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几年前,我校进行了“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书做记号的方法读懂课文”的小课题研究,对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我们研究发现,学生通过做记号,促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留下思考的痕迹,确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阅读习惯。可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自己大力推崇的小课题缺少深刻、全面的认识,无法具体地引导学生,更不能身体力行,于是学生所做的“批注”往往存在以下现象:
1.“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学生缺少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下笔总是跳不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大多言而无物,言之无理,言之无据,话语总是大而化之、苍白无力。这样的批注长期“坚持”下来,又难以培养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形成恶性循环。
2.“形式单一,千批一律”
“读书做记号”的阅读实属个性化阅读,可学生的“书间笔痕”却是惊人的雷同,大都这样“我体会……的品质(是个怎样的人)等”,如流水线上统一生产的产品,重蹈“大一统”的覆辙。
二、 “批注式阅读教学之二度批注”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读自悟,自主批注
自主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直面文本,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与想象,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捕捉阅读感受,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用线条、符号或简明的文字加以标示和评点,以体会文章之精妙、含义之深刻、形象之生动。
1. 内容式
即读懂了文章中的重难点句子和段落的意思之后,把它随手记录在旁。比如:《我的老师》一文,“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学生读了这段话后,就在旁边做出了如下批注: 这两句话写出了老师写板书很艰难 。
2. 联系实际式
阅读时就文章中的内容、人物的所作所为、写作技巧等某一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学习《生命的药方》一文时,有学生读了 “以后睡觉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这句话后,联系实际写下来这样的话语:这不是一双臭鞋,而是一双会说话的魔鞋,它告诉了我什么叫友情、坚持、忠诚和感动。朋友,多么美好的字眼!珍惜自己的朋友吧!好好对待我们的朋友吧!
3. 析写作技巧式
即阅读时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遣词造句,体会他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比如教学《家乡的水墨画》一文时,读到“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 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这段话时,有学生就从写作技巧上人手,进行批注如下批注:三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表现了她们无比喜悦的心情。
第二步:展示交流,点拨导思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初读感知”基础上的由表及里、进一步感知文本的阶段,它是精读的前奏,其主要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體化、明确化。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展示交流的“场”,让他们积极展示交流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促使学生由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向群体合作式的交流沟通迈进,克服从众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获取更佳的阅读效益。 展示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第三步:二度批注,总结评价
二度批注指在“自主批注”的基础上,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后 ,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这时,再让学生又一次次或者多次记录下自己对文本新的理解、体验、感悟、启思,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批注时间,以使他们能够潜游于文本的深处去细琢细磨,以求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更准确或更多元的结论。只有这样,到了交流讨论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言之凿凿,并且出现不可多得的课堂争辩场面。比如:有学生在初次读了读了《我的老师》一文,“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这句话后,做了如下批注:刘老师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多么坚强的老师呀!通过再次走进文本、师生交流, 学生在旁边用红笔进行了如下二度批注: 在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的那一刹那,刘老师的脸上又现出得意和满足,那’得意’与’满足’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懂得了,这“得意”,这“满足”透露的是对刘老师对生活的那份热爱。追赶线端的过程是它享受生活的过程,是他体验生活乐趣的过程,即便自己的身体并不完美,他也愿意体验!他要在追赶中挑战自己,证明自己。他做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老师,为自己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因此尽管气喘吁吁,但他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二度批注为我们的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高潮。
总之,为学生开好“批注”这扇窗,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也可以让阅读教学的明媚春光闯进课堂!
(作者单位:重庆北碚中山路小学)
几年前,我校进行了“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书做记号的方法读懂课文”的小课题研究,对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我们研究发现,学生通过做记号,促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留下思考的痕迹,确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阅读习惯。可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自己大力推崇的小课题缺少深刻、全面的认识,无法具体地引导学生,更不能身体力行,于是学生所做的“批注”往往存在以下现象:
1.“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学生缺少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下笔总是跳不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大多言而无物,言之无理,言之无据,话语总是大而化之、苍白无力。这样的批注长期“坚持”下来,又难以培养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形成恶性循环。
2.“形式单一,千批一律”
“读书做记号”的阅读实属个性化阅读,可学生的“书间笔痕”却是惊人的雷同,大都这样“我体会……的品质(是个怎样的人)等”,如流水线上统一生产的产品,重蹈“大一统”的覆辙。
二、 “批注式阅读教学之二度批注”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读自悟,自主批注
自主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直面文本,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与想象,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捕捉阅读感受,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用线条、符号或简明的文字加以标示和评点,以体会文章之精妙、含义之深刻、形象之生动。
1. 内容式
即读懂了文章中的重难点句子和段落的意思之后,把它随手记录在旁。比如:《我的老师》一文,“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学生读了这段话后,就在旁边做出了如下批注: 这两句话写出了老师写板书很艰难 。
2. 联系实际式
阅读时就文章中的内容、人物的所作所为、写作技巧等某一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学习《生命的药方》一文时,有学生读了 “以后睡觉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这句话后,联系实际写下来这样的话语:这不是一双臭鞋,而是一双会说话的魔鞋,它告诉了我什么叫友情、坚持、忠诚和感动。朋友,多么美好的字眼!珍惜自己的朋友吧!好好对待我们的朋友吧!
3. 析写作技巧式
即阅读时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遣词造句,体会他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比如教学《家乡的水墨画》一文时,读到“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 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这段话时,有学生就从写作技巧上人手,进行批注如下批注:三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表现了她们无比喜悦的心情。
第二步:展示交流,点拨导思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初读感知”基础上的由表及里、进一步感知文本的阶段,它是精读的前奏,其主要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體化、明确化。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展示交流的“场”,让他们积极展示交流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促使学生由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向群体合作式的交流沟通迈进,克服从众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获取更佳的阅读效益。 展示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第三步:二度批注,总结评价
二度批注指在“自主批注”的基础上,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后 ,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这时,再让学生又一次次或者多次记录下自己对文本新的理解、体验、感悟、启思,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批注时间,以使他们能够潜游于文本的深处去细琢细磨,以求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更准确或更多元的结论。只有这样,到了交流讨论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言之凿凿,并且出现不可多得的课堂争辩场面。比如:有学生在初次读了读了《我的老师》一文,“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这句话后,做了如下批注:刘老师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多么坚强的老师呀!通过再次走进文本、师生交流, 学生在旁边用红笔进行了如下二度批注: 在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的那一刹那,刘老师的脸上又现出得意和满足,那’得意’与’满足’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懂得了,这“得意”,这“满足”透露的是对刘老师对生活的那份热爱。追赶线端的过程是它享受生活的过程,是他体验生活乐趣的过程,即便自己的身体并不完美,他也愿意体验!他要在追赶中挑战自己,证明自己。他做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老师,为自己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因此尽管气喘吁吁,但他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二度批注为我们的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高潮。
总之,为学生开好“批注”这扇窗,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也可以让阅读教学的明媚春光闯进课堂!
(作者单位:重庆北碚中山路小学)