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儿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大虾”事件过去一年了,但总觉得这个事还没“剧终”——因为没见到青岛市相关政府部门深刻反思出可供全社会借鉴的反面教训,也没看到人们呼吁建立的“开放畅通的投诉处理机制”进入生活,看到的仅是38元一只的“天价虾”才4个月,5000元一条的“天价鱼”就在哈尔滨成功复制。为使“青岛大虾”所蕴含的深刻教训真正变成全社会财富,愚以为,在“青岛大虾”事件一周年之际,有必要就“青岛大虾”发生的某些原因,再做一个提示。
  众所周知,2015年10月4日,在青岛旅游的南京朱先生和四川肖先生遭遇宰客,点菜前说好一盘38元的大虾,结账时被告知“是38元一只”!在投诉未果情况下,帖子上网。随之,“好客山东”变成了“宰客山东”,一只“大虾”就这样红满了天。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有首插曲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曾一度红遍天下。可如今的虾儿为什么这样红?“青岛大虾”又究竟有着怎样的“红经”?
  “红经一”:客被店家屠,“功劳”归政府。沸沸扬扬喧嚣声中,有“无良店家只是个例”“店主不是本地人”等撇清说,也有文章论《别让一个人抹黑一座城》云云。可一人抹黑一城,谈何容易!试想,哪个地方没有害群之马?鼓浪屿天价章鱼、三亚宰客门、年年宰客黄金周,多少人被宰没商量?即是朱、肖二先生所在城市,也难说害群之马就比岛城少,而被抹黑的城市却寥寥。所以,店家是哪里人无关紧要,政府是青岛市政府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虾儿红了,千万别把政府的“功劳”记在店家头上。
  “红经二”:当官不做主,黑了市政府。“不怕商家天价虾,就怕监管睁眼瞎”。其实,10月1日始就有顾客举报“天价虾”餐馆,但警察“没有执法权”、物价局“必须过完节才能解决”等借口,导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这里打了水漂。再联系岛城一系列宰客事件,都说明一个个政府部门“当官不为民做主”、敷衍塞责不作为,才是大虾走红及青岛被黑的要害。试想,如果38元大虾一出,有关部门立马严加惩处,说不定还博个“文明岛城,宰客不容”美名呢!
  “红经三”:装葱又装怂,保准虾儿红。这只红极一时的虾儿也从反面昭示政府部门:当今移动互联自媒体微传播时代,若想搞出点动静抑或国际影响,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在平民百姓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侵害向你诉求呼救时,坚决地推诿扯皮,坚决地装傻充愣,坚决地在顾客面前装葱、在店家面前装怂,待火候一到,想不红都难。这正是“虾儿为什么这样红”秘籍之精华。
  “红经四”:全国文明城,不红也得红。众所周知,青岛不仅是秀丽的海滨城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旅游文明城市”。很像劳模、标兵一下子成了贪官,爆炸性自然强,红得也更快。但若因出了一匹害群之马、一只天价大虾就否定青岛人的仗义好客,否定青岛市的文明创建,进而否定“好客山东”,恐失之片面。但观察公安、工商、物价、旅游等政府部门在大虾问题上的表现,脑袋上的疮疤与“全国文明城市”的光环实在有些不搭。回想当年创文明城市的突击做法,更感一时冲动突击速成的文明经不起实践检验与时间考验。偌大一个城市,连法治还在建设中呢,一阵突击后,各区各县各行各业就文明了?想想不免可笑。
  一只大虾,一个奇葩的时代缩影,让青岛市民伤心,让“好客山东”蒙羞,也伤了全国人民的感情。建議把“虾儿为什么这样红”载入我国社会管理、餐饮服务和旅游史册,见证历史,永昭后世。
  【佚 名/图】
其他文献
贪污受贿充斥晚清官场。“州县杂款报销,尤不可究诘。有曾任直隶之涞水令者,言涞水每年收牛羊税,计共六百两,报销仅十三两,而藩司署费二十四两,道署二十两,州署十四两,余皆官所自得。又月领驿站费三百两,其由县给发,不过五十两,则每年获数千矣。”如此平常个案,真实地披露了省、道、州、县各级衙门官吏分肥的惯例。下层官吏如此,京官受贿更是普遍,主要形式有三。一是节庆送礼。寒暑变迁有“冰敬”“炭敬”,平日送礼有
期刊
关于读书,是否也有闲来无事多此一举的一面,在我好像是的。同时又觉得,读书与吃饭一样,不厌其精,同时也有求于粗纤维的功效。   不必因苛求精美圈禁自己,实行贪多快进与细嚼慢咽二重唱,并在轻松快乐中享受甘美、感受愉悦是我关于读书的大部主张。   以上是读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后,想到并写在书上的话。有朋友说,我对“遇”字情有独钟,我的读书正是随遇而想,随想而“味”,许多书都是在书中之遇后陆续到手的。我
