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界永远的热点和迷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说周知,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品读徐志摩。
  拜谒徐志摩墓
  桂郁良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喜欢徐志摩的诗,尤其喜欢他深情隽永的《再别康桥》。能去他的墓前拜谒,是我的海宁之行意外的收获,至今难忘。
  那天下午,阴雨绵绵,我去海宁办事,因时间充裕,回程的火车要到晚上6点多钟,我正好去看看海宁的市容。
  海宁是中国皮革城,街市繁华,经济发达。走在街道上,见有去西山公园的路标,便去游玩。远远望去,西山公园有一座不高的山,林木葱茏,山顶有古塔。
  我来到公园门口,门票一元。问卖门票的老者:“西山公园有什么可看的?”老者说:“可看的东西多了,仅看徐志摩墓,你就会觉得值。”我一听,有点不相信:“徐志摩的墓真的在这里?”老者说:“徐志摩是我们海宁人,死后葬在西山,你上山去看看吧!”
  听了老者的话,我又惊又喜,心想,能去拜谒徐志摩的墓,也不虚此行了。
  徐志摩(1896-1931年),浙江海宁石硖镇人。他从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是新月派的著名诗人,著有《志摩的诗》和散文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在诗歌创作上,他讲究音律,追求形式美,所以他的不少诗,都有和谐的韵律、优美的意境。
  他曾于1920年到康桥学习,对康桥有很深的感情。他曾写过两首向康桥告别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是其中的一首。
  在《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诗人摄取了河畔的金柳、水中的青荇和康河的柔波等富有诗意的形象,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的风景画。但诗人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极力渲染康河的美,正是为了抒发他留恋康桥的感情。
  我沿着曲曲折折的石阶拾级而上,石阶上湿漉漉的,路边的树木在冬日的雨天,被冷雨淋过,更显得苍劲而挺拔;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像片片鳞甲呵护着大地的肌肤。
  登上山顶,古塔下冷冷清清。海宁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西山葬了不少名人,但徐志摩的墓在哪呢?我从山顶往后山下,踩着林中一条淋湿的石板路,寻找着。
  走了一段路,有一座墓在路旁,果然,见有一块墓碑,上书“诗人徐志摩之墓”。他的墓很特别,地上有青石做的棺,上面盖了盖,可能是盖棺论定吧;墓两边,用汉白玉各雕了一本摊开的书,上面镌刻着徐志摩的名句,左边一本“书”刻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位诗人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他的名字,是极不容易的,他的诗作能被后人传诵则更难。
  朱自清曾说:“徐志摩先生的诗写得精彩,才气,超脱;好似李白,我喜欢他的《再别康桥》。”
  我在墓前向徐志摩先生深深地鞠躬,默诵着他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生命虽然短暂,生如夏花,灿若陨星,但他的优美诗篇永留人间。
  (选自2016年2月7日《萧山日报》)
  [评 说]本文以作者自己的行踪为线索,叙写了拜谒徐志摩墓的过程和自己真切的内心感受。行文以倒叙为主要记叙方式,中间插叙了徐志摩的生平背景及代表作品,并对其代表作《再别康桥》进行解读,进而抒发自己的感受,让读者对徐志摩本人及其诗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徐志摩的率性
  安武林
  诗人都是上帝的宠儿。这么一说,所有写诗的人都跟着沾光了。写诗的人太多,上帝也太劳累,所以,他眷顾和宠爱的只有那些天才诗人和大诗人。如此的尺度一卡,上帝的宠儿就不太多了。徐志摩是大诗人,也是天才诗人。他那水性的文字、轻灵的文字,总像一汪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眼睛。其实,世界上的大诗人是不算太多的,天才的诗人更少。大诗人长寿者有之,如泰翁;而天才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早早夭折,比如普希金、拜伦和我们的徐志摩先生,都是三十多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照我看,天才们吸纳天地日月精华太多,上帝不愿意让他们过多地散发其光芒,犹如日月,亮那么一会儿即可。
  诗人都是率性的,除了那些忧郁的怯懦者之外。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听凭性情的发配。他们轻轻地来了,轻轻地来到这个世界,但绝对不会轻轻地走了,而是轰轰烈烈地走了。一任世人惊愕。徐志摩是南方人,从四通八达的亲情血缘学上,看不到一点点“文曲星”曾经光临过的影子,倒是有人说他有佛缘。以志摩的天资,假如他真的皈依佛门,那他肯定能成为一个得道的高僧。天才有时候就是人们说的那种爹妈脑袋生得特别灵的人,这个不承认不行。徐志摩学英文、日文、法文,通晓好几种外语。人文科学涉猎的门类也很多。在这一点上,算是个博学之人。在作家之中,是难能可贵的。
