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角度下的民俗音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in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学习中曾阅读过有关民俗音乐的文章,在河北民俗活动中也聆听过当地民俗音乐,这让笔者对民俗音乐和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将从三大方面,即民俗、民俗音乐、民俗音乐与民俗的关系,一步步对民俗视角下的民俗音乐进行分层次、立体式的探索。
  一、民俗
  甫一入眼,人们就可以看出,民俗在民俗音乐中十分重要。所以,有必要把民俗音乐置身于民俗中进行观察,首先来看民俗这一概念。
  “民俗”一词的英文为folklore,是英国人威廉·汤姆斯在1846年创造的。但“民俗”一词在中国学术界的使用是较晚的事。陶立璠在《民俗学》中提到,“民俗”一词在中国大致经历了由“俗”—“风俗”(习俗、民风)—“民俗”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罗曲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对民俗的定义是: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乔建中在《浅议民俗音乐研究》对民俗做出如此定义,即“所谓民俗,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民众生活中逐渐积累、相对稳固下来的,同时支配着一定范围中人们的那些有关生产生活、艺术的某种程式或方式。”通俗来讲,民俗贯穿人们整个生产生活中,并以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
  可见,民俗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音乐同样是文化事象的一部分,两者在交织碰撞下产生的民俗音乐便同民俗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民俗音乐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其分类、特征、社会功能脱胎于民俗的这些归类划分,民俗也是民俗音乐的载体,民俗与音乐紧密相关,民俗承载着音乐,音乐依托于民俗,民俗为音乐提供产生发展的背景,音乐是民俗的外在体现形式之一。
  二、民俗音乐
  在对民俗进行一番探索后,人们聚焦于民俗音乐。作为民俗中的一部分,民俗音乐的界定、特征、分类就会带有民俗学的影子。
  (一)民俗音乐的界定
  柘植元一(王北成译)的《民俗音乐与民俗艺能》一文参考1955年在圣保罗召开的大会上,对民俗音乐尝试做出的定义:通过口传来进行的一种音乐传统的产物,这个传统由以下三个要因决定,一个是把过去与现在结合在一起的连續性;其二是无论是个人的东西,还是集体的东西,都是由创造性的冲动所产生的变唱;其三通过共同体使音乐延续的形式。
  可见,民俗音乐依附于民俗活动,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民俗音乐的产生与民俗分不开,是民俗的一部分。民俗音乐能够流传下来,就具备了一定的程式化,它不是某个人的创造,是经年累月社会群体的创造。
  (二)民俗音乐的基本特征
  民俗音乐的基本特征为集体性和社会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类型性和模式性、变异性、传承性和传播性。
  一是集体性和社会性,指它的创作和流传中的特征。民俗音乐的创作共性突出,词曲存在变异性,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例如,春节、元宵节时举行花会、民间社火,有舞龙、秧歌、划旱船等,即是这种性质的体现。
  二是地域性和民族性。有的民俗音乐仅流行于一个地区或民族,如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贵州苗族的“飞歌”;有的流行于多个地区和民族,如各地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绣荷包》《孟姜女》等民歌。
  三是类型性和模式性。民俗音乐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经历了由单一到多样、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许多民俗音乐一经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模式。
  四是变异性。集体创作和口头、行为传承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五是传承性和传播性。变异性也促进了民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性和传播性,从周代雅乐衰微到“郑卫之音”兴起,这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播。
  (三)民俗音乐的分类
  昌桂文在《浅议中国民俗音乐》中从两方面对民俗音乐进行分类。一是按体裁分类,可分为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二是按功能分类,可分为祭祀信仰民俗音乐、人生礼仪仪式音乐、生活礼仪仪式音乐、岁时节令民俗音乐、巫舞与巫音。
  卢国文和柯琳的《民俗音乐学的初步研究》除了传统按体裁形式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民间器乐、民间戏曲五大类外,还综合考虑了音乐和民俗的双重性特点,分为口传民俗音乐、行为传承民俗音乐两大类。其中,两种分类下又各自包含生产民俗音乐、生活民俗音乐、精神民俗音乐。
  民俗音乐的分类对它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按传统分类,即体裁分类,更多地站在音乐的角度。按功能分类,更多地参考了民俗音乐的使用内容和范围。按民俗音乐的民俗性划分,这就与民俗学中的分类极其相似。
