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语文课的美

来源 :中国教育探索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创设语文课美的意境呢?①凭借课文,挖掘美。可就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②依托课堂,创造美。可以从“情感的和谐美”“流程的节奏美”“传授的语言美”“板书的简明美”四个方面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的美。
  【关键词】美育 创设 语文课 美 课文 挖掘美 课堂 创造美 审美情趣 美学载体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创设语文课美的意境,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亦是语文学科进行审美渗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
  1.凭借课文,挖掘美
  “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 《新大纲》曾一语道破了挖掘美的立足点。蔡元培说:“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荷塘月色》则为我们描绘了明净清亮的月下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沁人心脾的缕缕荷香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的静谧、和谐,充满着优美的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我们展示了北平那清冷的秋色:芦花、柳影、夜月、碧天、蓝朵、槐蕊、秋枣、青布;让我们“耳闻”故都寂静的秋声:虫唱、钟声、鸽声、帚声、蝉声、雨声、风声、人声。在作者对故都之秋那深深的眷恋、热爱、赞颂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故都那特有的清、静、悲凉之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写了作者辞去彭泽令后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表现出一种悠闲之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其中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又是人物美的核心。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就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对人类科学及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贡献,赞扬了马克思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看到了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追求光明、乐观进取、真挚善良的海伦·凯勒的伟大形象。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塑造了敢于斗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的形象;《荷花淀》中活化了抗战时期以水生嫂为首的一群既爱家、爱丈夫,又爱家乡、爱国家的女人的鲜明形象。这两篇课文中既有人物美,又有社会斗争美。《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则蕴含着劳动美。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的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说明文的准确美;应用文的规范美等。字句的锤炼也可以达成各种美。如:《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意趣无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作者用了“扫”、“露”、“支”、“撒”、“牵”、“拉”、“罩”等动词,语言准确、凝练。《我的空中楼阁》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句式正散结合,形成清新、流畅、优美的语言。
  艺术形象是决定艺术美的另一重要方面。文学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寄寓审美情趣。如: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通过塑造一个纯朴善良、坚贞不屈的元代女性形象,反映了元代恶人横行、官吏昏庸、法制黑暗的社会现实,从而创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美。以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从而创造悲剧美的还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鲁迅的小说《祝福》等。
  当然,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里也少不了“丑”。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老葛朗台等。这些“丑”无不具有美感,正如罗丹所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在艺术中可以成为非常的‘美’。”这是因为作家从正确的观点出发,对“丑”进行揭露、嘲讽、否定,激起人们的厌恶、憎恨,从而让读者更加热切地向往美,进而达到审美效果。
  科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在科技性说明文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中国石拱桥》科学而准确地介绍了石拱桥结构特点、兴建历史及价值。《眼睛与仿生学》主要说明人和动物的眼睛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揭示了研究各种不同构造和功能的眼睛,对发展仿生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都有重要意义,使人深深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科学发展所具有的动力美,还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不断研究新的科学领域的探索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2.依托课堂,创造美
  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中介,潜移默化地影响被教育者,因此,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进行能动的审美,少了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就难于产生教学的美感效应。这样一来,审美教育就仍是一句空话。鉴于此,我们就必须以课堂为依托,创造课堂教学的美。   2.1 情感的和谐美。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马卡连柯语)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在讲课时使用不同表情,灵活多变,“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一美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所期望达到的美育效果自然就不在话下了。例如,讲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脸上写满了对这位伟人的尊敬,声情并茂,学生自然产生仰慕之情;分析《守财奴》中老葛朗台的形象,教师刻意面带鄙夷,再辅以相应的语气、手势,学生也就顿生憎恶之情;学习《山居秋冥》、《我的空中楼阁》等诗文,教师带着喜悦、向往的情感,学生肯定会受到感染,从而对清新优美的大自然产生热爱、赞美之情。师生的这种情感交流与共鸣,就创造出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2.2 流程的节奏美。
  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中,兴奋点的迁移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从上课铃响到正式进入新课的几分钟内,学生的兴奋点仍在课间的某一人或事上,接下去的20-3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高潮,随之渐渐回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特点要仔细讲、切实练,让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处于亢奋的积极状态,体现一个“紧”字。一些非重点或已多次遇见过的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整理,以体现一个“松”字。总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流程,讲究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郭沫若说:“宇宙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就是生命)在里面流淌着。”为此,我们就必须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讲、议议、读读、练练,张弛相间、完整有序、重点突出,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2.3 传授的语言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传道”、“授业”、“解惑”均离不开语言,教师的主导性亦是靠传授的语言来体现。语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作为肩负语文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无疑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的手段,亦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能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形成旋律,体现出不同调式特征,课堂教学就会具有“不可逆转和无法估量”的作用。在讲授文学作品时,更要注意到这一点。除了要投入真情,感染学生以外,教师的教师语言(包括导语、结束语及各环节间的过渡语)还要富有个性,切忌单调乏味、陈旧僵硬、词不达意,要尽量运用丰富的词藻,做到亲切自然、流畅优美,乃至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学生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在美的熏陶中得到知识。
  2.4 板书的简明美。
  板书是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以简明的文字、线条等,将课文内容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再现出来的直观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板面化,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基本的辅助手段。好的板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板书的特点很多,但最主要、最突出的应是简明。它是利用有限时间获取最大信息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不遗余力地钻研教材,发挥自己的个性、才华,精心设计好板书,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创造,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再创美的氛围。
  中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还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美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步步深入,素质教育的日益完善,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势必愈来愈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语文视为美学载体;相信学校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特色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美的创设也必将更上一个层次;相信语文教学“风景这边独好”的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其他文献
【摘要】今年是四川省全面实施新课改后高考的第一年,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第一轮复习的结束,高考《考试说明》的下发,研读《考试说明》、组织第二轮冲刺复习已成为高三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如何利用《考试说明》,重组教材内容,提炼复习要点,梳理考点框架,总结记忆知识的规律,发掘试题题型,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历史冲刺复习的效率?笔者就自己的初浅作法,与广大同仁交流,望同行赐教。  【关键词】高考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是世界瞩目的现象,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加强心理健康的修炼;正视职业角色的特点,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变观念,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控制情绪、调节心理,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和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立的主要框架、资源整合方式和具体的运作方式,该平台的构建对弥补独立院校办学资金上的不足,提高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能力本位 独立院校 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但是高等学校教
期刊
【摘要】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们仔细地挖掘,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 一定能丰富课堂。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 德育教育 渗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如今,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结合教育内
期刊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倡导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目的只有一个——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笔者分别从开放式评价方式、开放评价内容、开放评价题型和开放命题形式展开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评价题型 开放命题  新课标理念下,倡导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目的只有一个——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如何真正促进学习的发展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走极端,不能让学生“喜欢怎样就怎样”、“想怎样就怎样”。需知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 自由化 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由于受到多年来形成的一些落后、陈旧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等。新课改虽已推行数年,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
期刊
【摘要】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  【关键词】语文 教育 反思 未来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
期刊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高度的改革敏锐性,积极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
期刊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辅助学校管理,教会学生真善美达到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教育 人文关怀 人格塑造  职业高中的学生有特殊性。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
期刊
【摘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90后高中生孝道意识淡漠情况严重,本文从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培养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以学校教育为支点,强化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以社会教育为准绳,保证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的落实三个方面,阐述拯救对策。  【关键词】90后 孝道意识 淡漠 对策  传统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足见孝道乃百德之首,是教化之根本。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