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和借鉴,习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只有真正对学生习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交给了学生习作方法的阅读,才是有效地阅读。小学阶段,依托文本进行习作教学比空洞的习作讲解更形象,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慢慢积累起习作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习作;依托文本;仿写;补白;续写;随文练笔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足够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每天必有、占有比例最高的课时形式。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都应该由语文实践中训练得来。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和借鉴,习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只有真正对学生习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交给了学生习作方法的阅读,才是有效地阅读。小学阶段,依托文本进行习作教学比空洞的习作讲解更形象,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们教师有意识地把习作知识渗透在里面,其实也是间接地进行习作教学。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慢慢积累起习作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一、用心揣摩教材内容
新课标提出高段的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我们在每单元的教学前,一定要把握这一单元阅读训练和习作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感悟每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的突出特点。
(一)精美的段落,模仿写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刻画鲜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仿写课文第二自然段对比衬托加排比叙述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写法,练写公园、校园及其它所见之景。
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人物言行的描摹,这些经典片断均可仿可借。
(二)课文的留白,补充写
语文课文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
《桥》一课里面有这样的句子:突然,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儿子又会说什么呢?让孩子们深入体会人物情感,进行补白。
(三)悬念结尾,延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未尽,看似行文结束,却是其意未穷。这就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阅读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天地。
《凡卡》一文以凡卡把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鞋匠家的未曾写收信人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回到床上做着爷爷读他信的希望之梦作结,爷爷是否能收到他的信?爷爷会不会带他脱离苦海?这以后能否出现奇迹?这些问题都是爱思考的孩子们易产生的悬念,稍加启发,以《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为题的读后习作,就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阅读教学中规范语言表达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发言的机会很多,但学生的发言有时表达不准确,语句不通顺,口语化严重,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一旦养成习惯,就会不自然的带入习作当中。因此,我们在聆听学生的发言时,要及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引导,可由学生评价,也可由老师适机点评,尽量规范学生语言的表达,让学生尽量使用书面语。
我在课堂展示的环节中,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当学生有精彩的发言时,我会适机让他再说一遍,一是鼓励,更多是作为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小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而且模仿能力极强。一旦受到表扬,她的发言会更积极,而且会越来越精彩。我班的刘李鸿,去年刚转到我班时,成绩平平,尤其作文全是口水话,上课不爱发言,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她敢发言了。有一次她在发言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将自己要表达的话,先在草稿本上写了一遍,然后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我就请她代表小组来发言,结果她用了一个排比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很优美。她话音刚落,全班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及时进行了点评,并引导其他同学以后用一段话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从那以后,很多孩子在课堂展示中的发言都能采用一段完整的话进行表达了,而且很多孩子也会提前将发言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五年级一年下来,刘李鸿的习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其他很多孩子的习作都有较大进步,语言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优美生动了。这也许才真的是“润物细无声”,习作教学也得从点滴做起。
三、适机跟进随文练笔
学到的新的写作方法,就要及时加以运用,随文练笔是最好的方法。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各种语文实践中习得的。因此,每次练笔,只需抓住一点,扎实训练,不宜贪多,如果面面俱到,到头来哪项也没训练到位。
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就抓住课文最后一句:青藏铁路这条“鐵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进行了随文练笔,写一写青藏铁路开通那一刻,人们欢快的场景。伴随着韩红那来自天籁的声音,观看着几张拉萨人民欢庆的照片,学生们文思泉涌,个个奋笔疾书,写下了欢庆的场面:
青藏铁路开通啦!青藏铁路开通啦!拉萨人民奔跑着,呼喊着,似乎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上天!拉萨人民捧着洁白的哈达,载歌载舞,要把哈达献给可歌可敬的筑路大军呢!
