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学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形成优良学风,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有效开展学业规划教育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构建学业规划指导内容体系、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过程控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细化和具体化,对于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管理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指导学生在综合分析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对自身合理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大学阶段的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可行计划,并在监督其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其对规划作出调整,为学业及职业成功奠定良好基础[1]。扎实开展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作用。
一、独立学院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高中阶段,学生在学校严密的教学管理安排中为“考上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但进入大学之后,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大量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且不受家长、老师约束,许多大学新生陷入目标空白期的迷茫之中。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普遍属于中等水平,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学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容易失去目标,怀着懈怠心理把自己陷于与学习无关的琐事中,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影视剧等。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明确自我定位和发展目标,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学风
大学生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许多学生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生活上依赖父母,学习上依赖老师,习惯老师“赶着学”。学习毅力不足,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放弃,畏难情绪严重。不少同学基础差,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这也导致独立学院的学风往往比其他普通高校要差[2]。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学业目标的分解及制定个性化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学校的学风。
二、独立学院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对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指导体系
虽然很多独立学院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教育,但重视程度仍不够。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缺乏积淀,虽然有母体学校的方法和经验借鉴,但在实施中忽视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缺乏对适合独立学院的学业规划教育的探索。学业规划教育大多仍集中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往往以讲座的形式开展,重在宣传学业规划的重要性,而缺乏具体的专业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也没有得到体现,尚未形成完整的指导体系,使学业规划教育并未引起师生的重视,没有在学生群体中得以真正展开。
(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办学资金相对公办院校并不充足,受人事体制和世俗观念影响,在师资引进上也存在一些困难,师资不足现象比较普遍,在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上师资力量更为薄弱。目前,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由辅导员承担,但辅导员本身工作繁杂,负责学生人数众多,且在涉及专业的学习指导上力不从心,更多的是通过班会等形式宣传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而难以对学生开展全面具体的指导。一些学校虽然要求院系任课教师承担学业规划教育任务,但并未制定实施管理及监督考核办法,在教师本身教学科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学业规划教育流于表面。
(三)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及跟踪监督
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并要求学生上交学业规划书后,生涯规划教育往往就草草结束了,而缺乏后续的指导和跟踪。学生个人的学业规划书普遍存在目标不合理、脱离实际、规划不具体、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如学生把学业规划等同于学习规划,而忽略了对基本素质、心理、品德养成等方面的考虑;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学生对未来生活要求较高,却没有充分考虑实际,理想成分偏多;学生在设置目标时往往表述为“达到优秀”、“多多参加”、“尽力而为”等,缺乏操作性。而学校在收到学生的学业规划书之后,往往档案袋封存,束之高阁,并未就学生的规划书进行具体指导修订并跟踪监督,致使学生把学业规划当做完成学校的作业,有规划而无执行。
三、独立学院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全程指导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在入学教育时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应该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大一阶段,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规划意识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特点,通过讲座、班会、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业规划意识的觉醒;通过专业介绍、专业导学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大学生活,确立学业生涯目标。在大二阶段,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组织锻炼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防止大二懈怠現象的普遍发生。在大三阶段,学生发展进入定向提升期,根据学生就业、创业、升学、出国的不同选择进行分类指导,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实践、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在大四的最后冲刺阶段,为学生的最后目标实现提供专项指导,并指导学生为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做好准备。
学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实现规划目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首先把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方面面;其次在专业学习上,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校企合作、经验交流、认知实习等,为学生深层次学习提供机会和平台;在素质拓展方面,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等,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3]。 (二)强化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要使学业规划教育切实落实到学生群体中,必须加强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首先,加大投入,充实学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专业教师在学生专业指导上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资讯、学习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辅导员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班风学风、规划的执行监督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聘请校外专家、优秀校友为规划导师,从不同视角拓宽学生对学业规划、专业学习的认识;学长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亲密,更加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困惑,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学长班主任的建议,在协助学生制定生涯规划并监督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可以作为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其次,要加强对学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的培训。学业规划教育是涉及多学科的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校要对这支队伍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学生工作方法技巧培训及道德修养、责任心等的培养,提高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最后,制定学业规划教育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指导教育人员的监督考核。
(三)以学生学业规划书为依托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过程控制
指导学生通过专业测评工具客观了解自我,通过专业导学、专业咨询等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了解未来职业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学业生涯规划书,明确学业规划目标。审查学生的学业规划书,学业规划目标要合理,学业规划要有可操作性,防止学业规划片面化和流于形式。
重视对学生学业规划执行的跟踪,并指导学生适时评估及调整。独立学院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一定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教师、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将生涯目标层层落实,自主高效管理时间,严格执行规划内容,经常督促学生定期对制定的目标进行检验。在独立学院师资紧张的工作强度下,专业教师或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指导存在实际困难,可以充分发挥朋辈作用。学长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可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生寝室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尝试对各寝室长进行培训,指导其营造良好寝室氛围,发挥寝室正向引导作用,由寝室学习骨干组成寝室互助小组,形成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1]33。学业规划具有动态性,会因自我认知的变化、环境变化及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努力程度等因素而变化,学业规划需要根据这些变化适时调整,应指导学生按照定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进行理性评估并据此作出调试,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晓敏.90后新生學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3(11).
[2]谭伟.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12.
