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进生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他们自卑,不受重视。做好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后进生”转化,需要教师以爱动其心,在学习、生活中更多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苗。对后进生教师更要以严导其行,在孩子松懈时多督促,鞭策,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严慈相济,让后进生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严格 关爱
每个班级中都有一小部分学生自卑厌学,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甚至懒惰不思进取,我们称之为“后进生”。他们有着各种劣习,常让家长、老师头痛不已。他们长期受歧视,遭冷落,对他人心存戒备,逐渐封闭内心,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破罐子破摔。他们在内心深处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肯定,更在乎老师的关爱。
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后进生也是班集体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一视同仁,平和对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后进生转化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我们要做到“严”“爱”结合,叩开孩子紧闭的心门,重燃希望之火,唤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和激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以爱动其心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把热爱学生当作“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有很多老师认为师道尊严,就是让学生对老师绝对的服从。于是乎,课上课下,老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对后进生更是严厉苛刻,每天少不了斥责谩骂。正是这种错误观念让孩子对老师敬而远之,甚至避之不及。试问,孩子又怎么能“亲其师,信其道”呢?
(1)爱是尊重。以前班里有一位老师,她以“严厉”著称,平日里不苟言笑,不怒自威。学生都怕她,在课上特别认真,不敢有一丝马虎。一次,学生小陈的妈妈找到学校,焦急地告诉我,小陈不肯来学校读书,原因是前几天课上,老师批评了他。见到小陈,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小陈作业写不来,就抄了同学答案。老师知道了,就骂他是“小偷”,“偷”人家答案。上课时,他和同桌讲话,老师发现了狠狠责骂了他,竟然把小陈比作小狗,汪汪乱叫,还对他进行了“隔离”,让其他孩子不要理他。孩子的情绪很激动,话里尽是对老师的厌恶和失望。
善待每一位学生是现代教育的第一法则。孩子犯错本该受到批评,可教师的言语严重侮辱了孩子的人格,不仅打消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开始讨厌学习,逃避学校。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后进生转化,需要教师做好长期“磨合”的准备。后进生反复犯错时,教师做到心有学生,不急不躁,以孩子的角度看待错误,对学生有时宽容比责罚更有力量。
(2)爱是发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根源,皆出于爱心。美国心里学家罗森塔尔的期望实验告诉我们,对孩子多些期待,让孩子受到教师积极的期望,从而内化为自身动力,实现进步。在工作中,我们要少些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的横向比较,多些自身的纵向比较;少些训斥讽刺,多些肯定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赞美。一天,一向拖欠作业的小凯及时上交作业,我热情地表扬他:“今天的你真棒,能按时完成作业!继续保持,相信不久你会让同学刮目相看。”听了我的表扬,孩子一整天都很积极。第二天依然如此。“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只有不厌其烦地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关爱他们,对他们的优点、进步及时肯定,使他们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自强,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3)爱在细节。真正的教育,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中。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对于后进生,教师更要有一可纤细如发的心。每天早读我会特别留意班里的几个后进生是否认真早自习;收家庭作业时,会特别留意有谁没交,又是为什么;放学了,询问后进生一天的知识有没有听懂,是否需要留下辅导……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班里的亮亮和小龙是班里有名的“调皮大王”。一天,我去寝室了解情况。一走进寝室,只见满地是水,亮亮和小龙你泼我溅,正玩得不亦乐乎。时值秋天,孩子们浑身湿透了得多冷啊?想到这,批评、责备硬生生咽回肚子里。我拿起毛巾给两个孩子擦拭,嗔怪到:“湿透了会感冒。有干衣服吗?赶紧换上!”擦完,我拿起拖把吸水。两个人红着脸从我手上抢过拖把,认真地干起来。看来孩子们已经知道错了,那我还需要说些什么呢?熄灯铃响,我嘱咐小龙和亮亮好好睡觉,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争取“文明寝室”。一周后,两个人的表现大有好转,寝室里也不再是“脏、乱、差”。从那以后,班里的劳动就属他俩最积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一个抚摸,一声问候,一次表扬都可能在后进生心中刮起一阵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孩子的心海卷起波澜。这就是细节教育的魅力。教师的爱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真诚去“以心换心”,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打开孩子紧闭的心扉。
