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结合历史与现实探讨了中国援助欧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主要从欧洲当前现状、欧洲内部自救的能力、美国当前对欧政策、当前中国面对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这四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是否应该援助欧洲。结论是,当前的局势还不是援助的最佳时机,而且考虑到中国目前国内经济状况,中国不具备援助的能力。
关键词:欧债危机 欧洲内部博弈 马歇尔计划 中国外汇储备
一.欧元区迎来最后时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德国身处欧债危机已有3年时间,尽管其一直尽力在避免欧债危
机对其经济的影响,但是德国经济已现停滞迹象,并且有人担心德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陷入衰退。在刚过去的一周,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受到了一系列悲观经济数据的打击。这一切看起来,中国是该出手了吗?
二.欧洲自救?
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矛盾以及对成员国财政监督缺失,是导致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虽然欧元对入盟国家加入时财政状况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入盟后欧元区监管缺失成为此次危机爆发直接原因。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和全球经济衰退等多重威胁,欧元区松散的、各自为政的财政制度制约了一些应急政策制订和实施。各国对欧元各有所图,只想从中获利,不想承担更多责任。加之,各国经济总量差异大、结构差别明显、发展模式各异等因素,人口老龄化与高福利低收入问题等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导致欧元区经济分化日益严重。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区一直努力加强各国财政政策协调,但是收效甚微。现在迫切需要建设欧元区统一、集中的财政体系和政治制度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为什么欧债危机爆发三年,欧盟也没有拿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因为道德风险产生的博弈,让救助更为复杂。货币统一使欧元区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危机国家指望别人多做些,而其他国家则要求危机国家多做些。德国作为区内大国,对欧元债券方案一直持强硬反对态度。其实,德国反对的不是欧元债券的发行,而是财政统一得不够、如果德国提出自己的财政统一思路,必然会遭致其他国家的反对,倒不如拖下去,逼迫危机国家自己提出来。因此,欧洲国家具备自救的能力,但是还存在阻力进行自救。
面对欧洲内部复杂的局势,中国应该插上一脚吗?也许中国还需要仔细地考虑风险和收益问题。
三.美国哪去了?
二战后,美国曾经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对欧洲进行全方位的支援,帮助欧洲进行战后重建,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而这位曾经的救世主去了哪里呢?事实上山姆大叔自己也深陷泥潭,经济增速非常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奥巴马政府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本国经济形势,没有能够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即便降低杠杆率,美国经济也难以恢复健康,因为消费水平难以恢复:80%的穷人是负储蓄率,他们的消费是收入的110%,投资也很难回到危机前的水平,因为当时40%的投资都在房地产市场。
据我观察,美国的做法是表面一套背面一套:早上奥巴马还发表讲话支持欧洲,下午财政部长就明确表示,当前美国国内经济局势严峻,美国一分钱也拿不出来,欧洲的问题应由欧洲自己解决。其实,欧债危机中的"美国因素"不容忽视,唱衰欧洲少不了美国佬的身影。
回想当年的美国参加一战和二战。一战快结束时,交战双方均精疲力竭,此时的美国才决定进场,轻易收获胜利果实。二战也几乎是一战的翻版。当中国独自与日本殊死抵抗四年之后,欧洲战火也已经燃烧二年多之后,美国才参战。其参战的理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但在中国抗战之初,日本飞机也曾炸沉美国军舰,造成重大损失,但美国却选择接受日本的"道歉"。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交战双方实力犹存,还不是美国介入的时机。
美国的行动不能不作为中国决策的参考。
四.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待时机出手
中国赖以在欧美债务危机中充当"拯救者"的王牌,是手中握有的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占据了全球外汇储备的30%,为全球之最。在欧美国家财政危机越陷越深之际,中国的投资举动带有"风向标"性质,能够为那些价格不断降低、收益率不断飙升的危机国国债注入流动性和信心。
有人说支援欧洲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但事实上,中国不要指望通过援助而改变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因为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附加条件的援助是不现实的。我们的援助可能会引起欧洲人的恐慌,担心中国从此会对欧洲事务进行无端干涉。