读着孩子们用心用情写下的文字,我们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以上所述,都是依托课文,进行习作训练的有效途径,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效益,又避免了学生习作时无从下笔的现象,开阔了学生的习作思路,会得到实实在在的习作效果。当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这是一个持久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老师慢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笔下一定会开出绚烂的花儿,一定会写出更多打动人心的文字。
关键词:阅读;习作;依托文本;仿写;补白;续写;随文练笔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足够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每天必有、占有比例最高的课时形式。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都应该由语文实践中训练得来。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和借鉴,习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只有真正对学生习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交给了学生习作方法的阅读,才是有效地阅读。小学阶段,依托文本进行习作教学比空洞的习作讲解更形象,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们教师有意识地把习作知识渗透在里面,其实也是间接地进行习作教学。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慢慢积累起习作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一、用心揣摩教材内容
新课标提出高段的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我们在每单元的教学前,一定要把握这一单元阅读训练和习作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感悟每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的突出特点。
(一)精美的段落,模仿写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刻画鲜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仿写课文第二自然段对比衬托加排比叙述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写法,练写公园、校园及其它所见之景。
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人物言行的描摹,这些经典片断均可仿可借。
(二)课文的留白,补充写
语文课文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
《桥》一课里面有这样的句子:突然,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儿子又会说什么呢?让孩子们深入体会人物情感,进行补白。
(三)悬念结尾,延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未尽,看似行文结束,却是其意未穷。这就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阅读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天地。
《凡卡》一文以凡卡把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鞋匠家的未曾写收信人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回到床上做着爷爷读他信的希望之梦作结,爷爷是否能收到他的信?爷爷会不会带他脱离苦海?这以后能否出现奇迹?这些问题都是爱思考的孩子们易产生的悬念,稍加启发,以《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为题的读后习作,就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阅读教学中规范语言表达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发言的机会很多,但学生的发言有时表达不准确,语句不通顺,口语化严重,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一旦养成习惯,就会不自然的带入习作当中。因此,我们在聆听学生的发言时,要及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引导,可由学生评价,也可由老师适机点评,尽量规范学生语言的表达,让学生尽量使用书面语。
我在课堂展示的环节中,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当学生有精彩的发言时,我会适机让他再说一遍,一是鼓励,更多是作为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小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而且模仿能力极强。一旦受到表扬,她的发言会更积极,而且会越来越精彩。我班的刘李鸿,去年刚转到我班时,成绩平平,尤其作文全是口水话,上课不爱发言,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她敢发言了。有一次她在发言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将自己要表达的话,先在草稿本上写了一遍,然后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我就请她代表小组来发言,结果她用了一个排比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很优美。她话音刚落,全班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及时进行了点评,并引导其他同学以后用一段话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从那以后,很多孩子在课堂展示中的发言都能采用一段完整的话进行表达了,而且很多孩子也会提前将发言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五年级一年下来,刘李鸿的习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其他很多孩子的习作都有较大进步,语言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优美生动了。这也许才真的是“润物细无声”,习作教学也得从点滴做起。
三、适机跟进随文练笔
学到的新的写作方法,就要及时加以运用,随文练笔是最好的方法。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各种语文实践中习得的。因此,每次练笔,只需抓住一点,扎实训练,不宜贪多,如果面面俱到,到头来哪项也没训练到位。
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就抓住课文最后一句:青藏铁路这条“鐵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进行了随文练笔,写一写青藏铁路开通那一刻,人们欢快的场景。伴随着韩红那来自天籁的声音,观看着几张拉萨人民欢庆的照片,学生们文思泉涌,个个奋笔疾书,写下了欢庆的场面:
青藏铁路开通啦!青藏铁路开通啦!拉萨人民奔跑着,呼喊着,似乎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上天!拉萨人民捧着洁白的哈达,载歌载舞,要把哈达献给可歌可敬的筑路大军呢!
读着孩子们用心用情写下的文字,我们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以上所述,都是依托课文,进行习作训练的有效途径,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效益,又避免了学生习作时无从下笔的现象,开阔了学生的习作思路,会得到实实在在的习作效果。当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这是一个持久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老师慢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笔下一定会开出绚烂的花儿,一定会写出更多打动人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