  三、民俗音乐与民俗的关系
  (一)民俗音乐与民俗的联系
  民俗音乐与民俗的联系亘古至今,有迹可循。从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到阮籍的《乐论》中言道“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清荡。轻死,故有蹈火赴水之歌;轻荡,故有桑间濮上之曲”,都证明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到民俗与音乐之间微妙的联系。
  今天,人们对民俗与音乐的认识更进一步。乔建中在《浅议民俗研究》一文中指出:“在一般意义上,音乐与民俗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许多民俗(特别是婚丧生葬四大礼俗)离不开音乐,音乐也很少游离于特定的民俗。”从先秦开始的婚俗、丧葬、祭祀等民俗传承至今,蕴藏其中的各种歌曲、器乐同样被保存下来。以一首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歌谣为例,“屯如,遽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姌/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乔建中认为它反映的就是延续至今的“哭嫁”习俗,这一民俗以歌谣的形式保存下来为后人所知,可见无论古今,民俗与音乐都是相伴相随、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二)民俗音乐在民俗中的地位
  民俗音乐在民俗中有两种地位,一种是以音乐为主体的民俗,这种民俗的展开自始至终都是围绕音乐进行的。另一种是以音乐为重要部分的民俗,在这种民俗中,音乐并不作为主要事象,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1.以音乐为主体的民俗
  这种以音乐为主体的民俗,主要存在于各民族重大节日歌舞活动中。例如,互助威远镇“二月二”擂台会,又称“赛花儿”,是“花儿会”的对歌形式之一。届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土、回、汉等不同民族的民歌手汇聚于此,身着各民族特色服装相互赛歌,一较高下。还有土族的“纳顿节”,每年9月举行,欢庆丰收。这是一种传统的大型舞蹈,活动范围达数十里,规模宏大,场面隆重。除此之外,回族的花儿、贵州苗族的芦笙节等,这些民俗中音乐自始至终,贯穿头尾,并且作为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2.以音乐为重要部分的民俗
  另一种是以音乐为重要部分的民俗,在这种民俗中,音乐并不作为主要事象,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陕北的婚礼、丧礼、祭礼、贺庆礼、宾礼等礼俗活动就是这一体现,音乐在婚礼时用于迎宾;丧礼中用于守灵、待客酬宾和出殡过街;祭礼中用于祈雨、保佑平安等,陕北为人熟知的音乐与这些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在云南白族的婚礼中,以吹打乐为主的音乐贯穿其中,是婚礼的点缀,并不是主要目的。此时,民俗音乐在这类民俗中只是烘托气氛,不需从头到尾参与其中,只需要在重要时间出现即可。
  民俗音乐的身影在民俗中多多少少都会出现,民俗基本都有音乐的参与。民俗音乐与民俗相互依托,难以分割。不同的是,有些民俗中,音乐是其主要表现手段和目的;有些时候,音乐在其中只是重要手段,主要目的另有其他。人们在研究民俗音乐时就要注意区分音乐在这一民俗中的比重,不能因为自身专业而过于强调音乐在其中的地位,要做到客观、有差别的观察。将民俗音乐置身于民俗事象中进行研究观察,而非将民俗音乐剥离民俗这一载体,进行单一的分析。
  四、结语
  民俗音乐作为民俗和音乐交织下的产物,具有民俗性和音乐性的双重特征。因此,对于民俗音乐的探索和研究,人们就不能单一地只从音乐的角度审视民俗音乐,而应将其放在民俗文化事象中,参照民俗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探索。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徐芸(1995-),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弹奏古筝既可以使人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又可以使人感悟传统文化底蕴,因此当前很多人学习古筝。本文介绍了学好古筝的四个要素,以供参考。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古筝的历史较为悠久,据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古筝就在秦国流传,因此古筝又被称为秦筝。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
期刊
“超现实主义”一词,来自法国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他将一出内容怪异的芭蕾舞剧取名为“une sorte de sur-realisme”,意为“现实之外”,其剧目的混乱荒诞性更是可以称观赏感受为“可接受范围之外”。芭蕾舞演员表演杂技,各种道具和音乐十分离奇,场面混乱不堪,反映出现代生活的喧嚣混乱。  超现实主义是奇异、非理性、幻想的统称。最初,在一战之后、二战之前的动荡中诞生的超现实主义,是创作
期刊
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需要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了解双方不同的思维模式。本文从哲学角度出发,对中西方思维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两种文化中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性,以期中西方互相了解彼此的思维差异,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与此同时,许多国际组织也纷纷成立。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差异,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碰撞时有发生,这一现
