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也由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整体护理过渡, 这些转变赋予了护理新的内涵,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的护理教育还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护理工作的需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护理人才成为教育部、卫生部以及各有关院校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对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小班教学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班教学 护理教育应用
引言
在中国,小班化教育起步较晚, 1995 年冯建华的《小比大好,还是大比小好——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做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班级规模”问题的文章,他从历史的角度对班级规模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分析。
一、护理教育实施小班授课的必要性
目前有的学校大规模扩大招生, 教师常常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不能真正实行“因材施教”,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造成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 技能操作不熟练, 影响到护理人才的质量。小班教学模式, 师生之间活动的密度、强度、效度都得到增强, 学生对教师的操作示范看得清、听得见、问得着、学得准, 教师适时穿插问答或讨论, 学生的信息也能及时地传达给老师,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初始阶段就明确和领会技能的要领和基本要素。 并且,对不同操作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护理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班教学应用于护理教育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形成双向交流
护理学相关课程属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相对较难,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小班教学班级规模缩小,教学活动灵活多样,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把师生间单一的系统改为一个双向交流的回路系统, 建立起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 而是主动学习, 充分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护理教育课,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从教学的角度, 指导老师长期与护生接触, 了解护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重视护生的个体差异, 更便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 形成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
2.有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教学减轻了护理教师的课堂压力,有利于教师充分备课及灵活讲课,便于教师与学生充分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讲解,使各学科相互渗透, 有助于培养护生以病人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发散性思维与聚敛性思维, 培养其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
护理教育课程既有理论性, 又有很大的操作实践性,非常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但实践技能的规范性,常常需要“手把手”来形成初次的标准技能操作, 从而远离以往的错误习惯动作,但是大班化技能教学, 教师显然力不从心也无暇顾及每一名学生的技能学习和掌握。而小班化教学方式正好适应了护理专业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研究显示小班化教学组织方式学生技能成绩优于大班化组织方式。采用小班辅导进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指导学生,有利于提高强化训练效率。同时小班教学学生分组小,学生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练习机会增加,避免了过去大班练习,学生人数多,动手机会少,练习效率低的局面。在学生临床实习前,采用小班教学对其护理基本技术进行强化训练,有利于护生巩固专业实践操作技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4. 有利于评估教学效果
小班教学班级规模小,便于教师进行小组教学,教师有精力对护生每次上课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护理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评估, 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以及护理实践能力等方面考查。评价主体上也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在小班状态下更多地为教师所重视。在一个学习环节结束后进行客观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理论知识考试等, 这种分散的平时考试和最终的综合考试相结合,主观和客观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科学地判断了教学绩效, 与课程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既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又为每个护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激励学生树立献身于护理事业的信心。
三、小班教学应用于护理教学的劣势
1. 教学资源不足
小班教学使班级人数减少的同时造成了班级数量的激增,势必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支持,亟须学校增加更多的教室及配套设施,尤其是护理实践操作资源和护理教师的配备,这些仍是目前大多护理院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2. 师资队伍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护理教育行业中,师资力量缺乏,很多护理教师,还是中专、大专学历, 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完整的知识系统, 在新知识更新与教学水平上还没有跟上目前的专、本科教育的要求,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的技能培训,对相关的教育理论更是知之甚少。
3. 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关于小班教学尚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其发展尚处于“自觉阶段”,护理教育中也没有明确的小班教学政策法规,对其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持和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计划,尚处于研究试点阶段。
结束语
小班教学的出现为护理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可能性,对教师、对学生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帮助护生增进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升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有效改进教学效果评价等。
【参考文献】
[1]张勇. 小班化教学优势大困难多[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8) .
【关键词】小班教学 护理教育应用
引言
在中国,小班化教育起步较晚, 1995 年冯建华的《小比大好,还是大比小好——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做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班级规模”问题的文章,他从历史的角度对班级规模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分析。
一、护理教育实施小班授课的必要性
目前有的学校大规模扩大招生, 教师常常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不能真正实行“因材施教”,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造成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 技能操作不熟练, 影响到护理人才的质量。小班教学模式, 师生之间活动的密度、强度、效度都得到增强, 学生对教师的操作示范看得清、听得见、问得着、学得准, 教师适时穿插问答或讨论, 学生的信息也能及时地传达给老师,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初始阶段就明确和领会技能的要领和基本要素。 并且,对不同操作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护理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班教学应用于护理教育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形成双向交流
护理学相关课程属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相对较难,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小班教学班级规模缩小,教学活动灵活多样,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把师生间单一的系统改为一个双向交流的回路系统, 建立起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 而是主动学习, 充分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护理教育课,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从教学的角度, 指导老师长期与护生接触, 了解护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重视护生的个体差异, 更便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 形成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
2.有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教学减轻了护理教师的课堂压力,有利于教师充分备课及灵活讲课,便于教师与学生充分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讲解,使各学科相互渗透, 有助于培养护生以病人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发散性思维与聚敛性思维, 培养其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
护理教育课程既有理论性, 又有很大的操作实践性,非常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但实践技能的规范性,常常需要“手把手”来形成初次的标准技能操作, 从而远离以往的错误习惯动作,但是大班化技能教学, 教师显然力不从心也无暇顾及每一名学生的技能学习和掌握。而小班化教学方式正好适应了护理专业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研究显示小班化教学组织方式学生技能成绩优于大班化组织方式。采用小班辅导进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指导学生,有利于提高强化训练效率。同时小班教学学生分组小,学生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练习机会增加,避免了过去大班练习,学生人数多,动手机会少,练习效率低的局面。在学生临床实习前,采用小班教学对其护理基本技术进行强化训练,有利于护生巩固专业实践操作技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4. 有利于评估教学效果
小班教学班级规模小,便于教师进行小组教学,教师有精力对护生每次上课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护理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评估, 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以及护理实践能力等方面考查。评价主体上也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在小班状态下更多地为教师所重视。在一个学习环节结束后进行客观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理论知识考试等, 这种分散的平时考试和最终的综合考试相结合,主观和客观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科学地判断了教学绩效, 与课程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既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又为每个护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激励学生树立献身于护理事业的信心。
三、小班教学应用于护理教学的劣势
1. 教学资源不足
小班教学使班级人数减少的同时造成了班级数量的激增,势必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支持,亟须学校增加更多的教室及配套设施,尤其是护理实践操作资源和护理教师的配备,这些仍是目前大多护理院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2. 师资队伍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护理教育行业中,师资力量缺乏,很多护理教师,还是中专、大专学历, 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完整的知识系统, 在新知识更新与教学水平上还没有跟上目前的专、本科教育的要求,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的技能培训,对相关的教育理论更是知之甚少。
3. 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关于小班教学尚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其发展尚处于“自觉阶段”,护理教育中也没有明确的小班教学政策法规,对其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持和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计划,尚处于研究试点阶段。
结束语
小班教学的出现为护理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可能性,对教师、对学生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帮助护生增进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升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有效改进教学效果评价等。
【参考文献】
[1]张勇. 小班化教学优势大困难多[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