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近几年浙江物理高考来说,主要是着眼基础,体现能力,联系实际.但我们的学生往往对不同题目不会去类比熟悉的题型或模型,更不会物理知识与实际联系结合处理,这个是学生的最大的弱点.其次物理习题还是高考题的设置是千变万化的,但一般来说,这些习题都已经是命题者依据某个物理模型,创设出必要的物理情景,给出已知量、未知量、隐含量,进而提出需要求解的问题.因此,对于学生来讲,整个解题的过程就是在命题者设置的物理情景中,充分考虑有用信息和已知条件,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抽象、深化已模型来构建新的物理模型的过程.当它与命题者设计给出的物理模型一致时,问题即学过的物理可迎刃而解了.无论试题情景多么新颖多变,物理过程多么复杂曲折,它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多么密切触合, 其最终的落脚点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大都是物理模型的直接展现.
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经过去粗取精,突出主要矛盾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模型.它可以是指物理对象,也可以指物理过程,或是运动形式等.
这种方法的思维过程:通常研究时都要从“造模型”入手,利用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法,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构成一个概念、实物、或运动过程的体系,即形成模型.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特征,建立与之适应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思维进行推理.根据研究对象及其行为,我把物理模型划分为四大类: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守恒模型.
1物质模型
物质模型:物质可分为实体物质和场物质,实际就是研究对象.
实体物质模型有质点、轻绳、轻杆、轻弹簧、弹性小球、单摆、光滑水平面、天体、同步卫星、弹簧振子等;电磁学中的点电荷、平行板电容器、密绕螺线管等;场物质模型有如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电场线、等势面,导线,磁流体等都是空间场物质的模型.
这种模型主要抓住物质(研究对象).
例1(2013年浙江卷)如图1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GMm1(r-R)2
B.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GMm1r2
C.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Gm213r2
D.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3GMm1r2
命题意图考查天体运动,同步卫星满足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抓住天体、同步卫星物质模型, 由万有引力定律直接求出,答案是B、C.
例2(2013年浙江)为了降低潜艇噪音,提高其前进速度,可用电磁推进器替代螺旋桨.……
(1)求一个直线通道推进器内磁场对通电海水的作用力大小,并判断其方向.
命题意图考查电磁学知识,对磁场力的理解.
解析(1)抓住研究对象将通电海水看成导线,抽象为导线物质模型解决问题.
2状态模型
指的就是分析状态模型.通常就是对物体受力分析, 运动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力的平衡状态.
这种模型主要是抓住物体受力的状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哪些量是描述状态参量的, 给出状态参量的集合.
例3(2013年浙江)如图2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 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6 s~9 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命题意图考查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所以主要抓住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状态模型就可.
解析從图3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为4 N,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 N.结合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可判断物块的运动规律,答案D.
3过程模型
是将复杂的过程抽象为简单的物理模型的方法,在研究质点运动时,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等;在匀强电场中加速、偏转,运动电荷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电磁感应中杆子沿轨道运动等;还有一些物理量的均匀变化的过程,如某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均匀增加等.
这种方法要抓住物体的物理过程,分析状态的变化过程,往往有隐含条件,利用它,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抽象为一个我们熟知的模型加以解决.
例4(2013年浙江)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中,初速度可忽略的磷离子P 和P3 ,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定宽度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4所示.已知离子P 在磁场中转过θ=30°后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时,离子P 和P3
A.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
B.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3∶1
C.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之比为1∶2
D.离开电场区域时的动能之比为1∶3
解析应用电荷在电场中加速模型,运动电荷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模型.答案:B、C、D.
例5(2013年浙江)“电子能量分析器”……
(1)判断半球面A、B的电势高低,并说明理由;
(2)求等势面C所在处电场强度E的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电荷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建模能力.
解析应用运动电荷在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模型.
4守恒模型
在物理学中,总存在着许多守恒问题,如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实际上就是能正确运用各种不同关系的守恒,列出过程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解决所需的结果.这个方法主要抓住守恒模型的条件和列式的表达式.
例6(2013年浙江)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 m,h2=4.0 m,x1=4.8 m,x2=8.0 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 kg和m=2 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的A点水平跳至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多过程运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析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四种模型的随机组合.
(1)过程模型——平抛运动
vmin=8 m/s.
(2)守恒模型——机械能守恒
猴子抓住青藤后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荡起时的速度为vC,有
(M m)gh2=112(M m)v2C,
vC=2gh2=80 m/s≈9 m/s.
(3)物质模型——单摆
FT=216 N.
