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初探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开创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故此,在物理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些培养发散思维的习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和一题多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灵活地掌握知识点,进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下面结合实例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一、一题多变──变化发散
  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一题多变,来培养学生的变化发散思维。
  例题: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
  学生完成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这种以习题为载体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复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题多变还可以使思维具有变通性,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主动出击。运用变式,通过一题多变演绎问题的产生过程,能够摆脱由生活习惯中原有思维方式和平时解题所带来的思维模式,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
  例题:将体积为100cm3实心正方体铁块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1.若将该铁块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使其悬在水中,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
  2.若用弹簧测力计向上匀速拉动铁块,并使其露出水面,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3.将铁块浸放到水底部,再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在铁块未露出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4.若要使铁块能够悬浮在水中,铁块应制成空心的,空心体积应多大?此时铁块的外观体积有多大?
  5.若将此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是多少?
  6.若将此铁块分别浸没在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体中,你能够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判断出这三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吗?
  每一次变化都能创设新的物理情景,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碰到相关问题时触类旁通,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二、一题多解──解法发散
  一题多解就是广开思路,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有一个质量为237g,体积为40cm3的铁球,它是实心还空心的?
  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计算237g实心铁球的体积来和40cm3来比较的。在教学中,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质量237g体积为40cm3的实心球密度是多少?体积为40cm3的实心铁球的质量应该是多少?利用除比较体积外还可以通过比较密度和质量的方法来判断是否空心等思路引申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此外 ,一题多解还使思维灵敏迅速、畅通无阻并能在短时间内提出众多的解答方案,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题多问──阶梯发散
  一题多问是拓宽思路的先导,也是引水入田的渠道。使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考虑问题更全面细致,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
  例题:质量为100g的冰块 ( 无杂质和气泡 ) 漂浮在水面上,求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ρ冰 =0.9×10 3kg /m3)
  1.如果冰块全部融化成水,杯中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
  2.如果将此冰块放入酒精中,露出酒精液面的体积与液面下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如果冰块融化,杯中液面上升还是下降?
  3.在冰块上方再加多重的物体,恰使冰块沉没在水中?
  4.如果将露出水面的冰块切除后,冰块是上浮还是下沉?如果上浮,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水下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5.冰块下可挂多重的物体正好使冰块悬浮在水中?
  上例一系列问题在平时遇到的习题中是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碰到类似问题时不要一解了之,而要紧紧抓住相关的各个概念,进一步去考虑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刻、严密。
  四、一题多答──分析发散
  一题多答主要好处有:一是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由于条件的不定性,使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从本质出发,去思考表达或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这种以知识点为中心的一题多答,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
  例题: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解答此类题要从实验判断和成像原理多方面考虑,答案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例题: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实践活动,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
  此题由于条件不完全确定,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的角度,也可以从力学的角度(力的作用效果、弹力等)来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答案。
  通过一题多答的练习,让学生认真分析习题,挖掘这类题目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全面准确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其他文献
所谓自主学习,是同“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相对而言的。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改革的重要方面。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习盲目地自由的学习,相反它更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创设条件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接下来笔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谈谈一些看法。  一、以兴趣、求知欲为前提,诱发自主意识  人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爱因
期刊
上海小学英语的课程教学改革主要经历了“基于教材的文本再构”“独立语段教学”“基于单元设计的语篇教学”三大阶段。目前已步入应用性阅读教学改革领域,大力倡导以语篇、语境的整体推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用语情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尝试单元整体设计改革,着重关注单元整体教学中解读单元主题,进行单课有效话题的制定与实践,这里谈谈教学实施体会。  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是单元整体教学
期刊
随着我国语文课程进入二期课改阶段,文学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保证。高中阶段是实施文学教育的最佳阶段,也是很关键的阶段。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文学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惑。本文将关注点放在高中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上,并对其进行理性思考,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中语文对文学教育的关注逐渐受到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普
期刊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现实的生活走进学生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来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现我们的数学生活化。就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感想。  一、教学引入与生活接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
期刊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培养交际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听说能力,但由于缺乏听说英语的客观环境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所限,造成很多学生成为英语的“哑巴”和“聋子”,听说能力普遍较差。为了打破这种“有口难言,有耳难听”的弊端,尽快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多年来,我通过不懈努力,对如何提高听说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谈谈我在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能力中的几点做法。  一、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有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精辟论说,可见合理的作业设置在学习中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策略,已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但目前许多化学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置仅囿于教材中的练习,不能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和考点去设置作业题目,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去创新题目,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去组织题目,根据实验的需要以及条件许可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
期刊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我们新疆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对象大多是少数民族学生,语文教学显得更重要,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开拓语文教学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
期刊
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美学素养,这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积极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新方法,需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遵循大纲教学标准,落实大纲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技能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高与发展,尤其在基础学习阶段更是这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先要有过硬素质,作为教师要切实提高自己
期刊
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置的要求,而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目标的新要求,更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注重把学生培养成感情丰富、生活态度积极和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
期刊
作业批改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但现状是沉重的作业批改“包袱”成了影响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一人教两个班,每班人数按55人计算,教师每天批改数学作业的时间,平均为2.5到3课时。教师下课后,就忙着批改学生的作业,除了学校的其他活动外,教师真正用于钻研教材、备课,研究教法,认识教学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