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的大连世界经济论坛上所指出的,欧盟首先必须整理好内务。在欧元区各国和各个政党在如何行事问题上彼此争吵的时候,对于仓促拼凑起来的营救一揽子计划,中国怎能显示出信任?中国对美元的信心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中国已经付不起代价来重蹈覆辙。
其实,中国不具备援助欧洲的国内条件。中国还没有像美国一样强大到可以在国际社会上毫无顾忌横行霸道自冕世界警察,因此在决策上要小心谨慎,但也要保持大国风范、思想和行动。这次全球央行齐放水应对欧债危机,宣布将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经济规模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中国,也拿出了一项放开信贷资金的措施,这项举措不仅合乎世界潮流,体现中国大国地位,同时也是对国内经济的应对措施:国内制造业三年首次出现下滑。换句话说,中国的政策制定要兼顾国内和国际,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同时不忘大国风范,至于是否真的要援助欧洲,还要观望时事风向、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在形式上与国际社会保持同步。
综上所述,援助欧洲的推力和拉力都还不到时候。中国救援之前还是要看看美国的态度。美国现在虽然也是危机重重,但并非自顾不暇。国务卿希拉里还提出进行战略转移,把各种资源投入到亚太地区。所以,美国对欧洲救援非常冷淡并非能力不逮,而是另有所图。一是欧洲的削弱符合美国全球战略,特别是捍卫自已全球领导地位。二是中国援助欧洲也必然使得自己实力受到影响,甚至把握不好还会把自己陷入其中。美国自然乐于看到欧洲和中国这两大挑战者共损、共弱。所以,中国的援助条件之一一定是美国必须也参与救援。毕竟,欧洲固然过于强大不符合美国利益,但欧洲真的垮了,也同样不符合美国利益。
援欧的前提就是,欧洲国家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手段,必须要有效果。介入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出面,中国需要有大国风范,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让人觉得中国就是占便宜,不愿意付出;另一方面是企业出面,出于市场考虑到欧洲去投资,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欧债的解决。
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就是对世界经济复苏最大的贡献。
五.结论
马克思说,内部矛盾是运动的根本原因。欧债危机更多的是内部根源,要依靠欧盟内部结构体质的改革来扭转局势。在拯救别人的同时别忘了拯救自己。更何况,复杂的世界局势下,一旦欧盟解体,咱们老百姓的血汗钱岂不是大了水漂?真是吃力不讨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援欧之辩[N].参考消息,2011(10)
[2] 中国"援欧"之辩[N].第一财经日报,2011(11)
[3] 中国应该如何援助欧洲?乐善好施的北京强烈说"不"[J].新浪网,2011(11)
[4] 曾会生.中国援欧 怎么援?[J] 中国经济时报,2012(2)
作者简介:吴思莹(1990.10-),女,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关键词:欧债危机 欧洲内部博弈 马歇尔计划 中国外汇储备
一.欧元区迎来最后时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德国身处欧债危机已有3年时间,尽管其一直尽力在避免欧债危
机对其经济的影响,但是德国经济已现停滞迹象,并且有人担心德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陷入衰退。在刚过去的一周,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受到了一系列悲观经济数据的打击。这一切看起来,中国是该出手了吗?
二.欧洲自救?
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矛盾以及对成员国财政监督缺失,是导致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虽然欧元对入盟国家加入时财政状况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入盟后欧元区监管缺失成为此次危机爆发直接原因。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和全球经济衰退等多重威胁,欧元区松散的、各自为政的财政制度制约了一些应急政策制订和实施。各国对欧元各有所图,只想从中获利,不想承担更多责任。加之,各国经济总量差异大、结构差别明显、发展模式各异等因素,人口老龄化与高福利低收入问题等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导致欧元区经济分化日益严重。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区一直努力加强各国财政政策协调,但是收效甚微。现在迫切需要建设欧元区统一、集中的财政体系和政治制度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为什么欧债危机爆发三年,欧盟也没有拿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因为道德风险产生的博弈,让救助更为复杂。货币统一使欧元区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危机国家指望别人多做些,而其他国家则要求危机国家多做些。德国作为区内大国,对欧元债券方案一直持强硬反对态度。其实,德国反对的不是欧元债券的发行,而是财政统一得不够、如果德国提出自己的财政统一思路,必然会遭致其他国家的反对,倒不如拖下去,逼迫危机国家自己提出来。因此,欧洲国家具备自救的能力,但是还存在阻力进行自救。
面对欧洲内部复杂的局势,中国应该插上一脚吗?也许中国还需要仔细地考虑风险和收益问题。
三.美国哪去了?