期刊
俗语云:“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其中第二句话居然以讹传讹,被说成“无毒不丈夫”。这“度”与“毒”音近义异,一字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也可能是借用“无度不丈夫”的现成俗语而变义成为“无毒不丈夫”,形成与原来意义相反而语音形式相同的俗语)。   既然说“无毒不丈夫”,那么,每个男子汉大丈夫就得先学一套对人狠毒、刻毒、恶毒、苛毒、残毒、阴毒的伎俩,心狠手辣、奸险凶毒,否则就不是大丈夫?果如是,这人
期刊
我较早的一个理想,是当上乡文化站站长。那时候,在农村读书,学校里通过考试出去改变农民身份的学生是百里选一,而我这人自信心一向不咋地,在参加高考之前,从来就没想过读大学的事。那时乡里的文化站长,当然也不是大学生,他是“泥腿子文化人”转正过来的。那年代,靠着半耕半读而最终甩掉“牛粮”吃“马粮”的人,基本上在每个乡里都有,他们多数干的是文化活儿。这诱惑力,对于课余也喜欢舞文弄墨的“农N代”来说,该有多大
期刊
鹦鹉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蜻蜒干部:点水而飞,浮光掠影。  母鸡干部:生一个蛋,不断地叫,生怕主人、同伴不知道。  蜘蛛干部:忙忙碌碌,只编织了一张难经风雨的网。  苍蝇干部:飞来飞去,追腥逐臭。  老虎干部:屁股摸不得。  大象干部:屁股推不动。  寒号鸟干部:平常之时得过且过,非常之时啼饥号寒。  蚂蚁干部:暴雨将至,为争穴门,大斗不止。  鱼干部:不能拒绝诱饵,難逃杀身结
期刊
2015年第11期(上)《杂文月刊》佳作连连,但我偏爱邓迎雪的《贾母的月亮》。   就此文而言,有故事、有形象、有情感,因此更貼近杂文的文学特质,也更使人喜闻乐见。贾母看到“月上中天,皎洁如银”,说“如此好明月,不可不闻笛”,却又嘱咐下人“音乐不可过多,要那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几句话,便使贾母的“文艺范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从贾母继而写到陆游赏梅赋诗、张岱流传至今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期刊
近年来,张祥龙教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建立儒家文化特区”,说是“旨在复活一种儒家的社团生活: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主,有自己的教育体系、政治结构、技术结构”;“找一个偏远的、不碍别人事儿的地方,‘还从物外起田园’,建设我们自己的一个充满生机的天地”,“呈现一种美好的生活,施教化于无形”。  张教授在设计这一美好蓝图时,还引北美的阿米什社团为据,“不想成为主流,也不想影响他人”,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期刊
当下社会隔三岔五地便会爆出些令人闻之愕然且出于颇有“知识”的分子嘴中的奇谈怪论。譬如网传浙江财大谢作诗教授发表的自以为并非“哗众取宠”而在网友却认为“十分离谱”的高论——“婚姻是交易”,“美女就该嫁‘富豪’”云云!   众所周知:婚姻是人类社会进化至私有制时期的产物。倘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 如何定义婚姻之本质,则恐怕一千个家庭
期刊
清初“明史案”,起因是文化流氓吴之荣,以“家国情怀”敲诈《明史》编撰者庄允诚金钱。朝廷不但不惩戒吴之荣,反升为右佥都御史,还赠其庄允诚一半资产!一时间,靠“告讦”的流氓手段制造涉案千余,流放几百,诛杀七十,凌迟十四人大案的吴之荣,飙升为流氓文人升官发财的另类标杆。  所谓“告讦”,按《汉书·刑法志》解释,是指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关键在于,“告讦”者假“家国情怀”,一招置对手于死地。西汉被腰斩的杨恽
期刊
叶赫那拉氏,生于1835年,其父为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因得咸丰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以载淳继承皇位,叶赫那拉氏被尊“圣母皇太后”,亦称慈禧太后。同年11月,叶赫那拉氏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政变,改元同治,实行垂帘听政,至1908去世,控制国家大权达47年之久。  在慈禧统治期间,晚清王朝国事日非,在189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