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论述了文本的语言艺术特质。
【关键词】杜牧 古代文学 文本鉴赏 语言艺术
杜牧的《阿房宫赋》能历经几百年文学长河的淘洗,成为文赋之精品,让人常读常新,如品香茗、饮醇酒,齿间余香,三日不绝,与其语言的精美、醇厚有很大的关系。笔者以为下面三方面的处理尤为独特、成功。
一、叠用修辞,内涵丰富
优秀的作品常常讲究修辞的运用,而像《阿房宫赋》这样能随心处理修辞的却不多见。作者不仅恰当自如地选用了对比、对偶、排比、夸张、比喻等辞格,而且从篇首至文末,处处利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的甚至兼具多种辞格,这里仅选两例简单分析:
第二段体物部分,为充分表现秦始皇的荒淫奢靡,作者对宫女的生活进行铺陈:“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这段描写由六个结构一致地判断句组成,这一组判断形成的排比,极力的渲染了宫女们为了将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从早到晚精心修饰的场面。而构成排比的句子,又多是比喻句,比如,作者借用群星闪烁,比喻梳妆镜的光可鉴人,而在每一面菱花镜里又有一张“尽态极妍”的脸在期盼着始皇的到来。古人常用美女如云形容王侯将相的生活,杜牧更是棋高一着,他以“绿云扰扰”比喻那纷飞如云的秀发,进而表现始皇后宫粉黛三千的荒淫,尤其一个“绿”,让人在这一美好色彩的背后,感受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也有一说“绿”与“黑”互训,在此不做讨论),从而更进一步想象始皇为营造这一世界而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接着,作者又用夸张的修辞“渭流涨腻”、“烟斜雾横”再一次表现宫女之多,浮靡风气之盛,读到这里令人纳闷,如此铺排这般努力为了谁?原来为了等候“宫车过也”,一切的努力原来只为宫中的主宰秦始皇,“雷霆乍惊”将宫车驶来时宫女们惊喜交加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带来的失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当然,这几句描写也是骈赋讲究的对偶修辞的典型体现,它的语感效果是毋庸赘言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正是借用排比、比喻、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形象、生动、具体、逼真地将无数宫女在一次次地从满怀希望到满心失望的痛苦深渊中挣扎,在“千年等一回”的无限凄凉中煎熬的悲苦命运再现了出来,作品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震撼力。
再如第二段作者为了更进一步揭露秦始皇的骄淫无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也是兼用多种辞格: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连用六个“多于”表比较的句子形成排比,六个句子都是很典型的对偶,而形成比较的两者是穷奢极欲者(即生活在“柱”“椽”“瓦缝”“栏”“槛”构建的庞大宫殿中的秦统治者)与饥寒交迫者(即“南亩之农夫”“机上之工女”所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为了强化揭露控诉效果,作者在这些句子中又用了夸张修辞。
可以说,如果没有丰富多样的修辞技巧,阿房宫只能是一个徒有外表的空架子,而这篇赋更是空洞无物之作了。
二、讲究押韵,一字见奇
文赋讲究声韵和谐,本文更不例外,全篇段段用韵,但决不以辞害义,一韵到底,而是随义换韵,和谐多变。
如第一段开头,选择单韵母先押i韵,“毕”、“一”,之后u韵“兀”、“出”,秦统一六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如在目前,之后复韵母ang“阳”、“墙”、“焉”,ong“龙”、“虹”、“东”、“融”,将秦的辉煌壮观咏叹到极至。为了避免韵律的单调呆板,在“ang”、“ong”韵间夹了uo(“啄”、“落”)、i(“凄”、“齐”)等韵,使声韵在规律中又富有变化,读来和谐悦耳。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不仅通过押韵达到上口效果,还借助用韵传达作者的特定情感,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完全能够咂摸出其中丰富的意韵。
比如第二段六个“也”字句的运用,笔者认为这六个“也”不单单表停顿、押韵,作者大概还想在这一声声的长叹中道出人物无限的悲苦,让人们在透过铅华掩饰的那一张张含泪的容颜上,看到作者对悲剧人物的极度同情。
一篇长文,能自如用韵亦属不易,能借助韵脚,尤其是虚词充当的韵脚表现丰富的情感,更是难上加难,而杜牧能将“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真不愧是大家手笔。
三、精选字数,耐人寻味
作為辞赋讲究整齐中见变化,本文表现在字数的选择上,吸收了《诗经》、骈文的长处,以四字句为主,如“二川融融,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妃殡腾嫱,王子皇孙”等不胜枚举。这些四字句的大量运用,使全篇具有了整齐和谐的美感效果。
