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建立三种组织结构和两种管理层次、克服大学的行政化倾向和加强制度建设这三种方式,来强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结构;学术权力
一、前言
现代大学制度是根据大学的学术性本质决定大学存在和发展的体系,主要有政府管理、社会参与和大学治理制度这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内部治理结构会对大学功能造成影响。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视。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行政权力、党委权力和学术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客观性和合理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环境以及国际教育环境的变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
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该管理模式来说,行政权力还是处于主导位置。行政权力过多地干预学术方面的事务,造成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冲突。虽然大部分大学内部都建立了学术委员会等专业的学术机构,但是并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作用,这种学术机构慢慢演变成了咨询机构,最终决定学术事务的还是行政机构。大多数学术人员认为行政人员在做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使得学术人员失去了该有的权利,而且学术人员还要承受比行政人员更大的压力,比如,学术人员经常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
(二)大学行政管理倾向机关化
目前,我国大学的管理结构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任命是参照党政机关的形式,采取科层制,层层对上级负责。这种模式使得大学内部的行政系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使本来是大学主体的教学科研人员变成了行政人员的附属。对于职称评定和福利的制定也都参照党政机关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官本位思想的腐蚀,致使有些学术人员无心教学科研,急功近利,为了谋权而牺牲了自己的学术道德,造成了学术官僚化现象。
大学的人事制度也是参考行政机构模式来制定的,有些只是简单按照上级的要求来另外拼装组合出来的,导致大学行政管理机构包含的内容大而广,可以合并的没有合并,可以精简的没有精简,而且相关的决策、咨询、执行以及监督系统都没有健全,造成了我国大学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
三、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研究
(一)建立三种组织结构和两种管理层次
大学的内部组织主要包括三种组织结构以及两种管理层次这两种。三种组织结构是指党委、行政权力以及学术权力的组织机构。要坚持“党委治党,校长治校,教授治学”这一理念,党委、行政以及学术这三种权利不仅要进行合作还要有明确的分工,党委作为大学政治发展方向的领导者,要重点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和党的建设工作,确定好学校的政治方向。行政权力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高校的有效运行,推行“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保证行政权力机构对于学术问题只有参与决策权,这样可以使学术权力机构在学术问题的处理上处于主导地位,更好地使用管理手段来提高学校的效能。学术权利机构是大学的核心,它会依据规则来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大学的学术秩序,可以制衡行政权力对于学术问题的干预。
两种管理层次是指校党委以及校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党委作为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要领导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展开,首先要支持校长独立行使他该有的职权,然后要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工作。校一级行政管理结构的长官是校长,校长要负责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的行政工作,来实现党委的指导思想以及总体部署。在实际的管理运作中,要使党委常委会和校务会分开议事,以此来使党委和校长的权责界定分明。
(二)克服大学行政化倾向
首先要转变大学行政部门的人员的老旧观念,由行政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要求教职工、学生与行政人员受到平等对待,更多地让师生来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给师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使大学更好地发挥其培养人才的能力。比如,南方科技大学开设了工学部、理学部以及通识教育部,实行书院模式管理,书院是以学生公寓为中心,建造师生互动交流的社区,开办辅导咨询、社团以及交流访问等多次活动,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其次是要改革大學的人事制度,将复杂的机构精简化,对人员进行柔性管理,建立完善的绩效机制,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是将岗位的业绩评价与知识能力分开;其二是将岗位待遇与职业资格的等级限制分开;其三是将岗位的招聘与任职资格分开。
(三)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的组织制度会使大学内部管理结构更加合理,将权利高度集中的模式转变为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模式。在明确了解了党委权力、行政权力以及学术权利这三种的职责之后,要保证学术权利的主导位置,可以让教授和专家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的决策。将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确立相关的法律,来明确规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这样可以保障学术权力对于大学的重大问题的发言权。同时,要使高校的权力中心下移,加强院系这些学术基层的权力,让其在师资、学科建设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有自主权。比如,常州大学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党委、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团结一心,形成了“学校进行宏观决策-部门负责协调配合-学院实施运行”的管理模式,增强了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组织活力,师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进而使常州大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高校综合实习的排名中不断前进,师资水平不断上升,为社会输送了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析可得,大学治理要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确立学术权利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的校长负责制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以此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希望本文可以为我国高校建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提供帮助,进而加速我国高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朱盛艳,熊艳.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进[J].中国成人教育,2013,06:17-19.
[2]王筱.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探究[D].山东大学,2014.
[3]雷鸣,赖焱烽,蔡定彬,谢孝东.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2:13-14.