  有一项调查曾经统计过作家在作品中使用的词汇量,保守地说,徐志摩至少排在前五位。我们知道,徐志摩是个唯美主义者,语言甚是绚烂,亮丽,但这不等于说,他是在堆砌词藻,玩弄和炫耀自己的文字。其实,中国的文字中国每个人都能享用和使用,他的词语也并不是多么艰涩,别人也可以信手拈来的,但,这就如同王尔德经常说的惊世骇俗的一些话一样,从王尔德嘴里吐出来,够味,别人说出来,变味,或者说不是味。我强调这无非是想说明,它和一个人的气质有关,是骨子里天性之流露。徐志摩在大学讲堂里,也是滔滔不绝,看见窗外的树叶,能海阔天空“侃”一节课,“侃”世界作家作品和树叶有关的东西。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博闻强记。
  天才,生来就是供别人欣赏的。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群星灿烂的年代,精英云集的年代,大学者、大文豪们欣赏徐志摩者甚众。众所周知的蔡元培先生、泰戈尔等。这种青睐和宠爱,几乎是别的作家、别的诗人无法比拟的。所幸的是,他并非那种狂傲得不可一世的天才,所以,他与人也是好相处的。似乎在为人处事上惹人不快的不多。不过,他是个率性的人,尤其在情感方面,不压制自己。天才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尤其是天才诗人们。像普希金就曾经夸张而又矫情地说过:“噢,不要问我的初恋,我不知道有几千次了。”但他不是普希金,也非拜伦,更不是长寿得让人惊奇的歌德。徐志摩生性好动,浪漫而又热烈,常常像一团火。但他像他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也是父母早早给定了亲。他对自己的亲事不满意,对妻子也是嫌弃。   婚姻的幸或者不幸,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徐志摩是个率性的天才诗人。做天才诗人的妻子、情人、密友本身是件痛苦而又不幸的事,世界上和此类天才有过关系的女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不幸的。你既不能希望他忠诚,又不能指望他和你终身厮守。有时候,他还很无情、绝情甚至是粗暴。他们是很少能够用礼仪道德约束自己的。张幼仪之外,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这些女人都和徐志摩有过关系,国外的还不提。徐志摩是个对生活和感情都十分理想化的人物,所以蔡元培先生对其评价“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他的一生就是一首很洒脱的诗。
  徐志摩是率性的。率性的天才诗人,上帝也拦不住。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爱就爱,想恨就恨。马雅科夫斯基,给了自己一枪;普希金,被别人打了一枪;还有那跳海的、跳楼的……他们率性得根本不听人劝,而上帝根本不劝,他知道,那些天才生和死都是供人敬仰的,供人茶余饭后做谈资的。


  (2015年7月3日《检察日报》)
  [评 说]徐志摩死后,他就成了文人心中永远的一个迷。人们迷他的诗为何那么唯美,人们迷他的散文为何那么洒脱,有的人甚至还迷他的感情。这所有的一切,人们都读不懂、看不透。但读了本文之后,我们却如拨云见日,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因徐志摩的率性。他按照自己的性情行事,处处体现自己的真实性情。这也可能是他卓尔不群的原因吧。
  远去的徐志摩
  广 真
  你凝望着宁静的桥影
  你数着螺丝的波纹
  你倚暖了石栏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你的心
  你从传统中走来
  却心怀叛逆
  漂泊的心只为爱而停留
  你为诗而生
  你为爱而生
  在雪花的快乐中
  你快乐着雪花的快乐
  在康河的柔波里
  你倾听着夏虫的沉默
  低头的雪莲花
  了解你甜蜜的忧愁
  你仰望着群山的苍老
  他们不说一句话
  晴天里有白云盘踞
  偶尔投影在你
  宁静的波心
  在甜蜜的忧愁里
  你时而低吟浅唱
  时而呐喊高歌
  时而温柔精巧
  时而野性狂放
  你飘逸,你烂漫,你飞天
  学贯中西的你
  高贵的灵魂
  终不肯回到地面上
  你——一代诗哲
  化成了一朵流云
  游走在文学的天空
  走成一片蔚蓝
  你走远了
  走在我凝望的眼眸里
  走在历史的焰火中
  (2015年11月8日《天津日报》)
  [评 说]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好诗,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来贯穿全诗,好像作者在与徐志摩交流、探讨、长谈,这样既巧妙地抒写了徐志摩诗的特点和平生的追求,又容易抒发诗人内心的真情,让人读来有真实、亲切之感。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阜临路阳光家园]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积蓄了新时期以来创作实力和锐气的甘肃诗歌,爆发出的逼人气势和蓬勃生机,引起了全国诗歌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的前沿重镇,被誉为“诗歌大省”。甘肃诗人凭借雄厚的创作实力,已经走在全国诗歌创作的前列,不仅诗歌数量众多,质量上乘,而且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继“甘肃小说八骏”之后,“甘肃诗歌八骏”又新鲜出炉,娜夜、高凯、古马、第广龙、梁积林、离离、马萧萧和胡杨等8位诗人脱颖而出,成
