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对于其他课程的启蒙教育,语文启蒙教育具备其特殊性,对于语文的启蒙教育,往往不仅限于语言本身,而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围绕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启蒙教育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启蒙教育 文化启蒙 思想启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079
小学语文教育处于对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所谓启蒙,从科学的层面来讲就是在一些人不知道新理论、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将基础理念以及相应结果传达给他们,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科目,意在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应用语言的能力。但这其实只是语文较为基础的一部分,即“语”部分,而对于“文”的部分,很多人会理解成文章、作文,然而这只是狭义的“文”,而对于教育而言,语文中的“文”应该翻译成文化、文明。简而言之,语文所囊括的是思想、文化的传播,对于学生思想、文化体系的塑造和培养。而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开展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才是启蒙教育的核心意义所在。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启蒙教育呢?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思想
思想是文化的开始,没有思想的存在,一切文化都只是浮生一梦,而对于思想的激发和培养,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对于思想的培养上,各个阶段教育都会采取相应教育思路和方法,但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往往滞留在萌芽阶段,如果不能正对学生展开有效地思想启蒙,往往就达不到相应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思维,而教育方法的存在就是逾越二者之间鸿沟的桥梁,有效地教育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师所传达的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单单要传授知识,往往还需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最好的教育方法莫过于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培养。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思想呢?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单纯,一切有趣的东西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课程趣味化,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辅助教学,往往能够达到激发学生思想的教育目的,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相比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较为单纯,其注意力往往会更容易被吸引,如果采取一定有效地教学方法,吸纳学生的注意力,会使教育质量提升;但与之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分心,同样会使教育质量下降,故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将知识内容趣味化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性,通过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去诱导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思考,在针对其思想反馈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想的教育目的。
二、思想教学,让学生有所理解
很多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语文是通过死记硬背展开学习的,然而并非如此。语文固然有大量需要背诵的诗词和课文,但其教育本质是学生在不断地积累背诵过程中,去理解并掌握相应内容而并非是死记硬背。有所理解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所在,如上述的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从而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其本质就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其基础就是教授学生知识,这是一个传递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和接受,不仅吸纳新的字词、语法,还接受表达方式、思想情感,接受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前者是需要记忆的,后者则需要充分地理解和转化,在理解和转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将思想理念、文化熏陶转化为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素质,从而达到教育要求。
谈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故而在适当教育方法的开展下,想要调动其思考并不困难,但对于小学生正确理解能力的教育就不再像上述那样简单了,因为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拥有其不一样的中心思想以及风格各异的表达方式,要使学生具备准确且快速的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必须在课堂上对于这一版块展开较为着重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整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并从中提炼出核心,抓住其中的重点。
通过对一系列题材、风格文章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在文章中提取中心思想的能力,并结合作业和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充盈学生高质量的积累,从而达到相关教育目标。
三、培养学生文化底蕴,让学生有所表达
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本身的塑造,而小学语文作为启蒙阶段的教育课程,其本身也是让学生具备应用语言的能力。所谓的语言,其本质是工具,其用途的根本就是用语言表达思想,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文化诞生和传承的途径。有所表达,是基于有所思考的前提之下的,而使学生具备表达自身思考的能力,就是语文教育的宏旨和意义所在。通过学习激发思想,通过吸纳和掌握充盈思想,通过行动实现思想,从而逐步完善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自身具备这样的思想并将之完善。
小学生的思维单纯,依赖性强,对于文化的理解处于最初始的阶段,要想在教育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这样的文化素养,必须以启蒙的方式展开教育。直接将一些文化转换成行动,使学生在这样的行动中去感受和领悟文化,从而触发自身的思想,这是最为根本的教育,也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塑造和培养。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尝试着主动地做一次家务,给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制作一次礼物,帮助一次别人、献上一次爱心等等。这样的行动有很多,而在这样的行动中,能够最直接的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有丰富积累和活跃思维能力的基础下,学生在一系列的行动中是会有所思考、有所表达的,而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思想完善的过程。
教育是活的,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中,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以最为直接有效地教育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使教育以最为恰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更完善、更深刻的塑造和培养,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师对于职业信仰的追求和探索、对教师的巨大考验。在不断地前进中寻求突破,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教育事业,寻求更为有效地教育方法,以跟随时代的发展。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开始,也是对于人才塑造的起步。
参考文献
[1]何永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理念[J].读写算(教师版),2017.8:125-128.
[2]易成光.提升小學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J].学周刊,2017,12:92-93.
