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拳住山西的传承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祖拳法是北派少林武艺之精华,据传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赵匡胤去世后,其弟宋太宗赵匡义继续在禁军中大力发展和完善太祖拳法,并追认赵匡胤为开山祖师,将他的拳法称为太祖拳,又称大太子拳,并在其基础上演变派生出太宗拳,又称二太子拳,故太祖拳中有大太子和二太子之分。
  据太祖门先辈讲述,宋太祖当年身边有一大将军,随宋太祖征战多年,得太祖拳之精髓,后来归隐于沧州一带,太祖拳就是由这位大将军传于民问的。
  清光绪年问,此拳由沧州著名镖师郭凤呜前辈传人山西灵丘一带。
  郭凤鸣,沧州人,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自幼拜师习练太祖门武艺,深得太祖拳法之精髓,成名绝技有“铁砂掌”,“金蝉脱壳”等。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郭凤呜因误伤人命,被迫逃至山西晋南一带,以保镖、授徒为生,后留居山西灵丘17年,才将太祖拳倾囊传留于众门徒。
  民国15年(1962),郭师被其侄接回家乡,时年79岁,何年不详。
  郭师门下高徒有李生梅、刘锦绣、丁峰、孙长庆、刘生太、刘生龙、李生桂、宋常青等,其中能文善武,德才兼备者首推李生梅。
  李生梅,字鹤臣,灵丘城关沙坡村人,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15岁随河北拳师刘福安习武,后义经多位名帅授艺。
  18岁赴山西广灵县赶考,中了武科优等,遂留广灵县衙任职,末及一年,去职归乡,设场授徒。
  24岁时拜于郭凤呜门下,研习太祖门拳法,深得郭师之真传。其“金蝉脱壳”、“贴身靠”、“金丝缠腕”、“湘子挎篮”等技出神入化。
  民国年间,李生梅先师曾多次到太原参加武术擂台赛,以精湛的武艺得到了于谦、李德茂等武术名家的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灵丘体育运动会上,银发飘拂的李生梅仍然宝刀不老,演练了“走河图取洛书”的绝技和春秋大刀,赢得了满场的喝彩。
  1952年2月28日,李生梅先师逝于灵丘黑龙河村,享年73岁。
  在李生梅先师之后,太祖拳在山西灵丘生根发芽,代代相传至今。李生梅之门徒中,著名者有李恩荣、盂元文、苑子真、石路、李永久、王兴基、邓占彪等,继承最全面、最完善者当数李起雨。
  太祖拳属于内外兼修的拳术,有刚爆猛烈、排山倒海之势,有连绵不断、阴阳互变之妙,有身正步稳、朴实无华之美,亦快亦慢,亦刚亦柔。刚柔相济,阴阳相合,动静柏兼,内外合一,以神为本,以气为归。
  此拳在技击中讲究不轻言退,以硬攻直进为上策,硬截硬打,步步逼进;在演练风格上,始终遵循“出拳金龙合口,穿掌白蛇吐信,踢腿龙盘金柱,发力黑虎抖翎;动作伸展大方,潇洒飘逸,体现出帝王的宽袍大袖,动作以袍袖为主,后摆前挑,大开大合,铺天盖地,随练随呼吸,呼吸自然不憋气,收势时以气无喘息为上乘。”
  太祖拳经过千百年来代代拳师的不断继承与发展,现今已有包括拳术、器械、对打、技击用法、功法等在内的一整套武艺内容,其中有太祖拳(人爪子拳)太宗拳(仁太子拳)、八卦罗汉拳、二十四手大趟捶、六绞式、混元太乙剑、梅花单刀、三才棍、五虎绝命枪、春秋大刀、画杆戟、梅花双刀、六合双钩、六合双枪、对打齐眉棍、三才棍对练、三节棍破花枪及功法四角沙袋、子母鸳鸯环等,还有十分罕见的十二寡妇征西(即一人一枪对十二人、十二种兵器的对练)、一虎群狼(即一人一刀对三人三枪的对练)。
  经常习练太祖武艺,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五脏内壮而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使肌肤弹力增强,使筋骨坚韧,使精气充足,坚固基本,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祛病延年的功效。
其他文献
(鸟台)形是李老能仿猛禽编创的动作    李老能(1807-1888年),字能然,直隶深州窦王庄村人,身材魁梧,性格憨厚,出身于独尊儒术的家庭。他是读书人,知识非常渊博,熟悉道家方术之天文、历法、医术、占卜、遁甲等,懂道教《道藏》之《胎息经》、《胎息气经》学,研究道教“修仙”方法。道教理论称,经过修炼,人的呼吸可以做到“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胎息”亦作“导引”,又为“道引”,为“
