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国天下的全篇格局,扶植良君治理改革的主线剧情,舍生报国的人物品质都让网文出身的《琅琊榜》在内涵上成功闪避了雷点。
“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
新的一年将近,但是《琅琊榜》所带来的关注热度依然未消,从主演到制片人接连获奖,其背后团队也频繁被媒体推至台前。《琅琊榜》成功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影视剧,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被增添了更多的社会价值。
网文改编剧的成功逆袭
在全五星零差评的声浪里,《琅琊榜》获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从精致考究的镜头、古朴典雅的画风到细腻刻画的情感、权谋天下的格调……电视剧开播以来,基本上能在朋友圈里读到关于镜头语言、服装道具、特效布景、演员颜值各个方面的盛赞。尽管反派智商常年不在线基本靠卖萌撑完全场,整个故事在叙事能力和权谋细节上也略显薄弱,仍然让这几年饱受雷剧侵袭的观众们大呼“良心之作”。
众所周知,身处文化工业时代,文学文本正如所有其他商业产品一样,有着复杂的生产链条,其本身受到众多物质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的市场,成为网文——影视生产链主导力量时,文本本身的意义有没有可能与逐利的市场心态展开一点博弈?文化产业中的生产者们有没有动力和能力在工业流水线上做出手工质感?《琅琊榜》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回应。
自影视剧和网络文学产业链形成之后,“不愁没有烂片看”是大多数观众的体验。从网文角度来说,只有IP链形成后才能进行二次生产,所以不少网文是直接冲着影视剧本去的,大量粗制滥造一味模仿让已经火爆的IP产品成为最便捷的创作模式。而到了影视制作的环节,一旦拿到已经火了的网文,仗着其本身积累了一定粉丝,对收视票房都不太担心。草草请几个当红鲜肉,演几出面瘫戏就算完成,剩下就坐等观众开骂,反正能火起来就算成功,赶紧收钱投资下一步才是正经事。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网文和影视剧都朝向黑暗狂奔。
此前的“五毛钱特效”让人失望过,“穿越雷剧”让人绝望过,尽管《琅琊榜》这样的一抹亮色,并没有带来整个格局的改变,但其在大多数国内观众对国产剧基本放弃之际,非常及时的提供了一点可能性:市场厮杀背景之下,国内影视领域其实是有可能不疾不徐地拍一部过得去的网文改编剧的。
在这个意义上,《琅琊榜》不仅为网文改编剧进行了一次正名,也确实成为了拉高行业平均水平线的良心之作。
《琅琊榜》的政治价值
《琅琊榜》仅仅是一部权谋剧吗?
当然不是。有论者认为,《琅琊榜》中的权谋比起《甄嫒传》,可能都是不足道的,这部剧真正让人难以割舍之处,在于靖王、林殊一系所持有的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情怀交织在平反和夺嫡两项政治活动中,前者中,林殊作为冤案的受害人诉求国家公义;后一方面,靖王作为王者肃清朝局、主持大义——我们必须如此陈述,不论林殊心中有多大的国家公义,或者靖王对林家怀有多深的私情,二人的身份注定了各自在政治活动中的基本行动逻辑。
就在这样一种恪守君臣身份的框架之下,两人却共享了一种网友所谓“政治清明”的政治抱负,正是这种抱负让众多观众和“原著党”觉得《琅琊榜》“三观很正”。而这种抱负在“靖王夺嫡”这一主题下表现得更为丰富:靖王在庆国公一案中的公允、私炮房一案中的以民为先,以至于靖王被册立东宫太子、主持兵部改革时,户部尚书对兵部尚书的“好好做事”的提醒,无不显现出靖王作为一个新王重开大局的气象。这一切,都可化归于剧中萧景睿的一句话“君者,源之流也”。
有论者推测与剧中朝代颇为相似的是南梁,剧中梁王与历史上的梁武帝颇多相似,朝局的内忧外患也颇多可比,但像靖王、林殊一类人的存在,便成了此剧最大的架空。
于是,这场剧中的“三观很正”“政治清明”都是建立在一种大乱的格局下的,否则这场肃反运动至少不会显得这么轰轰烈烈,主人公们也不会这么像孤胆英雄。
但剧中另有一种政治价值,最明显的便是来自那位朝堂论礼的周玄清老先生。他入殿之时惊动梁帝起身相迎,这是宿儒大师所享有的尊崇。在这样一个于天子殿前连施两礼的剧中人物面前,林殊把礼部的牌子丢进火坑的动作都略显轻浮。