实际我们只要熟知上面四种模型,我们就能解决物理高考题目,你会发现大多数高考题目就是四种模型的随机组合,所以我们在解物理习题时,无论解决怎样的物理问题, 教师高考复习时一定要强调学生明确4 个方面的问题: 研究对象是什么( 确定研究对象——物质模型) ; 研究对象处于什么状态( 状态分析——状态模型)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物理过程分析——过程模型);如何列出数学表达式得出结果(列式——定理守恒模型).可见,解题只要抓住合理的物理模型,就可简捷明快求解.
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经过去粗取精,突出主要矛盾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模型.它可以是指物理对象,也可以指物理过程,或是运动形式等.
这种方法的思维过程:通常研究时都要从“造模型”入手,利用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法,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构成一个概念、实物、或运动过程的体系,即形成模型.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特征,建立与之适应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思维进行推理.根据研究对象及其行为,我把物理模型划分为四大类: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守恒模型.
1物质模型
物质模型:物质可分为实体物质和场物质,实际就是研究对象.
实体物质模型有质点、轻绳、轻杆、轻弹簧、弹性小球、单摆、光滑水平面、天体、同步卫星、弹簧振子等;电磁学中的点电荷、平行板电容器、密绕螺线管等;场物质模型有如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电场线、等势面,导线,磁流体等都是空间场物质的模型.
这种模型主要抓住物质(研究对象).
例1(2013年浙江卷)如图1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GMm1(r-R)2
B.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GMm1r2
C.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Gm213r2
D.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3GMm1r2
命题意图考查天体运动,同步卫星满足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抓住天体、同步卫星物质模型, 由万有引力定律直接求出,答案是B、C.
例2(2013年浙江)为了降低潜艇噪音,提高其前进速度,可用电磁推进器替代螺旋桨.……
(1)求一个直线通道推进器内磁场对通电海水的作用力大小,并判断其方向.
命题意图考查电磁学知识,对磁场力的理解.
解析(1)抓住研究对象将通电海水看成导线,抽象为导线物质模型解决问题.
2状态模型
指的就是分析状态模型.通常就是对物体受力分析, 运动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力的平衡状态.
这种模型主要是抓住物体受力的状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哪些量是描述状态参量的, 给出状态参量的集合.
例3(2013年浙江)如图2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 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6 s~9 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命题意图考查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所以主要抓住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状态模型就可.
解析從图3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为4 N,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 N.结合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可判断物块的运动规律,答案D.
3过程模型
是将复杂的过程抽象为简单的物理模型的方法,在研究质点运动时,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等;在匀强电场中加速、偏转,运动电荷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电磁感应中杆子沿轨道运动等;还有一些物理量的均匀变化的过程,如某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均匀增加等.
这种方法要抓住物体的物理过程,分析状态的变化过程,往往有隐含条件,利用它,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抽象为一个我们熟知的模型加以解决.
例4(2013年浙江)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中,初速度可忽略的磷离子P 和P3 ,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定宽度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4所示.已知离子P 在磁场中转过θ=30°后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时,离子P 和P3
A.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
B.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3∶1
C.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之比为1∶2
D.离开电场区域时的动能之比为1∶3
解析应用电荷在电场中加速模型,运动电荷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模型.答案:B、C、D.
例5(2013年浙江)“电子能量分析器”……
(1)判断半球面A、B的电势高低,并说明理由;
(2)求等势面C所在处电场强度E的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电荷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建模能力.
解析应用运动电荷在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模型.
4守恒模型
在物理学中,总存在着许多守恒问题,如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实际上就是能正确运用各种不同关系的守恒,列出过程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解决所需的结果.这个方法主要抓住守恒模型的条件和列式的表达式.
例6(2013年浙江)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 m,h2=4.0 m,x1=4.8 m,x2=8.0 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 kg和m=2 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的A点水平跳至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多过程运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析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四种模型的随机组合.
(1)过程模型——平抛运动
vmin=8 m/s.
(2)守恒模型——机械能守恒
猴子抓住青藤后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荡起时的速度为vC,有
(M m)gh2=112(M m)v2C,
vC=2gh2=80 m/s≈9 m/s.
(3)物质模型——单摆
FT=216 N.
实际我们只要熟知上面四种模型,我们就能解决物理高考题目,你会发现大多数高考题目就是四种模型的随机组合,所以我们在解物理习题时,无论解决怎样的物理问题, 教师高考复习时一定要强调学生明确4 个方面的问题: 研究对象是什么( 确定研究对象——物质模型) ; 研究对象处于什么状态( 状态分析——状态模型)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物理过程分析——过程模型);如何列出数学表达式得出结果(列式——定理守恒模型).可见,解题只要抓住合理的物理模型,就可简捷明快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