期刊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米,岭南尚武成风,历代英雄辈出,形成了以洪、刘、蔡、李、莫为首的“五大名家”和十八名拳。新中国成市后,武术作为传统体育运动,得到周恩来、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最视和提倡,古洪拳重现了勃勃生机。  上世纪50年代的广州,武风炽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练武者,各拳派更是群英荟萃。洪家拳传人中锐意进取者甚众,而其中尤以“大波”,“细波”和“火妹”兄妹三人
期刊
黄达生,是岭南著名武术家,洪拳巨子,现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虽曾在各种传媒上多次见过他的大名,愧我寡闻,直到周至蔼先生介绍后,才略晓其平生:黄先生1938年出生于广州,父亲是洪拳圣手黄添老前辈,黄先生初从乃父习洪拳,后又转易多师,因其天资聪颖,加上练功勤奋,习武数年,洪拳精华使已全部烂熟于胸。老前辈们夸奖他是“古贤行止,豪侠义烈,兼而有之”。黄先生为人性格豪爽,乐于助人,艺成后多次与人较技,屡战
期刊
因为特喜欢看范伟表演的节目,这不,连拙文副题都把他的“经典”原装套用上了。本来再普通不过的言语,但一出范大笑星之口,立马“流毒”全国,并且让人琅琅上Li,忍俊不禁,该用的地方用上了,即或不该用的地方也非贴着边地往上靠,笔者大概就属于这样的主儿。  别老拿范笑星说事,博客咋不按套路出牌了?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扯上的网,既不是武术之网。也不是指泛泛的网,而是确有那么一个博客利用了一张人“网”,依然把
期刊
编前语:在练洪家拳人的眼中:内在素养方是根本,是真正有用的功夫,洪家拳之所以威震岭南、正是源于这样的修养。  洪家拳流传至今近三百年,其间历代成名的英雄人物以种田的农民和从事码头搬运的苦力等草莽居多,他们以气力营生,练起拳来自然得大独厚,也被人们误认为洪家拳只是专卖力气的庄稼把势。其实源自少林的洪家拳也沿袭了少林“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一贯传统。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练习洪家拳
期刊
一、胸口被抓解脱法之一    当你出门万一碰到歹徒纠缠,胸口被突然抓住时,不论对方多壮多高,你不必惊慌害怕,只要施展出本文所介绍的技巧,就可使歹徒落荒而逃。    当歹徒伸手抓住你胸口时,你立即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暗中蓄力待发,口中却说:“对不起”,两手佯装作揖状,一面低头致歉,一面将两手搁在歹徒手肘上,顺势将两手往下猛压。以头顶骤撞其鼻面部位(图1)。只要将这一连串动作施展得“冷脆”,毫不拖泥带水
期刊
文庙奇遇,敢“打”士兵的老人    1983年,满脸稚气的我应征入伍后,在新兵连集训了一个半月,因为在回答首长询问为什么当兵时讲了一句“就是为了解决全民工作,混个‘铁饭碗’养老娘”的大实话,逗乐了老红军陈政委,于是被调到了后勤部机关。在战勤处当通信员。因庸俗的回答而被调到机关工作。那一年我的运气还不错。  春节过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值班干部老段同志喝茶时,也为我沏上了一杯,“微香而小苦”的滋味,更加
期刊
一个人总会有夜半赶路或路经荒无人迹的地方。恰好又是孤身无伴的情况。一旦不幸遇上了歹徒,偏偏这家伙又体壮如牛,不管你怎么哀告“不要这样”。还是“饶了我吧”,他仍纠缠不休,怎么办?  这时你惟一可做的,就是麻痹他,让歹徒觉得你实在是软弱可欺,已到了末路穷途,任人宰割了。  为了打倒他,光凭自己的体力可真不是歹徒的对手,但你可施用本文所教你的技巧,这是万无一失的方法,在这种场合正好运用,保你一战制服对方
期刊
本文的主题,是要谈一谈拳法结构的动态问题。  哪一家的拳法动作不是动态的?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问题,正是这样一个看来毫无疑问的问题。据我们几十年的活体对抗实践并伴以理论上的检验,这里面却是大有文章的。它关系到传统武术究竟有没有超越性的东西。一味地强调什么“心、意、气、内力”,是经不住科学验证的!  文章标题的“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意在所介绍的萧氏八卦掌。是未经我的师爷萧海波先生和我的老师
期刊
编者按:无论是谁,只要他能用超出眼前功利得失的情感和态度去作武术的无涯观,他必能获得古人所云的“寓物理自陈”。武术家一旦自我溶入自然万象之变化中,即可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无拳无意之境界。“拳霸”薛颠已矣,象形术犹在,然曲高和寡,问当今武界谁能与薛颠在精神上互通互联,道出象形术的“真趣”,让读者切实受益,编者因工作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早地阅读了曹英峰先生的文章,我很钦佩作者的学识和胆气,觉得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