二、以严导其行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老师都偏爱赏识教育。但在孩子犯错时教师过度的宽容就等于纵容,孩子怎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待后进生,教师更不应该采取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这不是“爱”,是“害”,是教师对学生的极不负责。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严”与“爱”是密不可分的。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孩子的养成教育,需要我们的“严”。严”不是讽刺、谩骂和体罚,对后进生从严教育,应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严而有方,严而有度,让孩子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1)严而有方。俗语说:“响鼓敲重锤,笨鸟促先飞。”孩子犯错,教师该“批”则“批”,该“罚”则“罚”。但“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班里的住校生壮壮贪玩懒惰,每天放学不是跑得无影无踪,就是在操场上惹事生非。严厉批评,苦口婆心地劝说轮番上阵,可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后来,针对他贪玩的特点我罚他“禁足”。放学后,在作业没有完成之前,哪儿都不能去。操场的欢笑声引诱着他,孩子急得抓耳挠骚,可老师亲自监督,想逃也逃不了,只得乖乖完成作业。草草完成,重做。一二次下来,他只得认真写作业。对他的监督,三天打魚两天晒网可不行。每天放学,监督壮壮完成作业成了我的必修课。一段时间后,壮壮逐渐养成了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学习成绩进步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从中,他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真正的教育世界里,教师付出的全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得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应以一味地批评指责,更应该富有艺术地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击中孩子最柔软的心房,因势利导。
(2)严而有度。“严”是严格,“格”是范围、分寸。教师对后进生的严格要求一定要把握“严”的尺度。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很多老师会“恨铁不成钢”,为了让孩子吸取教训,有些老师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于是,孩子作业不完成时,罚抄百遍的现象就出现了。严而无度的责罚只会使孩子紧张不安的内心“雪上加霜”,除了对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的伤害,对教育并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相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积极性。教师也严重违反了《儿童权利公约》的有关规定。几日后,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后进生的转化教育需要教师从严要求,但“严”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让学生痛苦,而是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促其健康成长。“严”中含情,让孩子在教师“爱”的暖暖春风下融化内心的坚冰。
全国著名班主任仁小艾说:“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父母般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那么,就很难较好自己的学生。”对于后进生,教师的爱如滴滴甘露,暖暖春风,以“严”荡涤孩子内心的尘埃,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67-191
(2)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P251-260
(3)外国优秀教师最有效的建议.郑杰.南京大学出版社.p100-107
(4)不做教书匠.管建刚.福建教育出版社.p163-207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严格 关爱
每个班级中都有一小部分学生自卑厌学,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甚至懒惰不思进取,我们称之为“后进生”。他们有着各种劣习,常让家长、老师头痛不已。他们长期受歧视,遭冷落,对他人心存戒备,逐渐封闭内心,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破罐子破摔。他们在内心深处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肯定,更在乎老师的关爱。
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后进生也是班集体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一视同仁,平和对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后进生转化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我们要做到“严”“爱”结合,叩开孩子紧闭的心门,重燃希望之火,唤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和激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以爱动其心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把热爱学生当作“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有很多老师认为师道尊严,就是让学生对老师绝对的服从。于是乎,课上课下,老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对后进生更是严厉苛刻,每天少不了斥责谩骂。正是这种错误观念让孩子对老师敬而远之,甚至避之不及。试问,孩子又怎么能“亲其师,信其道”呢?