二战后,美国曾经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对欧洲进行全方位的支援,帮助欧洲进行战后重建,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而这位曾经的救世主去了哪里呢?事实上山姆大叔自己也深陷泥潭,经济增速非常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奥巴马政府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本国经济形势,没有能够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即便降低杠杆率,美国经济也难以恢复健康,因为消费水平难以恢复:80%的穷人是负储蓄率,他们的消费是收入的110%,投资也很难回到危机前的水平,因为当时40%的投资都在房地产市场。
据我观察,美国的做法是表面一套背面一套:早上奥巴马还发表讲话支持欧洲,下午财政部长就明确表示,当前美国国内经济局势严峻,美国一分钱也拿不出来,欧洲的问题应由欧洲自己解决。其实,欧债危机中的"美国因素"不容忽视,唱衰欧洲少不了美国佬的身影。
回想当年的美国参加一战和二战。一战快结束时,交战双方均精疲力竭,此时的美国才决定进场,轻易收获胜利果实。二战也几乎是一战的翻版。当中国独自与日本殊死抵抗四年之后,欧洲战火也已经燃烧二年多之后,美国才参战。其参战的理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但在中国抗战之初,日本飞机也曾炸沉美国军舰,造成重大损失,但美国却选择接受日本的"道歉"。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交战双方实力犹存,还不是美国介入的时机。
美国的行动不能不作为中国决策的参考。
四.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待时机出手
中国赖以在欧美债务危机中充当"拯救者"的王牌,是手中握有的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占据了全球外汇储备的30%,为全球之最。在欧美国家财政危机越陷越深之际,中国的投资举动带有"风向标"性质,能够为那些价格不断降低、收益率不断飙升的危机国国债注入流动性和信心。
有人说支援欧洲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但事实上,中国不要指望通过援助而改变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因为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附加条件的援助是不现实的。我们的援助可能会引起欧洲人的恐慌,担心中国从此会对欧洲事务进行无端干涉。
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的大连世界经济论坛上所指出的,欧盟首先必须整理好内务。在欧元区各国和各个政党在如何行事问题上彼此争吵的时候,对于仓促拼凑起来的营救一揽子计划,中国怎能显示出信任?中国对美元的信心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中国已经付不起代价来重蹈覆辙。
其实,中国不具备援助欧洲的国内条件。中国还没有像美国一样强大到可以在国际社会上毫无顾忌横行霸道自冕世界警察,因此在决策上要小心谨慎,但也要保持大国风范、思想和行动。这次全球央行齐放水应对欧债危机,宣布将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经济规模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中国,也拿出了一项放开信贷资金的措施,这项举措不仅合乎世界潮流,体现中国大国地位,同时也是对国内经济的应对措施:国内制造业三年首次出现下滑。换句话说,中国的政策制定要兼顾国内和国际,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同时不忘大国风范,至于是否真的要援助欧洲,还要观望时事风向、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在形式上与国际社会保持同步。
综上所述,援助欧洲的推力和拉力都还不到时候。中国救援之前还是要看看美国的态度。美国现在虽然也是危机重重,但并非自顾不暇。国务卿希拉里还提出进行战略转移,把各种资源投入到亚太地区。所以,美国对欧洲救援非常冷淡并非能力不逮,而是另有所图。一是欧洲的削弱符合美国全球战略,特别是捍卫自已全球领导地位。二是中国援助欧洲也必然使得自己实力受到影响,甚至把握不好还会把自己陷入其中。美国自然乐于看到欧洲和中国这两大挑战者共损、共弱。所以,中国的援助条件之一一定是美国必须也参与救援。毕竟,欧洲固然过于强大不符合美国利益,但欧洲真的垮了,也同样不符合美国利益。
援欧的前提就是,欧洲国家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手段,必须要有效果。介入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出面,中国需要有大国风范,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让人觉得中国就是占便宜,不愿意付出;另一方面是企业出面,出于市场考虑到欧洲去投资,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欧债的解决。
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就是对世界经济复苏最大的贡献。
五.结论
马克思说,内部矛盾是运动的根本原因。欧债危机更多的是内部根源,要依靠欧盟内部结构体质的改革来扭转局势。在拯救别人的同时别忘了拯救自己。更何况,复杂的世界局势下,一旦欧盟解体,咱们老百姓的血汗钱岂不是大了水漂?真是吃力不讨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援欧之辩[N].参考消息,2011(10)
[2] 中国"援欧"之辩[N].第一财经日报,2011(11)
[3] 中国应该如何援助欧洲?乐善好施的北京强烈说"不"[J].新浪网,2011(11)
[4] 曾会生.中国援欧 怎么援?[J] 中国经济时报,2012(2)
作者简介:吴思莹(1990.10-),女,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