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一直以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手段,用较少的时间,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尽可能大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效果
1.重视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新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很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下面我重点就新知引入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然而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评优课中,情境引入必不可少,情境的创设也确实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情境的内容却偏离了课堂的教学目标,过于热闹的情境夹杂了太多的非教学信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过于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事与愿违的效果,所以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1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认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学中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切入知识点。
1.2情境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为教学所用,教师能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在研究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五年级“分数的应用”一棵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阿凡提分驴”:买买提大叔有十七头驴,要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要二分之一,二儿子要三分之一,三儿子要九分之一,这可难坏了买买提大叔。于是请来了阿凡提,阿凡提三下五除二就分好了,三个儿子都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分呢?”学生原本热衷于阿凡提的故事,又要和阿凡提一起展示智慧,一个普通的问题情境,顿时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1.3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如在教学“游戏规则”一课时,我设计了“猜拳”和“拋硬币”两个情境来体现“可能性相同——公平;可能性不同——不公平。”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有的游戏我们不借助任何器具就可以进行,比如猜拳。(学生进行猜拳游戏)
师:不要小看猜拳,三大球类中的排球和篮球比赛,就是用猜拳来确定场地的,学生感到很惊讶,普普通通的猜拳游戏竟然有这样大的作用。接着话题一转:足球不是,足球比赛则是用抛硬币的方法来确定场地和发球权的。
学生在体验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后,深深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情境形式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而设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和谐地发展。学生参与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俄国教育家乌申思基说过:“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探索的时间,多一点交流的时间,多一点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多看看、多想想、多找找、多比比、多画画、多说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
探索的形式,也要具有灵活性,可个人独立探究,可小组合作探究,可集体交流探究等。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与互动,适时进行全班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与倾听,质疑与辩论,思考与总结。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给学生创造了两次自主探究的机会:第一次探究,让学生自己数方格、填表格、观察数据、比较平行四边行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再向老师汇报观点,最终形成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第二次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再拼成长方形,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新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再到讲台上演示操作过程、讲述比较过程,最终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节课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公式推倒的全过程。课后练习证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可以说非常到位。实践说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恰当引导,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有力的工具。”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设置了颜色、声音和动画效果,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文字及声音、动画等感官刺激,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关键,也是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组课件:①把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②把圆32等份,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③把圆64等份,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三次演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拼插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借助多媒体,完成了“化圆为方”的转化过程,再通过相关部位的闪烁,让学生观察了解“方”与“圆”各部分的关系最后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但课件的制作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影响着多媒体的使用,同时多媒体不能代替学生动手操作,更不能代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多媒体的应用应建立在科学、有效且合理的基础之上。
4.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与过程,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必须改变单一、重复的低效现状。
4.1练习设计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4.2注重操作性联系。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关注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了“铺方砖”一课,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教室的地面铺不同的方砖分别需多少块;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教室粉刷涂料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学以致用。
4.3习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要新颖有创意,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深度。
学生个体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深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取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努力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实施与发展,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育人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效果
1.重视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新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很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下面我重点就新知引入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然而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评优课中,情境引入必不可少,情境的创设也确实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情境的内容却偏离了课堂的教学目标,过于热闹的情境夹杂了太多的非教学信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过于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事与愿违的效果,所以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1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认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学中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切入知识点。
1.2情境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为教学所用,教师能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在研究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五年级“分数的应用”一棵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阿凡提分驴”:买买提大叔有十七头驴,要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要二分之一,二儿子要三分之一,三儿子要九分之一,这可难坏了买买提大叔。于是请来了阿凡提,阿凡提三下五除二就分好了,三个儿子都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分呢?”学生原本热衷于阿凡提的故事,又要和阿凡提一起展示智慧,一个普通的问题情境,顿时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1.3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如在教学“游戏规则”一课时,我设计了“猜拳”和“拋硬币”两个情境来体现“可能性相同——公平;可能性不同——不公平。”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有的游戏我们不借助任何器具就可以进行,比如猜拳。(学生进行猜拳游戏)
师:不要小看猜拳,三大球类中的排球和篮球比赛,就是用猜拳来确定场地的,学生感到很惊讶,普普通通的猜拳游戏竟然有这样大的作用。接着话题一转:足球不是,足球比赛则是用抛硬币的方法来确定场地和发球权的。
学生在体验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后,深深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情境形式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而设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和谐地发展。学生参与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俄国教育家乌申思基说过:“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探索的时间,多一点交流的时间,多一点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多看看、多想想、多找找、多比比、多画画、多说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
探索的形式,也要具有灵活性,可个人独立探究,可小组合作探究,可集体交流探究等。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与互动,适时进行全班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与倾听,质疑与辩论,思考与总结。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给学生创造了两次自主探究的机会:第一次探究,让学生自己数方格、填表格、观察数据、比较平行四边行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再向老师汇报观点,最终形成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第二次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再拼成长方形,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新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再到讲台上演示操作过程、讲述比较过程,最终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节课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公式推倒的全过程。课后练习证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可以说非常到位。实践说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恰当引导,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有力的工具。”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设置了颜色、声音和动画效果,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文字及声音、动画等感官刺激,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关键,也是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组课件:①把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②把圆32等份,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③把圆64等份,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三次演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拼插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借助多媒体,完成了“化圆为方”的转化过程,再通过相关部位的闪烁,让学生观察了解“方”与“圆”各部分的关系最后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但课件的制作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影响着多媒体的使用,同时多媒体不能代替学生动手操作,更不能代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多媒体的应用应建立在科学、有效且合理的基础之上。
4.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与过程,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必须改变单一、重复的低效现状。
4.1练习设计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4.2注重操作性联系。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关注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了“铺方砖”一课,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教室的地面铺不同的方砖分别需多少块;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教室粉刷涂料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学以致用。
4.3习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要新颖有创意,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深度。
学生个体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深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取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努力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实施与发展,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