与观众们更能共情的“情义千秋”“政治清明”这些概念相比,“礼”之一字是相对陌生的,但它也许能提供一种更博大的中国古典政治的图景。它不只表现为那些考据严谨的礼节,更是一种内心和外在的秩序。即使是在观众所认同的“政治清明”中,里面已然包含了一种君臣位分。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礼”应该被强调的时代,更能依稀从此剧中感受到一种敬意,这种与古代礼制的近距离体验,也是此剧的难得之处。
家国天下的全篇格局,扶植良君治理改革的主线剧情,舍生报国的人物品质都让网文出身的《琅琊榜》在内涵上成功闪避了雷点。这是在常年装神弄鬼、无视观众智商的影视业现状下,收获的低起点成就,但也着实是令人欣喜的一点进步。之所以观众宽容的报以超高评价,更多是期待它成为一个起点,而非巅峰,期待它为网络文学影视剧产业重新开一个好头,而非最后的压轴。
所以,《琅琊榜》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打破僵局的变革者。打破恶性循环也是网络文学和影视产业想要真正走远的最佳方案,这二者应当像靖王和苏哥哥这对优秀CP学习,彼此扶持,给对方制造机会,方可得江山天下。
格局相对大气三观相对正直的《琅琊榜》小说在网文界因为不够刺激,最多只算得上“准二流”,但它的意义在于给架空的古装剧制造了一次机会。而电视剧《琅琊帮》也足够上道,尽管模糊了具体朝代,但依然以处女座之心对服饰道具礼仪进行了考究地准备,连过场戏背景戏都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这同样也为古代架空网文制造着机遇。看起来在创作阶段费力不讨好,但真正的收获并不在一时间。今天急功近利的网文改编剧需要的正是《琅琊榜》里梅宗主的几分淡定从容,几许进退智慧。
目前来说,这场网络文学和影视业两个环节从恶性依赖向良性互动的改革,《琅琊榜》作为“变革者”只完成了一半任务,剩下的部分需要有不断超越这部剧的新作品诞生,才能让变革真正产生意义。
“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
新的一年将近,但是《琅琊榜》所带来的关注热度依然未消,从主演到制片人接连获奖,其背后团队也频繁被媒体推至台前。《琅琊榜》成功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影视剧,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被增添了更多的社会价值。
网文改编剧的成功逆袭
在全五星零差评的声浪里,《琅琊榜》获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从精致考究的镜头、古朴典雅的画风到细腻刻画的情感、权谋天下的格调……电视剧开播以来,基本上能在朋友圈里读到关于镜头语言、服装道具、特效布景、演员颜值各个方面的盛赞。尽管反派智商常年不在线基本靠卖萌撑完全场,整个故事在叙事能力和权谋细节上也略显薄弱,仍然让这几年饱受雷剧侵袭的观众们大呼“良心之作”。
众所周知,身处文化工业时代,文学文本正如所有其他商业产品一样,有着复杂的生产链条,其本身受到众多物质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的市场,成为网文——影视生产链主导力量时,文本本身的意义有没有可能与逐利的市场心态展开一点博弈?文化产业中的生产者们有没有动力和能力在工业流水线上做出手工质感?《琅琊榜》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回应。
自影视剧和网络文学产业链形成之后,“不愁没有烂片看”是大多数观众的体验。从网文角度来说,只有IP链形成后才能进行二次生产,所以不少网文是直接冲着影视剧本去的,大量粗制滥造一味模仿让已经火爆的IP产品成为最便捷的创作模式。而到了影视制作的环节,一旦拿到已经火了的网文,仗着其本身积累了一定粉丝,对收视票房都不太担心。草草请几个当红鲜肉,演几出面瘫戏就算完成,剩下就坐等观众开骂,反正能火起来就算成功,赶紧收钱投资下一步才是正经事。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网文和影视剧都朝向黑暗狂奔。
此前的“五毛钱特效”让人失望过,“穿越雷剧”让人绝望过,尽管《琅琊榜》这样的一抹亮色,并没有带来整个格局的改变,但其在大多数国内观众对国产剧基本放弃之际,非常及时的提供了一点可能性:市场厮杀背景之下,国内影视领域其实是有可能不疾不徐地拍一部过得去的网文改编剧的。
在这个意义上,《琅琊榜》不仅为网文改编剧进行了一次正名,也确实成为了拉高行业平均水平线的良心之作。
《琅琊榜》的政治价值
《琅琊榜》仅仅是一部权谋剧吗?