期刊
“时评类”材料作文,指试题提供社会生活里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热点言论,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作文题。因其思想性、时效性强,有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的功能,一直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三年真题回望】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以“老陈违规开车遭女儿举报引议论”为材料写一封信;全国新课标卷Ⅱ,以“当代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为材料作文。  201
期刊
人生短,艺术长。  泰戈尔高度评价:“他的漫画是诗与画的具体结合,也是一种创造。”国外友人分外赞誉:“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在他之前,没有人画过,之后也没有人画过。”他的画人人能买得起,且人人都能看得懂,他用淡雅常见的线条,寥寥数笔就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于简单朴素中画出了悲悯和仁爱之情。  巴金形容他:“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  他认为
期刊
在契诃夫看来:“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使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正是抱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心”,契诃夫创作了不少充满“对庸俗、寄生和剥削的憎恶,对劳动者的痛苦生活的同情,对光明生活的向往”的优秀短篇小说,得以成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钉子上》是他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精品,此篇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完美的形式,又具有诙谐的语言和辛辣
期刊
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期刊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是文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每一首古代诗词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意象,而且有些意象在许多诗词中反复出现,创设出特定的意境,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如果我们从这些意象入手,去了解其文化内涵,寻找其表意规律,对我们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会大有裨益。  雁也叫鸿,是一种大的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
期刊
一个记忆中有些阴冷的下午,也许又不是,百无聊赖的我,偶然打开一部电影。第一个镜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火车轨道,忽然落下一个破烂肮脏的,像裹在一床破棉被里的老人,他静静卧在轨道旁,熏黑的脸上却架着一副眼镜,透露出些许文质和书卷气。我便跟随着他的脚步,慢慢“归来”。  我爱好看电影,但能长久留在我记忆中的,都是那些让我热泪盈眶的电影,这部影片便是如此,令我数次流泪。全片几乎都是慢镜头,唯一的激烈场景
期刊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终年90岁。噩耗传来,中国诗坛一片唏嘘,叹惜诗歌天空一颗巨星的陨落。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对一位诗人最好的怀念就是读他的诗,在大江南北像冬雾一样弥漫的《乡愁》里,笔者在
期刊
九 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芸芸众生的眼里草原有什么?  蓝天,白云,鲜花,起伏着绿色的草海,小船一样漂泊的帐篷,马匹,羊群,红脸膛的女人,
期刊
余光中(1928—2017),男,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