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38-01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快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对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积极思考、探索,他们获得的知识是自己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填鸭给他们的答案。学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印象是最深刻的。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生活中,很多大项目的研究和活动,都是依靠集体合作来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当今社会所必须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流,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从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与别人合作的习惯。
另外,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争着说,抢着做;以及在小组与小组相互交流时,学生争着质疑,抢着解疑,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你会,我也会;你行,我也行,全班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先举例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卖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快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对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积极思考、探索,他们获得的知识是自己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填鸭给他们的答案。学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印象是最深刻的。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生活中,很多大项目的研究和活动,都是依靠集体合作来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当今社会所必须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流,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从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与别人合作的习惯。
另外,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争着说,抢着做;以及在小组与小组相互交流时,学生争着质疑,抢着解疑,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你会,我也会;你行,我也行,全班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先举例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卖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