期刊
专业舞蹈演员,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是面临压力最多、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其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冷漠待人、厌恶训练、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下降、常常会感到无助与无所事事等。它不仅影响个人,也直接影响舞蹈事业的发展。因此,分析舞蹈演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和提出缓解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专业舞蹈演员工作倦怠的界定  (一)专业舞蹈演员的定义  1.什么是舞蹈  舞蹈是人类生活
期刊
民俗博物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  这幢民居的形象  那肯定得细细思量  太重 会让每一扇半开的旧门  无法呼吸  太轻 又压不住整整三百年  满溢乡愁的沧桑  我无法量得这个院子里  每一棵草的心情 但我知道  每一串顺着屋檐滴下的雨水  都曾经轮回  每一根开裂的柱子 都藏着  孩子们的书声琅琅  我甚至知道每一种家具  都是后代的摆拍  我看不到相爱 只能  顺着灰暗的颜色和使用的凹痕  找
期刊
在中西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中,人们常见到中、西打击乐器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打击乐器混用的例子,康加鼓、木鱼等已经变成世界性打击乐器。例如,汉族戏曲打击乐器小京锣、大京锣、饶钹与朝鲜族传统打击乐器小锣(小金)、中锣(大金)的混用,充分表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戏种、不同色彩及不同风格的对话与融合的文化现象。打击乐也叫武场,由众多的打击乐器组成。武场的主奏乐器为板鼓,它操纵着整個戏曲舞台的节奏,其地位相当重要
期刊
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也是世界知名的伟大作曲家。肖邦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17首圆舞曲,《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其经典作品之一。它的演奏风格和特征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风格细腻,充满诗意。可以说,它将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从手指技法、装饰音、音色及情感、持续音处理等几方面揭示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演奏风格,希望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肖邦音乐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肖邦的这首圆舞曲代表了波
期刊
巴松管是一种笛音乐器,其音色极为丰富、音域也较为广阔,因此,用巴松管进行研究、进行演奏近些年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青睐。巴松管不仅能够独奏,还能够与其他乐器组合,也能够在交响乐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现代音乐得到快速的发展,巴松管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表现力和音响色彩均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巴松管独奏、巴松管与其他乐器合奏时的音樂表现和音响色彩,以期为相关音乐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
期刊
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故宫博物院官网中图片的互动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故宫博物院官网图片的设计和制作,对提升故宫形象,促进中国宫廷文化对外传播,扩大对外宣传效果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认为故宫博物院官网中的图片在接触、社会距离、视角和情态四个体现互动意义的层面上比例不平均,构建以多种社会距离、多视角、高情态值为主的图片有利于提高网页的吸引力。一、概述故宫经历了明
期刊
钢琴演奏是一门具有高度技巧性的表演艺术,在整个表演的动态流程中,复杂的心理活动贯穿始终。演奏者不仅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诸多心理因素的关系。可见,演奏者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现象。  钢琴演奏是一项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一种面向广大受众、服务人民的文化生活。钢琴演奏的性质决定了观众对钢琴演奏者的要求较高,演奏者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演奏基本功、丰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