[3]王训兵,吕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目标管理体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作者简介:侯艳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细化和具体化,对于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管理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指导学生在综合分析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对自身合理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大学阶段的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可行计划,并在监督其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其对规划作出调整,为学业及职业成功奠定良好基础[1]。扎实开展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作用。
一、独立学院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高中阶段,学生在学校严密的教学管理安排中为“考上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但进入大学之后,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大量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且不受家长、老师约束,许多大学新生陷入目标空白期的迷茫之中。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普遍属于中等水平,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学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容易失去目标,怀着懈怠心理把自己陷于与学习无关的琐事中,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影视剧等。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明确自我定位和发展目标,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学风
大学生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许多学生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生活上依赖父母,学习上依赖老师,习惯老师“赶着学”。学习毅力不足,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放弃,畏难情绪严重。不少同学基础差,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这也导致独立学院的学风往往比其他普通高校要差[2]。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学业目标的分解及制定个性化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学校的学风。
二、独立学院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对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指导体系
虽然很多独立学院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教育,但重视程度仍不够。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缺乏积淀,虽然有母体学校的方法和经验借鉴,但在实施中忽视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缺乏对适合独立学院的学业规划教育的探索。学业规划教育大多仍集中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往往以讲座的形式开展,重在宣传学业规划的重要性,而缺乏具体的专业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也没有得到体现,尚未形成完整的指导体系,使学业规划教育并未引起师生的重视,没有在学生群体中得以真正展开。
(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办学资金相对公办院校并不充足,受人事体制和世俗观念影响,在师资引进上也存在一些困难,师资不足现象比较普遍,在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上师资力量更为薄弱。目前,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由辅导员承担,但辅导员本身工作繁杂,负责学生人数众多,且在涉及专业的学习指导上力不从心,更多的是通过班会等形式宣传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而难以对学生开展全面具体的指导。一些学校虽然要求院系任课教师承担学业规划教育任务,但并未制定实施管理及监督考核办法,在教师本身教学科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学业规划教育流于表面。
(三)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及跟踪监督
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并要求学生上交学业规划书后,生涯规划教育往往就草草结束了,而缺乏后续的指导和跟踪。学生个人的学业规划书普遍存在目标不合理、脱离实际、规划不具体、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如学生把学业规划等同于学习规划,而忽略了对基本素质、心理、品德养成等方面的考虑;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学生对未来生活要求较高,却没有充分考虑实际,理想成分偏多;学生在设置目标时往往表述为“达到优秀”、“多多参加”、“尽力而为”等,缺乏操作性。而学校在收到学生的学业规划书之后,往往档案袋封存,束之高阁,并未就学生的规划书进行具体指导修订并跟踪监督,致使学生把学业规划当做完成学校的作业,有规划而无执行。
三、独立学院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全程指导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在入学教育时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应该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大一阶段,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规划意识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特点,通过讲座、班会、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业规划意识的觉醒;通过专业介绍、专业导学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大学生活,确立学业生涯目标。在大二阶段,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组织锻炼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防止大二懈怠現象的普遍发生。在大三阶段,学生发展进入定向提升期,根据学生就业、创业、升学、出国的不同选择进行分类指导,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实践、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在大四的最后冲刺阶段,为学生的最后目标实现提供专项指导,并指导学生为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做好准备。
学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实现规划目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首先把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方面面;其次在专业学习上,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校企合作、经验交流、认知实习等,为学生深层次学习提供机会和平台;在素质拓展方面,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等,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3]。 (二)强化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要使学业规划教育切实落实到学生群体中,必须加强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首先,加大投入,充实学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专业教师在学生专业指导上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资讯、学习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辅导员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班风学风、规划的执行监督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聘请校外专家、优秀校友为规划导师,从不同视角拓宽学生对学业规划、专业学习的认识;学长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亲密,更加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困惑,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学长班主任的建议,在协助学生制定生涯规划并监督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可以作为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其次,要加强对学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的培训。学业规划教育是涉及多学科的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校要对这支队伍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学生工作方法技巧培训及道德修养、责任心等的培养,提高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最后,制定学业规划教育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指导教育人员的监督考核。
(三)以学生学业规划书为依托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过程控制
指导学生通过专业测评工具客观了解自我,通过专业导学、专业咨询等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了解未来职业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学业生涯规划书,明确学业规划目标。审查学生的学业规划书,学业规划目标要合理,学业规划要有可操作性,防止学业规划片面化和流于形式。
重视对学生学业规划执行的跟踪,并指导学生适时评估及调整。独立学院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一定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教师、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将生涯目标层层落实,自主高效管理时间,严格执行规划内容,经常督促学生定期对制定的目标进行检验。在独立学院师资紧张的工作强度下,专业教师或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指导存在实际困难,可以充分发挥朋辈作用。学长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可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生寝室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尝试对各寝室长进行培训,指导其营造良好寝室氛围,发挥寝室正向引导作用,由寝室学习骨干组成寝室互助小组,形成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1]33。学业规划具有动态性,会因自我认知的变化、环境变化及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努力程度等因素而变化,学业规划需要根据这些变化适时调整,应指导学生按照定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进行理性评估并据此作出调试,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晓敏.90后新生學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3(11).
[2]谭伟.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12.
[3]王训兵,吕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目标管理体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作者简介:侯艳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