作者简介:
董彦(1973—),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学校ISO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结构;学术权力
一、前言
现代大学制度是根据大学的学术性本质决定大学存在和发展的体系,主要有政府管理、社会参与和大学治理制度这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内部治理结构会对大学功能造成影响。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视。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行政权力、党委权力和学术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客观性和合理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环境以及国际教育环境的变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
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该管理模式来说,行政权力还是处于主导位置。行政权力过多地干预学术方面的事务,造成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冲突。虽然大部分大学内部都建立了学术委员会等专业的学术机构,但是并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作用,这种学术机构慢慢演变成了咨询机构,最终决定学术事务的还是行政机构。大多数学术人员认为行政人员在做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使得学术人员失去了该有的权利,而且学术人员还要承受比行政人员更大的压力,比如,学术人员经常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
(二)大学行政管理倾向机关化
目前,我国大学的管理结构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任命是参照党政机关的形式,采取科层制,层层对上级负责。这种模式使得大学内部的行政系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使本来是大学主体的教学科研人员变成了行政人员的附属。对于职称评定和福利的制定也都参照党政机关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官本位思想的腐蚀,致使有些学术人员无心教学科研,急功近利,为了谋权而牺牲了自己的学术道德,造成了学术官僚化现象。
大学的人事制度也是参考行政机构模式来制定的,有些只是简单按照上级的要求来另外拼装组合出来的,导致大学行政管理机构包含的内容大而广,可以合并的没有合并,可以精简的没有精简,而且相关的决策、咨询、执行以及监督系统都没有健全,造成了我国大学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
三、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研究
(一)建立三种组织结构和两种管理层次
大学的内部组织主要包括三种组织结构以及两种管理层次这两种。三种组织结构是指党委、行政权力以及学术权力的组织机构。要坚持“党委治党,校长治校,教授治学”这一理念,党委、行政以及学术这三种权利不仅要进行合作还要有明确的分工,党委作为大学政治发展方向的领导者,要重点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和党的建设工作,确定好学校的政治方向。行政权力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高校的有效运行,推行“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保证行政权力机构对于学术问题只有参与决策权,这样可以使学术权力机构在学术问题的处理上处于主导地位,更好地使用管理手段来提高学校的效能。学术权利机构是大学的核心,它会依据规则来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大学的学术秩序,可以制衡行政权力对于学术问题的干预。
两种管理层次是指校党委以及校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党委作为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要领导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展开,首先要支持校长独立行使他该有的职权,然后要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工作。校一级行政管理结构的长官是校长,校长要负责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的行政工作,来实现党委的指导思想以及总体部署。在实际的管理运作中,要使党委常委会和校务会分开议事,以此来使党委和校长的权责界定分明。
(二)克服大学行政化倾向
首先要转变大学行政部门的人员的老旧观念,由行政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要求教职工、学生与行政人员受到平等对待,更多地让师生来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给师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使大学更好地发挥其培养人才的能力。比如,南方科技大学开设了工学部、理学部以及通识教育部,实行书院模式管理,书院是以学生公寓为中心,建造师生互动交流的社区,开办辅导咨询、社团以及交流访问等多次活动,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其次是要改革大學的人事制度,将复杂的机构精简化,对人员进行柔性管理,建立完善的绩效机制,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是将岗位的业绩评价与知识能力分开;其二是将岗位待遇与职业资格的等级限制分开;其三是将岗位的招聘与任职资格分开。
(三)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的组织制度会使大学内部管理结构更加合理,将权利高度集中的模式转变为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模式。在明确了解了党委权力、行政权力以及学术权利这三种的职责之后,要保证学术权利的主导位置,可以让教授和专家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的决策。将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确立相关的法律,来明确规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这样可以保障学术权力对于大学的重大问题的发言权。同时,要使高校的权力中心下移,加强院系这些学术基层的权力,让其在师资、学科建设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有自主权。比如,常州大学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党委、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团结一心,形成了“学校进行宏观决策-部门负责协调配合-学院实施运行”的管理模式,增强了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组织活力,师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进而使常州大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高校综合实习的排名中不断前进,师资水平不断上升,为社会输送了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析可得,大学治理要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确立学术权利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的校长负责制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以此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希望本文可以为我国高校建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提供帮助,进而加速我国高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朱盛艳,熊艳.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进[J].中国成人教育,2013,06:17-19.
[2]王筱.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探究[D].山东大学,2014.
[3]雷鸣,赖焱烽,蔡定彬,谢孝东.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2:13-14.
作者简介:
董彦(1973—),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学校ISO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