(1)爱是尊重。以前班里有一位老师,她以“严厉”著称,平日里不苟言笑,不怒自威。学生都怕她,在课上特别认真,不敢有一丝马虎。一次,学生小陈的妈妈找到学校,焦急地告诉我,小陈不肯来学校读书,原因是前几天课上,老师批评了他。见到小陈,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小陈作业写不来,就抄了同学答案。老师知道了,就骂他是“小偷”,“偷”人家答案。上课时,他和同桌讲话,老师发现了狠狠责骂了他,竟然把小陈比作小狗,汪汪乱叫,还对他进行了“隔离”,让其他孩子不要理他。孩子的情绪很激动,话里尽是对老师的厌恶和失望。
善待每一位学生是现代教育的第一法则。孩子犯错本该受到批评,可教师的言语严重侮辱了孩子的人格,不仅打消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开始讨厌学习,逃避学校。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后进生转化,需要教师做好长期“磨合”的准备。后进生反复犯错时,教师做到心有学生,不急不躁,以孩子的角度看待错误,对学生有时宽容比责罚更有力量。
(2)爱是发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根源,皆出于爱心。美国心里学家罗森塔尔的期望实验告诉我们,对孩子多些期待,让孩子受到教师积极的期望,从而内化为自身动力,实现进步。在工作中,我们要少些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的横向比较,多些自身的纵向比较;少些训斥讽刺,多些肯定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赞美。一天,一向拖欠作业的小凯及时上交作业,我热情地表扬他:“今天的你真棒,能按时完成作业!继续保持,相信不久你会让同学刮目相看。”听了我的表扬,孩子一整天都很积极。第二天依然如此。“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只有不厌其烦地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关爱他们,对他们的优点、进步及时肯定,使他们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自强,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3)爱在细节。真正的教育,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中。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对于后进生,教师更要有一可纤细如发的心。每天早读我会特别留意班里的几个后进生是否认真早自习;收家庭作业时,会特别留意有谁没交,又是为什么;放学了,询问后进生一天的知识有没有听懂,是否需要留下辅导……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班里的亮亮和小龙是班里有名的“调皮大王”。一天,我去寝室了解情况。一走进寝室,只见满地是水,亮亮和小龙你泼我溅,正玩得不亦乐乎。时值秋天,孩子们浑身湿透了得多冷啊?想到这,批评、责备硬生生咽回肚子里。我拿起毛巾给两个孩子擦拭,嗔怪到:“湿透了会感冒。有干衣服吗?赶紧换上!”擦完,我拿起拖把吸水。两个人红着脸从我手上抢过拖把,认真地干起来。看来孩子们已经知道错了,那我还需要说些什么呢?熄灯铃响,我嘱咐小龙和亮亮好好睡觉,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争取“文明寝室”。一周后,两个人的表现大有好转,寝室里也不再是“脏、乱、差”。从那以后,班里的劳动就属他俩最积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一个抚摸,一声问候,一次表扬都可能在后进生心中刮起一阵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孩子的心海卷起波澜。这就是细节教育的魅力。教师的爱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真诚去“以心换心”,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打开孩子紧闭的心扉。
二、以严导其行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老师都偏爱赏识教育。但在孩子犯错时教师过度的宽容就等于纵容,孩子怎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待后进生,教师更不应该采取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这不是“爱”,是“害”,是教师对学生的极不负责。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严”与“爱”是密不可分的。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孩子的养成教育,需要我们的“严”。严”不是讽刺、谩骂和体罚,对后进生从严教育,应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严而有方,严而有度,让孩子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1)严而有方。俗语说:“响鼓敲重锤,笨鸟促先飞。”孩子犯错,教师该“批”则“批”,该“罚”则“罚”。但“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班里的住校生壮壮贪玩懒惰,每天放学不是跑得无影无踪,就是在操场上惹事生非。严厉批评,苦口婆心地劝说轮番上阵,可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后来,针对他贪玩的特点我罚他“禁足”。放学后,在作业没有完成之前,哪儿都不能去。操场的欢笑声引诱着他,孩子急得抓耳挠骚,可老师亲自监督,想逃也逃不了,只得乖乖完成作业。草草完成,重做。一二次下来,他只得认真写作业。对他的监督,三天打魚两天晒网可不行。每天放学,监督壮壮完成作业成了我的必修课。一段时间后,壮壮逐渐养成了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学习成绩进步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从中,他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真正的教育世界里,教师付出的全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得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应以一味地批评指责,更应该富有艺术地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击中孩子最柔软的心房,因势利导。
(2)严而有度。“严”是严格,“格”是范围、分寸。教师对后进生的严格要求一定要把握“严”的尺度。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很多老师会“恨铁不成钢”,为了让孩子吸取教训,有些老师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于是,孩子作业不完成时,罚抄百遍的现象就出现了。严而无度的责罚只会使孩子紧张不安的内心“雪上加霜”,除了对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的伤害,对教育并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相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积极性。教师也严重违反了《儿童权利公约》的有关规定。几日后,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后进生的转化教育需要教师从严要求,但“严”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让学生痛苦,而是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促其健康成长。“严”中含情,让孩子在教师“爱”的暖暖春风下融化内心的坚冰。
全国著名班主任仁小艾说:“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父母般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那么,就很难较好自己的学生。”对于后进生,教师的爱如滴滴甘露,暖暖春风,以“严”荡涤孩子内心的尘埃,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67-191
(2)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P251-260
(3)外国优秀教师最有效的建议.郑杰.南京大学出版社.p100-107
(4)不做教书匠.管建刚.福建教育出版社.p16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