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或课程)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下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不同感官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由于小学生受年龄、阅历、乐理知识的限制,对《月光曲》中表达的内容理解不深,更谈不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月光曲》,但这首世界名曲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相反,他们脸上一片迷茫。于是,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动态的画面:开始,随着舒缓的音乐,屏幕上出现皎洁的月亮慢慢升起,海面在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接着,音乐逐渐高亢,这时天空出现了缕缕微云……随着乐曲的节奏变换,向学生呈现出与音乐相吻合的画面,给学生搭设了一座理解课文内容的鹊桥。透过画面表层,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披文入境,深入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意味,再引导学生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作深入思考,自然水到而渠成。
  教师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改变了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听讲”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到当主人的种种快乐。这就是信息技术所营造的人文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未来社会呼唤既具有个性又富有合作精神的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以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如教学《林海》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体会林海的迷人与美丽;然后,按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把学生分成岭、林、花三个组,去网上查寻小兴安岭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到一起;接着选派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收获,演示制作成果,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最后让每个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或绘画,或写解说词,或朗诵课文等表达对小兴安岭迷人景色的赞美。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显示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既发挥了个人所长,又各有分工,相互帮助。学生在使用各种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发展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苍白无力的,而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坚实有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纯抽象文字填灌式的教学模式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大大发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交往”与“灌输”,这两个词在教学研究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教学中的灌输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对灌输式教学的批判一直不绝于耳, 到目前已较为系统化;随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被引介入中国,教学中的交往问题已经成为热点, 出现了一系列专著,就“交往教学论”“交往教学研究”“交往中的建构”“教育性教学交往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是复杂而多变的,如何界定教学活动中“交往”与 “灌输 ”的
期刊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研究生教育文化的重建,特别是“导师制”文化的重建,传统的“师门”主要称作“门派”“学派”,有一定的狭隘性,为此,亟待实现从“师门”向“学门”补充、拓展与超越。“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发展理念”的理念必然将学生视为独立意义的个体,重视学生的尊严与价值,将学生的个体发展视为最重要的目的。这就需要致力于建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學术共同体,实现从“师门”到“学门”的转型,
期刊
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巨擘之一,卢梭在西方文化与教育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英国阿克顿勋爵曾作出表述:“卢梭的作品比亚里士多德,西塞罗(Cicero),或圣奧古斯丁,或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或任何人的作品都更有影响力。”不过,长期以来,围绕卢梭自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还是“公民”,自然教育与个人自由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自然教育在
期刊
摘要: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是印度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长期深受各种压迫、排斥、歧视和迫害,成为印度政府重点保护和帮扶的对象。为解决弱势群体社会公正问题,印度政府专门为其制定了教育配额保留政策,希望通过教育配额保留政策补偿过去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不公;而印度弱势群体的复杂多样性使政府执行保留政策遇到很多阻力,这种区别对待政策引发其他高种姓民众和学生的不断抗议和反对,认为不顾学业成绩高低的录取政策带来了
期刊
摘要:《中国侗族教育史》全面梳理了侗族教育的历史发展情况,是第一部以独立民族出版的教育史,首次多省联合编写,并且第一次用“中国”字样。在学术上,《中国侗族教育史》有四大意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视角独特、概念宽泛,提纲挈领、政策挂帅。《中国侗族教育史》的出版给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添砖加瓦,为侗族教育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资料。  关键词:中国侗族教育史;开拓意义;学术意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宗祠作为我国传统社会中家族的象征和精神高地,为一直普被重视的文化事象。清水江流域特别是其下游侗族、苗族地区的家祠,不僅数量较多,而且建筑特色形态纷呈,是清水江流域多元文化大花园中灿烂夺目的文化品牌。该流域宗祠兴起的基础与动力是伴随国家政权进入与儒家文化渗入而积淀的教育文化,同时,宗祠又通过祭祀祖先、倡学办学、议事集会、修谱定规、依规惩戒、彰匾题联等公共活动发挥着对族众的教育教化功能,体现出了诸如尊
期刊
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含义:一曰“自然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精彩纷呈,丰富多样,唯其丰富多样,方蔚为大观。二曰“自然律”,自然而然,本来如是,天地不失其位,四季自然更替,动物繁衍生息,植物自然流香,万物各有其性,无不顺天而生,只有顺应自然,方能得道而行。  万法归宗,内涵深广。万法,可理解为万千法门,条条门径,
期刊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数学的总体目标和教学理念,然后在新课程理念下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一、设计要具有科学合理性、严谨周密性、新颖有趣性;二、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设计 艺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
期刊
作为一名学校的校长,理应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师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校长既要懂得教育的连续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更要针对在不同形势下不同学校的各个时期,认真执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制定切合农村学校实际、操作性强且有创意的学校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促动全体教工根据校长的办学思想积极追求、认真实施,方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本人积极
期刊
摘要:激发中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小处着手;其次,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从大处强化。  关键词:兴趣 小处 大处 训练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也可以说,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一种极艰苦的创造过程。初中学生的写作经历了小学时的写话过程、写段过程,也经历了一些基本的素材和好词好句的积累过程,所以说,初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