[3]李云峰.融趣味与教学[J].创高效语文课堂,求知导刊,2017,8:150-15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启蒙教育 文化启蒙 思想启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079
小学语文教育处于对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所谓启蒙,从科学的层面来讲就是在一些人不知道新理论、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将基础理念以及相应结果传达给他们,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科目,意在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应用语言的能力。但这其实只是语文较为基础的一部分,即“语”部分,而对于“文”的部分,很多人会理解成文章、作文,然而这只是狭义的“文”,而对于教育而言,语文中的“文”应该翻译成文化、文明。简而言之,语文所囊括的是思想、文化的传播,对于学生思想、文化体系的塑造和培养。而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开展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才是启蒙教育的核心意义所在。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启蒙教育呢?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思想
思想是文化的开始,没有思想的存在,一切文化都只是浮生一梦,而对于思想的激发和培养,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对于思想的培养上,各个阶段教育都会采取相应教育思路和方法,但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往往滞留在萌芽阶段,如果不能正对学生展开有效地思想启蒙,往往就达不到相应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思维,而教育方法的存在就是逾越二者之间鸿沟的桥梁,有效地教育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师所传达的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单单要传授知识,往往还需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最好的教育方法莫过于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培养。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思想呢?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单纯,一切有趣的东西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课程趣味化,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辅助教学,往往能够达到激发学生思想的教育目的,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相比其他阶段的学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较为单纯,其注意力往往会更容易被吸引,如果采取一定有效地教学方法,吸纳学生的注意力,会使教育质量提升;但与之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分心,同样会使教育质量下降,故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将知识内容趣味化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性,通过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去诱导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思考,在针对其思想反馈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想的教育目的。
二、思想教学,让学生有所理解
很多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语文是通过死记硬背展开学习的,然而并非如此。语文固然有大量需要背诵的诗词和课文,但其教育本质是学生在不断地积累背诵过程中,去理解并掌握相应内容而并非是死记硬背。有所理解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所在,如上述的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从而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其本质就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其基础就是教授学生知识,这是一个传递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和接受,不仅吸纳新的字词、语法,还接受表达方式、思想情感,接受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前者是需要记忆的,后者则需要充分地理解和转化,在理解和转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将思想理念、文化熏陶转化为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素质,从而达到教育要求。
谈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故而在适当教育方法的开展下,想要调动其思考并不困难,但对于小学生正确理解能力的教育就不再像上述那样简单了,因为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拥有其不一样的中心思想以及风格各异的表达方式,要使学生具备准确且快速的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必须在课堂上对于这一版块展开较为着重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整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并从中提炼出核心,抓住其中的重点。
通过对一系列题材、风格文章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在文章中提取中心思想的能力,并结合作业和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充盈学生高质量的积累,从而达到相关教育目标。
三、培养学生文化底蕴,让学生有所表达
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本身的塑造,而小学语文作为启蒙阶段的教育课程,其本身也是让学生具备应用语言的能力。所谓的语言,其本质是工具,其用途的根本就是用语言表达思想,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文化诞生和传承的途径。有所表达,是基于有所思考的前提之下的,而使学生具备表达自身思考的能力,就是语文教育的宏旨和意义所在。通过学习激发思想,通过吸纳和掌握充盈思想,通过行动实现思想,从而逐步完善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自身具备这样的思想并将之完善。
小学生的思维单纯,依赖性强,对于文化的理解处于最初始的阶段,要想在教育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这样的文化素养,必须以启蒙的方式展开教育。直接将一些文化转换成行动,使学生在这样的行动中去感受和领悟文化,从而触发自身的思想,这是最为根本的教育,也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塑造和培养。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尝试着主动地做一次家务,给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制作一次礼物,帮助一次别人、献上一次爱心等等。这样的行动有很多,而在这样的行动中,能够最直接的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有丰富积累和活跃思维能力的基础下,学生在一系列的行动中是会有所思考、有所表达的,而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思想完善的过程。
教育是活的,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中,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以最为直接有效地教育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使教育以最为恰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更完善、更深刻的塑造和培养,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师对于职业信仰的追求和探索、对教师的巨大考验。在不断地前进中寻求突破,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教育事业,寻求更为有效地教育方法,以跟随时代的发展。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开始,也是对于人才塑造的起步。
参考文献
[1]何永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理念[J].读写算(教师版),2017.8:125-128.
[2]易成光.提升小學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J].学周刊,2017,12:92-93.
[3]李云峰.融趣味与教学[J].创高效语文课堂,求知导刊,2017,8: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