可贵的是,作者在娴熟运用四言的同时,又点缀以五言、七言、八言、甚至九言。如“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四、五言表意,“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七、五言相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七、四言相间,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四、九言相间。
这些五、七、八、九言的交错出现,不仅未破坏全文整齐美的效果,反而使文章因为有了散句的出现,更灵活自如。这样整中有散,随兴恣意挥洒,摆脱了骈文的束缚。
当然在行文时,作者也不是随便运用整散句,而是视表情达意的需要定,比如前两段体物部分以整齐中见灵活取胜。后两段尤其是最后一段写志部分,却以散句为主,完全吸收了散文的长处,使作者的不满痛惜之情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让读者在深味他的忧患意识的同时,满足阅读快感。
这里我还想与同仁探讨的是三字句的妙用。
比较四字句,三字句在文中少之又少,正因为少,易被人忽视,以往教学中,我也未探究它的意义,渐渐在教读过程中,我感觉这三字句是作者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倾注了自己全部感情的妙语,小觑不得。
1.妙在言简意赅
开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二字句短促有力,使强大的秦帝国缩影阿房宫,有凌空出世之势,人们不得不被它空前的眩目惊叹,更为作者驾驭语言技巧之高超惊叹。
“毕”、“一”、“兀”、“出”一部秦酣战百余年春秋才统一六国的历史竟在这简短的几个字间一语道尽,难乎?易乎?谁人评说?而我们只能对他的如“骏马下坡,俊快无比”的笔力兴叹。
无独有偶,第三段,铺写阿房宫的毁灭时,也用了两个三字句:“戌卒叫,函谷举”三个短促的音节充分地表现了秦衰亡速度之快。陈涉、吴广起义,刘邦、项羽入关,一幅烽烟四起、四面楚歌的画面、一段史家要用多少笔墨才能写出的历史,杜牧竞一笔写完,读者在感慨弹指一挥间历史风云变幻万千的同时,再次为杜牧这一千古绝调倾倒。
2.妙在匠心独运
一座阿房宫,就是一个秦王朝。作者在这二合一的处理中,利用三字句组合首尾。开头用三字句突现秦的强大无比,结束秦史时也用三字句画了一个粗短的休止符。全文这六个三字句却如六个巨人的惊叹号让观者驻足、叹惋、深思,而作者更如一个高明的影视剪接者,切换镜头简洁、利索,将两个迥然不同的画面堆叠在我们面前,形成一种富有动感的立体效果。
总观《阿房宫赋》,将之喻为一座装饰精美的宫殿,并非溢美。徜徉其间,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为之中的每处巧妙安排赞叹不己,从而更激起感受其绵长意韵的兴趣。可惜的是,笔者才力有限,不能将其妙处一一道来,只能抒其一二与同仁共赏。
★作者简介:张文利,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教师。
【关键词】杜牧 古代文学 文本鉴赏 语言艺术
杜牧的《阿房宫赋》能历经几百年文学长河的淘洗,成为文赋之精品,让人常读常新,如品香茗、饮醇酒,齿间余香,三日不绝,与其语言的精美、醇厚有很大的关系。笔者以为下面三方面的处理尤为独特、成功。
一、叠用修辞,内涵丰富
优秀的作品常常讲究修辞的运用,而像《阿房宫赋》这样能随心处理修辞的却不多见。作者不仅恰当自如地选用了对比、对偶、排比、夸张、比喻等辞格,而且从篇首至文末,处处利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的甚至兼具多种辞格,这里仅选两例简单分析:
第二段体物部分,为充分表现秦始皇的荒淫奢靡,作者对宫女的生活进行铺陈:“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这段描写由六个结构一致地判断句组成,这一组判断形成的排比,极力的渲染了宫女们为了将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从早到晚精心修饰的场面。而构成排比的句子,又多是比喻句,比如,作者借用群星闪烁,比喻梳妆镜的光可鉴人,而在每一面菱花镜里又有一张“尽态极妍”的脸在期盼着始皇的到来。古人常用美女如云形容王侯将相的生活,杜牧更是棋高一着,他以“绿云扰扰”比喻那纷飞如云的秀发,进而表现始皇后宫粉黛三千的荒淫,尤其一个“绿”,让人在这一美好色彩的背后,感受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也有一说“绿”与“黑”互训,在此不做讨论),从而更进一步想象始皇为营造这一世界而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接着,作者又用夸张的修辞“渭流涨腻”、“烟斜雾横”再一次表现宫女之多,浮靡风气之盛,读到这里令人纳闷,如此铺排这般努力为了谁?原来为了等候“宫车过也”,一切的努力原来只为宫中的主宰秦始皇,“雷霆乍惊”将宫车驶来时宫女们惊喜交加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带来的失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当然,这几句描写也是骈赋讲究的对偶修辞的典型体现,它的语感效果是毋庸赘言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正是借用排比、比喻、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形象、生动、具体、逼真地将无数宫女在一次次地从满怀希望到满心失望的痛苦深渊中挣扎,在“千年等一回”的无限凄凉中煎熬的悲苦命运再现了出来,作品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震撼力。
