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这使得精准扶贫势在必行。但精准扶贫又面临着种种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方式方法上创新,实现对象精准、方式精准以及评价精准。
[关键词]精准扶贫;识别精准;方式精准
1 引言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它与粗放式扶贫相反,是指针对贫困农户具体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出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意见的有关文件,提出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意见要求在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动态管理,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随着“精准扶贫”策略的正式提出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实施,扶贫项目的定位和开展方式也将产生新的转变,原有的扶贫项目绩效评估思路就不再适合,必须进行创新和改进。本文在旨在探究精准扶贫的内涵,并为后续制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2 贫困概念的演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主要扶贫对象是国定或是省定贫困县,到2001年扶持对象进一步精准,主要是针对15万个贫困村。在此期间,我国扶贫以区域瞄准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此时以区域瞄准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了偏离目标和扶贫效果下降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迫在眉睫。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这应征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精准扶贫已成为我国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对其做出解读。主要是从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管理方式的精准和扶贫绩效评价的精准三个方面来对精准扶贫进行进解读的。葛志军等提出精准扶贫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其提出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的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机制。梁土坤认为:差异性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发展性是精准扶贫的本质属性。
3 精准扶贫内涵的层次性
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相关研究概以解读官方定位为主,比如,汪三贵等认为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具体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扶貧效果的精准考核;董加丰将精准扶贫归纳为“扶贫对象、扶贫措施与效果两个方面的精准”。
从字面意义来看,扶贫是扶持贫困对象,应该包括两个维度的内容,其一是扶持的对象必须是贫困对象;其二则是扶持的方式。另外,就最终目的而言,扶贫旨在脱贫与反贫困。图1为笔者对精准扶贫内涵认识的思路图。以下对精准扶贫有效性的讨论将沿着如下思路进行展开。
4 精准扶贫层次性意义下扶贫的有效性
精准扶贫对我国今后扶贫攻坚意义重大,但真正做好精准扶贫也绝非易事。本文将从对象精准和方式精准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扶贫政策与举措的有效性。
对象精准方面,国家制定的识别标准是201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贫困家庭和人口。贫困识别的标准虽然明确,但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如何准确统计贫困户收入,以及各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名额与实际贫困户的数量是否匹配成为贫困识别的重要问题。这大大降低了精准扶贫中贫困户识别的效率。
扶贫方式精准方面,首先存在相当一部分扶贫项目部没能瞄准贫困人口,使得贫困户未能从中获利。例如: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贫困户的技术能力不够或是配套资金不足等导致贫困户未能被扶贫项目覆盖。此外,由于致贫原因的多样性,但精准扶贫又需要高度的针对性,需要根据贫困户特征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然而,现有的扶贫项目不足以完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并且,针对极特殊贫困户匹配相应扶贫措施,加大扶贫成本,降低扶贫效率。因此,精准扶贫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机制体制,惠及更多贫困户。
5 结束语
对象精准和方式精准中都存在种种问题使扶贫政策与举措的有效性降低。同时对象精准又是方式精准的前提,二者相互加成,扶贫效率更加低下。因此,方式精准和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部分,此外,精准扶贫也需要更加完善的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
参考文献:
[1]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15,305(5):157-163.
[2]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内涵阐释、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J].长白学刊,2016,191 (5): 127-132.
[3]汪三贵, 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305 (5): 147-150.
[4]董加丰.少数民族地区信贷精准扶贫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7):154-157.
基金项目:
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度在校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生项目.
作者简介:
杨凡(1990-), 男, 汉,山西临汾人, 硕士, 贵州财经大学数统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社会统计。
[关键词]精准扶贫;识别精准;方式精准
1 引言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它与粗放式扶贫相反,是指针对贫困农户具体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出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意见的有关文件,提出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意见要求在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动态管理,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随着“精准扶贫”策略的正式提出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实施,扶贫项目的定位和开展方式也将产生新的转变,原有的扶贫项目绩效评估思路就不再适合,必须进行创新和改进。本文在旨在探究精准扶贫的内涵,并为后续制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2 贫困概念的演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主要扶贫对象是国定或是省定贫困县,到2001年扶持对象进一步精准,主要是针对15万个贫困村。在此期间,我国扶贫以区域瞄准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此时以区域瞄准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了偏离目标和扶贫效果下降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迫在眉睫。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这应征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精准扶贫已成为我国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对其做出解读。主要是从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管理方式的精准和扶贫绩效评价的精准三个方面来对精准扶贫进行进解读的。葛志军等提出精准扶贫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其提出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的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机制。梁土坤认为:差异性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发展性是精准扶贫的本质属性。
3 精准扶贫内涵的层次性
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相关研究概以解读官方定位为主,比如,汪三贵等认为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具体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扶貧效果的精准考核;董加丰将精准扶贫归纳为“扶贫对象、扶贫措施与效果两个方面的精准”。
从字面意义来看,扶贫是扶持贫困对象,应该包括两个维度的内容,其一是扶持的对象必须是贫困对象;其二则是扶持的方式。另外,就最终目的而言,扶贫旨在脱贫与反贫困。图1为笔者对精准扶贫内涵认识的思路图。以下对精准扶贫有效性的讨论将沿着如下思路进行展开。
4 精准扶贫层次性意义下扶贫的有效性
精准扶贫对我国今后扶贫攻坚意义重大,但真正做好精准扶贫也绝非易事。本文将从对象精准和方式精准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扶贫政策与举措的有效性。
对象精准方面,国家制定的识别标准是201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贫困家庭和人口。贫困识别的标准虽然明确,但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如何准确统计贫困户收入,以及各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名额与实际贫困户的数量是否匹配成为贫困识别的重要问题。这大大降低了精准扶贫中贫困户识别的效率。
扶贫方式精准方面,首先存在相当一部分扶贫项目部没能瞄准贫困人口,使得贫困户未能从中获利。例如: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贫困户的技术能力不够或是配套资金不足等导致贫困户未能被扶贫项目覆盖。此外,由于致贫原因的多样性,但精准扶贫又需要高度的针对性,需要根据贫困户特征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然而,现有的扶贫项目不足以完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并且,针对极特殊贫困户匹配相应扶贫措施,加大扶贫成本,降低扶贫效率。因此,精准扶贫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机制体制,惠及更多贫困户。
5 结束语
对象精准和方式精准中都存在种种问题使扶贫政策与举措的有效性降低。同时对象精准又是方式精准的前提,二者相互加成,扶贫效率更加低下。因此,方式精准和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部分,此外,精准扶贫也需要更加完善的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
参考文献:
[1]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15,305(5):157-163.
[2]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内涵阐释、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J].长白学刊,2016,191 (5): 127-132.
[3]汪三贵, 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305 (5): 147-150.
[4]董加丰.少数民族地区信贷精准扶贫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7):154-157.
基金项目:
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度在校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生项目.
作者简介:
杨凡(1990-), 男, 汉,山西临汾人, 硕士, 贵州财经大学数统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社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