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在名著阅读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认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师首先要真正深入阅读名著,理解名著,做到胸中有物。其次,教师心中要有目标,善于拓宽思路,如果老师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则学生阅读必然陷入盲目和应付,收不到实际的效果。最后,教师手中要有法。
  关键词: 教师 名著阅读 作用
  
  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们即使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有了阅读的兴趣,也难以坚持阅读。而且学生阅读随意性很强,很难收获实质性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名著阅读中,除了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外,还需要让经典名著走进课堂,实现两者的结合,使学生课内课外均能进行体验感受。那么,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做些什么呢?
  一、教师要真正深入阅读名著,理解名著,做到胸中有物
  名著是前人思想、文化的浓缩,是人类文化的精萃,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熟读名著,对名著有个人见解,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教师都知道阅读对学生的益处,但是,如果这部名著老师都没读过,怎么可能对学生提出有益的阅读建议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首先要明白何谓:“道”,学生的“惑”在哪里,才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名著,仔细阅读,个性阅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行。另外,老师也要在阅读名著时关注研究者的观点。比如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这对我们理解名著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善于拓宽思路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如果老师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阅读必然陷入盲目和应付,收不到实际的效果。有了目标后,通过共同的阅读活动,能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不能仅仅满足于目标的完成,还要善于拓宽思路,让名著向当下生活靠拢,让学生在鲜活有趣的现实体验中感受名著的精神厚度和审美冲击力。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水浒传》中会出现数十次杀牛和吃牛肉的场面呢?而不是杀猪杀羊?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高涨。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法制状况,这样的细节容易被视而不见——杀牛吃肉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终于搞明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牛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成了战略物资,不许随便杀死,否则要获罪,至少要判刑一年半。官府还鼓励检举揭发私自杀牛现象。而《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造反的小说,吃牛肉恰恰代表了造反精神。再进一步探究,发现这一类情节很讲分寸:有身份的人不轻易吃牛肉,一般屠夫不杀牛,连镇关西也不杀牛,只有像强盗的人才杀牛,比如史进在家里杀牛,母大虫大嫂黑店门口挂着牛肉。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时表现得兴趣盎然,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达到了理解主题的目标。可见教师心中有目标,善于拓宽思路,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性有很大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能力。
  三、教师手中要有法
  名著阅读光靠课堂上是绝对不行的,大部分时间应放在课外,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形成阅读习惯和能力。基于学生课业紧,不善于利用时间的特点,我们向学生介绍几种“挤”时间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利用饭后睡前的时间看名著。另外,也要适当加压,比如每天上课的前五分钟抽签讲名著中的情节,都能很好地促进阅读。同时,也要为名著阅读添趣。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举办一定的活动:比如根据情节猜人物、故事接龙、情节表演,我为汤姆·索娅写自传,填水浒一百零八将履历表,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他们往往也形成阅读能力。
  在电子时代、声讯时代不断分离着读者群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名著阅读中的作用,才能把握住智慧的阅读不被时尚的阅读所替代,才能使功利化色彩的浅阅读没有立足之地,才能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中不断陶冶情操和透亮内心,才能教学相长,不断获得生活的智慧与思想。
其他文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施行很长一段时间,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仍有不少人对语文新课标理解有所疏忽,对语文教学认识有所偏颇。  一、对文本解读认识上的误区  某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轻视文本的解读现象,没有认识到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的教学根本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该把文本作为一个宝贵的资源,作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平台、一种媒介,让学生从中获取语文的
摘 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发并训练批判性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
如果说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工作的唯一目的,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话,那么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说“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那么,教师如何让“质疑”伴随着我们所有的学习过程呢?  一、激励学生质疑的动力  黄宗羲说:“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
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是毋庸质疑的,那么诵读如何合理地运用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目标呢?  要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诵读,在正确诵读的基础上巩固理解,加深感悟,达到更高层次的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教育专家可以从教学理论方面去评判一堂语文课是优是劣,初中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评价一节语文课。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人会认定自己的语文课堂是无效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化,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成了众多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于初中语文好课的理解。  一、学生乐于接受  为了考试分数
摘 要: 文章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辩一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走进文本,融情入境。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活动 有效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可精心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演、唱、画、实验、辩论、游戏等形式的活动,将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与之巧妙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一、讲故事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
也许是苏教版语文书将优秀诗词编入“诵读欣赏”的缘故,有些教师对待诗词教学的态度轻慢随意,教学的方式方法机械教条,简单地要求学生会背会默即可的现象属常事,有的只是将之当作课堂教学的备用内容而已,照鉴赏辞典机械地逐字逐句串讲,已属教学常态。长期下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感厌学,老师倍感无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就现状而
摘 要: 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摆在每个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四个“要素”,认真落实课外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要素    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