再如第二段作者为了更进一步揭露秦始皇的骄淫无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也是兼用多种辞格: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连用六个“多于”表比较的句子形成排比,六个句子都是很典型的对偶,而形成比较的两者是穷奢极欲者(即生活在“柱”“椽”“瓦缝”“栏”“槛”构建的庞大宫殿中的秦统治者)与饥寒交迫者(即“南亩之农夫”“机上之工女”所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为了强化揭露控诉效果,作者在这些句子中又用了夸张修辞。
可以说,如果没有丰富多样的修辞技巧,阿房宫只能是一个徒有外表的空架子,而这篇赋更是空洞无物之作了。
二、讲究押韵,一字见奇
文赋讲究声韵和谐,本文更不例外,全篇段段用韵,但决不以辞害义,一韵到底,而是随义换韵,和谐多变。
如第一段开头,选择单韵母先押i韵,“毕”、“一”,之后u韵“兀”、“出”,秦统一六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如在目前,之后复韵母ang“阳”、“墙”、“焉”,ong“龙”、“虹”、“东”、“融”,将秦的辉煌壮观咏叹到极至。为了避免韵律的单调呆板,在“ang”、“ong”韵间夹了uo(“啄”、“落”)、i(“凄”、“齐”)等韵,使声韵在规律中又富有变化,读来和谐悦耳。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不仅通过押韵达到上口效果,还借助用韵传达作者的特定情感,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完全能够咂摸出其中丰富的意韵。
比如第二段六个“也”字句的运用,笔者认为这六个“也”不单单表停顿、押韵,作者大概还想在这一声声的长叹中道出人物无限的悲苦,让人们在透过铅华掩饰的那一张张含泪的容颜上,看到作者对悲剧人物的极度同情。
一篇长文,能自如用韵亦属不易,能借助韵脚,尤其是虚词充当的韵脚表现丰富的情感,更是难上加难,而杜牧能将“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真不愧是大家手笔。
三、精选字数,耐人寻味
作為辞赋讲究整齐中见变化,本文表现在字数的选择上,吸收了《诗经》、骈文的长处,以四字句为主,如“二川融融,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妃殡腾嫱,王子皇孙”等不胜枚举。这些四字句的大量运用,使全篇具有了整齐和谐的美感效果。
可贵的是,作者在娴熟运用四言的同时,又点缀以五言、七言、八言、甚至九言。如“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四、五言表意,“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七、五言相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七、四言相间,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四、九言相间。
这些五、七、八、九言的交错出现,不仅未破坏全文整齐美的效果,反而使文章因为有了散句的出现,更灵活自如。这样整中有散,随兴恣意挥洒,摆脱了骈文的束缚。
当然在行文时,作者也不是随便运用整散句,而是视表情达意的需要定,比如前两段体物部分以整齐中见灵活取胜。后两段尤其是最后一段写志部分,却以散句为主,完全吸收了散文的长处,使作者的不满痛惜之情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让读者在深味他的忧患意识的同时,满足阅读快感。
这里我还想与同仁探讨的是三字句的妙用。
比较四字句,三字句在文中少之又少,正因为少,易被人忽视,以往教学中,我也未探究它的意义,渐渐在教读过程中,我感觉这三字句是作者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倾注了自己全部感情的妙语,小觑不得。
1.妙在言简意赅
开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二字句短促有力,使强大的秦帝国缩影阿房宫,有凌空出世之势,人们不得不被它空前的眩目惊叹,更为作者驾驭语言技巧之高超惊叹。
“毕”、“一”、“兀”、“出”一部秦酣战百余年春秋才统一六国的历史竟在这简短的几个字间一语道尽,难乎?易乎?谁人评说?而我们只能对他的如“骏马下坡,俊快无比”的笔力兴叹。
无独有偶,第三段,铺写阿房宫的毁灭时,也用了两个三字句:“戌卒叫,函谷举”三个短促的音节充分地表现了秦衰亡速度之快。陈涉、吴广起义,刘邦、项羽入关,一幅烽烟四起、四面楚歌的画面、一段史家要用多少笔墨才能写出的历史,杜牧竞一笔写完,读者在感慨弹指一挥间历史风云变幻万千的同时,再次为杜牧这一千古绝调倾倒。
2.妙在匠心独运
一座阿房宫,就是一个秦王朝。作者在这二合一的处理中,利用三字句组合首尾。开头用三字句突现秦的强大无比,结束秦史时也用三字句画了一个粗短的休止符。全文这六个三字句却如六个巨人的惊叹号让观者驻足、叹惋、深思,而作者更如一个高明的影视剪接者,切换镜头简洁、利索,将两个迥然不同的画面堆叠在我们面前,形成一种富有动感的立体效果。
总观《阿房宫赋》,将之喻为一座装饰精美的宫殿,并非溢美。徜徉其间,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为之中的每处巧妙安排赞叹不己,从而更激起感受其绵长意韵的兴趣。可惜的是,笔者才力有限,不能将其妙处一一道来,只能抒其一二与同仁共赏。
★作者简介:张文利,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