能让文章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和层次。
(二)思维导图与作文提纲的区别
1.比较(如下表)
2.如何画出有用有特色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所需要的工具:(1)一些A3或A4大的白纸。(2)一套12支或更多的好写的软芯笔。(3)4支以上不同颜色,色彩明亮的涂色笔。(4)1支标准钢笔。
一张真正有用的思维导图 必须要具备:(1)清晰的思维脉路。(2)具有冲击力的图形、多样的色彩。(3)足够凝练的关键字。(4)重要性依次递减。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它强调一种放射性、多线程的思维方法。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但不同级别的中心词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思维连接而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思维网络。师生可以用粉笔直接在黑板上画出图形,也可以用几支彩笔,围绕一个中心词在一张纸上做出多彩的图形。
以上这些材料不是多余的,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张好的思维导图,它给人的冲击感是相当明显的,也不要刻意画得能让别人看懂。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风格,能让自己一目了然。思维导图最大的缺点是做好之后的阅读性不好,对需要反复练习的技能帮助极少。
(三)运用思维导图辅导学生写作的教学成果
古希腊普鲁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把“火”由老师点燃当然也不错,但是,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点燃岂不更好吗?授人以渔就是我们的目的。
每一只蝴蝶都有属于自己翅膀的那个飓风,那怕是一只小蝴蝶也都能够扇动起一场大风暴。“研学后教”模式,这只蝴蝶将带来怎样的效应,是飓风袭来还是清风拂面?改革不一定都成功,只要继承原有模式的优秀做法,差也不会太离谱,带给你的是意想不到的感动。“实施教改后,学生学得更主动了、更活泼了。”
我们经过一年的努力尝试,在学期末的考试中,五年级共3个班,在作文得分率中,一班是87%,二班是89%,而本班是91%,成绩突出,这是蝴蝶效应。
“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厘清学生的写作思路很有帮助。长久保持下来,必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生有所提升,为实现“上品教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