当然不是。有论者认为,《琅琊榜》中的权谋比起《甄嫒传》,可能都是不足道的,这部剧真正让人难以割舍之处,在于靖王、林殊一系所持有的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情怀交织在平反和夺嫡两项政治活动中,前者中,林殊作为冤案的受害人诉求国家公义;后一方面,靖王作为王者肃清朝局、主持大义——我们必须如此陈述,不论林殊心中有多大的国家公义,或者靖王对林家怀有多深的私情,二人的身份注定了各自在政治活动中的基本行动逻辑。
就在这样一种恪守君臣身份的框架之下,两人却共享了一种网友所谓“政治清明”的政治抱负,正是这种抱负让众多观众和“原著党”觉得《琅琊榜》“三观很正”。而这种抱负在“靖王夺嫡”这一主题下表现得更为丰富:靖王在庆国公一案中的公允、私炮房一案中的以民为先,以至于靖王被册立东宫太子、主持兵部改革时,户部尚书对兵部尚书的“好好做事”的提醒,无不显现出靖王作为一个新王重开大局的气象。这一切,都可化归于剧中萧景睿的一句话“君者,源之流也”。
有论者推测与剧中朝代颇为相似的是南梁,剧中梁王与历史上的梁武帝颇多相似,朝局的内忧外患也颇多可比,但像靖王、林殊一类人的存在,便成了此剧最大的架空。
于是,这场剧中的“三观很正”“政治清明”都是建立在一种大乱的格局下的,否则这场肃反运动至少不会显得这么轰轰烈烈,主人公们也不会这么像孤胆英雄。
但剧中另有一种政治价值,最明显的便是来自那位朝堂论礼的周玄清老先生。他入殿之时惊动梁帝起身相迎,这是宿儒大师所享有的尊崇。在这样一个于天子殿前连施两礼的剧中人物面前,林殊把礼部的牌子丢进火坑的动作都略显轻浮。
与观众们更能共情的“情义千秋”“政治清明”这些概念相比,“礼”之一字是相对陌生的,但它也许能提供一种更博大的中国古典政治的图景。它不只表现为那些考据严谨的礼节,更是一种内心和外在的秩序。即使是在观众所认同的“政治清明”中,里面已然包含了一种君臣位分。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礼”应该被强调的时代,更能依稀从此剧中感受到一种敬意,这种与古代礼制的近距离体验,也是此剧的难得之处。
家国天下的全篇格局,扶植良君治理改革的主线剧情,舍生报国的人物品质都让网文出身的《琅琊榜》在内涵上成功闪避了雷点。这是在常年装神弄鬼、无视观众智商的影视业现状下,收获的低起点成就,但也着实是令人欣喜的一点进步。之所以观众宽容的报以超高评价,更多是期待它成为一个起点,而非巅峰,期待它为网络文学影视剧产业重新开一个好头,而非最后的压轴。
所以,《琅琊榜》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打破僵局的变革者。打破恶性循环也是网络文学和影视产业想要真正走远的最佳方案,这二者应当像靖王和苏哥哥这对优秀CP学习,彼此扶持,给对方制造机会,方可得江山天下。
格局相对大气三观相对正直的《琅琊榜》小说在网文界因为不够刺激,最多只算得上“准二流”,但它的意义在于给架空的古装剧制造了一次机会。而电视剧《琅琊帮》也足够上道,尽管模糊了具体朝代,但依然以处女座之心对服饰道具礼仪进行了考究地准备,连过场戏背景戏都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这同样也为古代架空网文制造着机遇。看起来在创作阶段费力不讨好,但真正的收获并不在一时间。今天急功近利的网文改编剧需要的正是《琅琊榜》里梅宗主的几分淡定从容,几许进退智慧。
目前来说,这场网络文学和影视业两个环节从恶性依赖向良性互动的改革,《琅琊榜》作为“变革者”只完成了一半任务,剩下的部分需要有不断超越这部剧的新作品诞生,才能让变革真正产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