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88例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bedw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及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外,常有排尿功能紊乱,因尿失禁或尿潴留而进行留置导尿。临床上在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常出现尿路感染,尿液渗漏等问题,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本研究对88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及观察。
  【关键词】 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护理
  
  1临床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88例留置导尿患者,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例,脑出血患者28例,持续癫痫患者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42~90岁,平均63岁,意识障碍48例,意识清楚32例,所有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符合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均采用广东省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腔气囊硅胶管,管径为14~18 Fr/ch(5.3mm)15 ml/cc,置管时间1h~52 d,平均16d。
  2留置导尿的方法及护理
  2.1方法
  留置导尿时,严格按操作规程置入导尿管,根据导尿管的注意事项要求,在常温下将尿管前端适当长度用生理盐水棉球充分浸润(尤其球囊部需充分浸润)后,再用碘伏棉球浸润尿管前端再置入,这样对预防尿路感染起一定作用。另外留置尿管在置入过程中,插入的长度为:女性先插入4~6 cm,男性先插入20~22 cm。见尿后,再插5~7 cm,然后充水囊固定,固定的同时要保护好置入的部分,防止膀胱压力大将尿管冲出,待水囊固定好后,应轻拉尿管至拉不出为止。
  2.2尿管的护理
  因病情影响,大多数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留置导尿患者在留置导尿期间,应妥善保管好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牵拉,扭曲,受压。定时夹管,尽早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注意引流管和引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防止尿液逆行引起感染。引尿袋应每日更换一次,导尿管每1~2周更换一次,每天进行会阴护理2次,特别是尿道口周围不应该有血迹和分泌物等。鼓励患者尽量多饮水,保证摄入量在1 500~2 000 ml/d。尿量需要达到50 ml/h,可以起到自行冲洗膀胱的目的。
  2.3尿液渗漏的护理
  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一般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逼尿肌不稳定,尿道口括约肌松弛或纤维化是导致尿液渗漏的重要原因,这时我们则常给予持续引流,使膀胱内膜层深部的逼尿肌受到保护,从而避免逼尿肌纤维化的发生,减少渗漏,另外尿管和球囊的刺激易引起膀胱痉挛发作,造成尿液从尿管外排出,这也是造成尿液渗漏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用适当型号的导尿管,不宜过粗或过细。过粗或球囊过大易增加对尿管或膀胱的刺激,诱发不适和膀胱痉挛;过细则容易堵塞造成引流不畅。
  2.4合理应用抗生素
  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使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根据尿培养检查确定感染菌种,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在留置导尿后5~7 d,口服抗生素3~5 d进行预防。留置导尿期间定时进行膀胱冲洗,临床上,常用庆大霉素160 000 U+0.9%NS 500 ml液体输入膀胱,夹管留置30 min,2次/d,对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起一定效果。
  2.5留置导尿的时间
  一般导尿管留置3~21 d,患者菌尿数量每天以8%~10%递增,菌血症的发生率是以3%~10%递增,一般患者在留置导尿管3周内出现感染,因此,尽早拔除尿管,可预防感染。
  2.6拔管前的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在拔导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一般拔管前给予夹管3 h,使患者膀胱充盈,有排尿意识时,给予拔管,这样稍加协助患者便能立即排尿,对于昏迷患者的拔管前膀胱充盈问题,一般用呋喃西林溶液进行膀胱灌注。灌注前将液体用恒温箱加温至38~40℃,灌注量视情况而定,小于或等于500 ml。触及其膀胱感觉充盈时,给予拔管,拔管后患者一般可迅速排尿,同时可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
  3体会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是为了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避免压疮形成,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减轻患者家属、护士的负担,但留置导尿术也是一种侵入性治疗,不仅可造成尿道损伤,也为细菌的逆行感染打开了门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应重视留置尿管操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贾汝汉,张孝斌,李明.泌尿生殖系统急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
  [2]李华,汪丽.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原因 分析 及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51.
  [3]李艳玲.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7):487.
  [4]朱翠琴.留置导尿新 方法 在老年男性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 医药导报,2008,5(5):138,16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与价值。方法:对我院精神科护士进行人文护理培训,将其实施于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护理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结果:200份问卷调查全部收回,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精神科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道德、护士整体印象、医患关系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结论:把人文关怀融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增加患者的
期刊
【摘要】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对产妇而言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产妇的反应包括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和心理上的应激反应。怀孕的过程却往往带来许多生理变化与不适,比如失眠等。临床工作中,发现产妇的情绪对产程的进展、宫内的胎儿有较大的影响,无思想顾虑、情绪稳定的产妇多能与医护人员合作,且产程一般进展顺利;反之,情绪紧张、焦虑、恐惧者,在产程中常出现官缩乏力,产程停滞,甚至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出
期刊
【摘要】 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病人的安全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如何确保住院病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优质服务的保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列举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从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自身、住院患者、医院环境设备4个因素来分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门诊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7月于我院门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患者65例进行观察并总结。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静脉输液,无1例出现留置针脱出、滑脱及静脉炎等并发症。患者及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穿刺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静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减轻了血管损害,提高了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门诊;护理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医学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骨科护理的现状,取得了很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然后介绍了骨科护理未来的发展趋势,护理的专业要求更高,整体护理在骨科护理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循环护理的趋势加强。  【关键词】 骨科;骨科护理;护理发展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医学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骨科的医学理论也有了新的突破,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心理压力,帮助精神科护士正确认识工作压力,并提出干预对策,从而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省民政系统精神病医院临床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为: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少;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风险高;工作环境;缺乏成就感;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结论:建议精神病医院应重视精神科临床护
期刊
【摘要】 产后宫缩痛是产褥早期因子宫复旧而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所谓子宫复旧的生理变化就是子宫体纤维缩复和内膜再生。产后宫缩痛是产褥期常见的症状,多见于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给产妇带来的痛苦往往不亚于分娩时的宫缩痛。传统治疗方法有热敷、口服去痛片、消炎痛或中药,也有用针刺穴位、局部热敷、按摩等方法处理。文章根据本院多年的辅助护理机器及护理方式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产后;宫缩痛;预防;护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将9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在患者出院前测试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统计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均高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婴幼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5例BICE患儿的住院期间临床表现及随访记录的病例资料。 结果 所有患儿血清电解质、血生化、肝肾功能以及脑部CT与常规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测均无显著异常,经治疗后神经运动及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治愈率100%。 结论对于BICE患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生活习惯方面也没有进行特别的护理干预,与以往习惯基本相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指导。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0天时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血氧分压与白细胞计数与入院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